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淮区总体规划

秦淮区总体规划

秦淮区大多数区域现已为高度城市化的地区,全区现状用地以城市建设用地为主,面积为3749.22ha,占 全区总用地面积的75.97%。村镇建设用地77.78ha,占全区总用地面积的1.58%。军事用地为主的特殊用地占总 用地面积的比例接近10%,主要分布于红花机场片区。非建设用地面积为560.02ha,以水域、农林用地、空地 等其他非建设用地为主,主要集中在老宁芜铁路与绕城公路之间以及原白下高新科技园附近等地区。
规划空间结构图
两轴:
•中山南路、中华路的商务商贸与历史复合轴线; •御道街、大明路文化商务与历史的复合轴线。
三带:
•沿明城墙风光带以及沿外秦淮河、绕城公路和外郭形 成的生态绿带。
五片:
•新街口国际商贸商务服务区 •老城南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区 •瑞金路科技创新创业区 •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南部智慧新城核心区
秦淮区在南京都市区层面区位
■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原秦淮区和原白下区行政辖区,北 以汉中路、中山东路、宁杭公路为界,西至凤台路、外 秦淮河中心线,南至宁芜铁路、雨花东路,东南至双麟 路,东至外秦淮河及绕城公路,总面积49.35km²,规划 研究考虑到周边区域及更大范围。
■ 规划期限
近期: 2013年-2015年 远期: 2016年-2030年
规划城市非建设用地面积304.19ha,占规划总用地面积的6.16%,均为水域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平衡表
用地代码 大类 中类
用地名称
R
居住用地
R1
一类居住用地
R2
二类居住用地
Ra
其他居住用地
Rb
商住混合用地
Rc
基层社区用地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A1
行政办公用地
A2
文化设施用地
A3
教育科研用地
0.49
0.24
1.18
0.58
9.68
4.723.01来自1.471.03
0.50
1.70
0.83
0.06
0.03
0.02
0.01
3.85
1.88
土地利用规划图
M M1 Ma
S S1 S2 S4 S9
U U1 U2 U3 Uk
G G1 G2 G3
P H11
工业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 生产研发用地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城市道路用地 城市轨道交通用地 交通场站用地 其他交通设施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 供应设施用地 环境设施用地 安全设施用地 市政预留用地 绿地与广场用地
新秦淮区位于南京市中心位置,在主城核心南部,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和主城区功能提升的 核心地区。两区合并后,在“资源重组、空间重构、品质重塑”的思想指导下,将重点整合老秦 淮的历史文化优势和老白下的都市商贸优势,形成经济和文化两方面的“双增长极”。在对老城 南地区进行整体保护的同时,促进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多元化再利用,提升区域承载能力。通过 规划控制整合优化民生服务设施,引导促进优质公共资源的均等化分配。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 用,引导新街口城市中心区的升级改造。疏通都市内外循环系统,对城市道路网络和重要基础设 施建设进行合理调控,有序引导绿色生态廊道的建设。
■ 发展战略
● 资源整合,做大做强二个中心区 ● 优势主导,着力打造新型产业链 ● 民生为本,全面提升人民幸福度 ● 空间混合,创造内生多元竞争力
五大功能分区示意图
南京市规划局 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政府 2014年3月
3
南京市秦淮区总体规划(2013-2030)
■ 土地利用现状
新秦淮区辖区总面积达49.35km²,其中需要保留的水域面积达2.77km²,可利用的建设用地约46.58km², 现状已经建设的用地面积为43.54km²,在建用地面积约0.8km²,未开发用地面积约2.24km²,土地总体开发率 达89.85%。
A4
体育用地
A5
医疗卫生用地
A6
社会福利用地
A7
文物古迹用地
A9
宗教用地
Aa
居住社区中心用地
Ak
公建预留用地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B1
商业用地
B2
商务用地
B3
娱乐康体用地
B4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B9
其他服务设施用地
Bb
商办混合用地
用地面积 (ha)
1396.51 5.51
1227.19 35.72 113.09 15.00 691.75 21.47 23.29 507.54 1.48 36.23 0.47 22.82 1.41 22.77 54.27 445.28 138.74 47.35 78.24 2.97 0.87 177.12
七核:
•新街口中心区 •南部新城中心区 •麒麟创新科技园 •红花机场文化中心 •夫子庙商业中心 •瑞金路商业商务中心 •东部新商业中心
4
南京市秦淮区总体规划(2013-2030)
■ 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4601.98ha,占总用地面积的93.25%。其中,居住用地为1396.51ha,占总建设用 地的30.35%,比现状增加90.75ha;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1221.53ha,占总建设用地26.54%,比现状增加 728.90ha;绿地与广场用地用地面积727.37ha,占总建设用地的 15.81%,比现状增加452.27ha。
规划以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依托城市创新发展新战略, 整合近远期城市建设新举措,围绕“人文、绿色、智慧、集约”的现代 化 中 心 城 区 总 体 定 位,提 出 新 秦 淮 区 应 在 目 前 存 量 建 设 基 础 上 采 取“西优、东拓、中融”的梯度式空间整体发展策略,构建全区“两轴 三带五片七核”的总体结构。
秦淮区在南京主城区层面区位 秦淮行政区划图
南京市规划局 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政府 2014年3月
2
南京市秦淮区总体规划(2013-2030)
■ 功能定位
行政区划调整后,应充分整合老秦淮的文化旅游优势 和老白下的商贸科技优势,实现资源重组,进一步提升新 秦淮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根据新秦淮的资源优势,结 合秦淮区“三中心一高地”建设战略,将新秦淮的发展定 位为:国际性商务商贸中心区、国家级文化休闲旅游中心 区、苏南现代金融服务中心区、南京市科技创新和文化创 意双驱动发展高地。
南京市秦淮区总体规划(2013-2030)
前言
2013年南京市行政区划调整,将原白下区和原秦淮区两区合并为新秦淮区。为了适应南京城 市发展新要求,实现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及“十二五”对新秦淮区发展建设的要 求,更好地落实《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的相关内容,有效衔接城市总体规划与 相关规划、下层级规划之间的关系,南京市规划局会同新秦淮区人民政府,联合组织开展了新区 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重点对新秦淮区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公共 服务性设施与支撑性设施、近期发展策略等进行统筹协调与安排,以指导新秦淮区的规划管理和 建设。这项规划编制工作是对我国现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一次创新探索,以区为单元的总体规 划编制成果将大大提高城市总体规划的可实施性。
本次规划由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院和南京大学城市设计研究院承担,规划在编制过程 中,已充分听取和融入各方的意见及建议,并在通过专家技术论证后做了修改完善。
为了更好的落实本次规划,提升规划的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 要求,依法进行公示,广泛征询社会公众意见。
■ 公示地点 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玄武门)1楼规 划公示厅 南京市规划局网站()
现状城乡用地汇总表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 (ha)
建设用地
4375.25
城市建设用
H11
3749.22

H
村镇建设用
H14
77.78

区域交通设 H2
施用地
60.47
H4 特殊用地 487.78
非建设用地
560.02
E1
水域
308.83
E
E2 农林用地 161.88
其它非建设 E9
用地
89.31
城乡用地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 人均城市建设用
例(%)
地(m2/人)
30.35
14.81
0.12
0.06
26.67
13.01
0.78
0.38
2.46
1.20
0.33
0.16
15.03
7.34
0.47
0.23
0.51
0.25
11.03
5.38
0.03
0.02
0.79
0.38
0.01
0.00
0.50
0.24
0.03
0.01
国际层面
• 国际性商务商贸中心区
全国层面
• 国家级文化休闲旅游中心区
苏南层面
• 苏南现代金融服务中心区
市域层面
• 南京市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双驱动发展 高地
■ 发展目标
围绕新秦淮的功能定位,其发展目标归纳为“三心二 极一城”: ●“三心”:提升和扩大新街口及太平南路地区,打造中央
商务区;整合夫子庙、朝天宫、门东、门西、中华门外地 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培育特色文化区;立足老城,以生活 品质的提升为重点打造中心生活区。 ●“二极”:以原白下科技园、紫金(白下)科创特别社区 为核心,对接麒麟生态科技城,形成东部科技创新产业 区;依托1865创意街区和紫金(秦淮)科创特别社区,对 接南部新城,形成南部新型服务和创意产业区。 ●“一城”:将整个秦淮区打造为具有都市活力的内城。
4935.27
占城乡用 地比例 (%) 88.65%
75.9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