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国企进行内部市场化运作建议

关于国企进行内部市场化运作建议

关于国企进行内部市场化运作的建议
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即按照市场体系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各
种可能的市场,使各单位之间形成一种市场经济的关系,是企业内部
从计划经济行政管理向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变。“有计划”
表现在企业决策层面上继续保留计划行政管理的控制权,“市场”则
表现在企业管理层面上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内部市场化,其核心是
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将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某项具体工作
按照给定价格计算出产值,扣除各项成本消耗后计算利润,职工按规
定从利润中获取工资。这种买卖关系使产品变成了商品,在管理层面
上实现计划行政管理向市场化管理的转变。通过构建内部市场主体和
内部价格体系,运用价值规律和价格杠杆,理顺企业内部经济关系,
借助市场的自我调控能力改善企业经营机制,带动企业内部管理变革,
使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单纯的行政隶属关系变为行政隶属关系和经
济关系有机结合的管理机制,将上下级之间的协作与管理关系转变为
等价交换的经济往来关系,最大限度地挖掘人、财、物的潜力,用价
格结算的形式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类矛盾,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内
部市场化管理既不同于简政放权,又不同于独立承包,而是市场机制
与企业内部管理紧密结合的新型管理机制。这种管理模式克服了企业
生产经营效率低下、职工队伍缺乏活力的弊端,将广大职工带入了一
个激烈的竞争氛围。
市场活动的最根本动力是利益,就是每个人为追求自己的利益而
奋斗、竞争,通过竞争产生的“市场力量”来优化自身的经济资源,
来获取最佳的经济结果。而这种市场竞争必须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
础上,在各方认可的规则下进行竞争,通过发挥自身优势,消除不利
隐患,最终达到效益最大化。在企业内部,没有企业的利益,就没有
个人的利益,个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企业的利益又怎么能保证?通
过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可以达到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统一,从而实现
“大河无水小河干,小河有水大河满”
就以前的企业管理,尤其是在国企当中,存在一些通病。一是一
直延续着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模式,上级指挥下级靠行政命令下达,
下级只能执行上级的行政命令。这种管理方式造成上级领导琐事多,
工作精力不能集中在重大问题决策上,而下级普遍存在“等、靠、要”
的思想,缺乏积极主动精神。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行政命令
式的管理模式不转变,必将遭到市场无情的淘汰。二是内部缺乏有效
竞争。由于计划行政命令式的管理,上级给下级下达固定式的生产经
营指标,缺乏激励机制,职工干多干少没有太大差别,这样就造成职
工缺乏竞争意识,工作热情不高,缺乏追求更高利益的积极性。这种
局面必然造成由于企业内部缺乏动力,使得企业在外部市场的竞争力
不强的状况。三是决策者对内部管理缺乏强有力的调控。行政命令式
的管理缺乏应有的灵活性,不管上级的命令正确与否,下级必须执行。
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容易挫伤下级改革进取的热情,长此以往,必将造
成行政命令在执行过程中不是走了样,就是打不到预计目的,从而使
决策者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乏力。四是一味地放大检查考核,缺乏
自觉的自我约束力。企业行政命令管理,往往容易导致管理中的随意
性,容易造成制定计划目标与责、权、利的脱节,容易使上下级之间
产生矛盾,容易形成检查、不合格、考核,再检查、还不合格、再考
核的管理怪圈,不仅浪费人力,往往还会激起职工的反感情绪。
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力。内部市场化管理
将职工的劳动直接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职工的工作状态决定其收
入的高低,这样能进一步跳动广大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从而提高劳动
生产率。
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实行内部市场化管
理,将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类成本费用转变为职工自身的费用,
从而把单纯的行政管理转变为职工的自我管理,激励职工注意节支降
耗,努力减少费用支出,使生产成本不断降低。
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有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内部的
各种资源都可以通过价格引导而合理流动,按生产需要和利润最大化
原则优化劳动组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解决
国有企业成本高筑的现状,可是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有利于企业改革转型。企业内部市场化,
加速了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步伐,使企业真正走向市场,更加适应市
场瞬息万变的竞争状态,使企业在更高的平台上运作,彻底打破过去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
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内部市场化,
可以将领导层的工作精力从烦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注重企业的
宏观调控和重大事件的决策。
推行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需要着重解决两个问题。其一要灌输
理念、转变观念。企业计划经济行政管理是管理上集权、分配上平均
主义大锅饭。而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是管理上分权、经营上自治、分
配上按效取酬。在生产经营中,职工自身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直接
决定着他应获得的报酬,这样在内部市场中实现了公私互利,逐步走
上精细化管理的道路。要让职工明确企业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的重要
意义和优势,使职工敢于突破固有状态,勇于改革创新,通过发挥自
身优势,创造更大更多的价值,即为企业发展做出了贡献,自身收入
也会随着提高。其二要优化组织结构,调整业务流程。由于以前的经
营管理是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模式,工作职责划分模糊,多头管理、
职责交叉、推诿扯皮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在实施内部市场化运作
之间,要按照生产流程以及内部管理关系进行流程再造,建立职责明
确,工作范围清晰,各单位之间相互监督、相互激励的管理运行机制。
将原来直线型的组织结构转变为平行的水平流程网络结构,以适应市
场化管理模式的要求。首先要组建内部市场化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内
部市场化工作,一是市场运作方案、规则、管理办法等政策的制定与
完善工作;二是制定与完善内部价格体系;三是生产经营的统计结算,
并结算工资;四是对市场化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纠纷进行仲裁处理。
其次要建立内部市场价格体系与结算体系。没有准确的计量,内部市
场化管理就是一句空话。凡是内部市场涉及到的生产经营、成本支出
都要做到有据可依、有数可查,将方方面面的企业行为逐步地纳入到
内部市场化管理中,不留死角。再次要建立内部市场运行保障机制。
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与工作标准,明确工作职责、工作范围、工作程
度和工作标准,规范市场运行活动,保证内部市场的顺畅、高效运行。
推行企业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是企业深化改革、加快经营机制
转换的有效途径。利用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以价格为纽带,统一价
格、统一结算方式,将企业内部所有关系由行政关系转变为等价交换
的经济往来关系。不论是管理的形式还是方式方法,都打破了旧的管
理模式,通过实行内部市场化,建立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营机制,
实现管理模式的一大转变。
推行企业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是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的需要。推行内部市场化,从实质上能够促使企业不断改进和加强内
部管理,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建立内部市场后,运用经济杠杆
和企业内部法规来调整和规范各类经济关系,用货币结算的方式解决
各个生产环节中的各种矛盾,将责任转变为职工的自我价值体现,从
而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提高自我管理意识,挖掘自身潜力,最终,企
业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我是推行企业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把企业推向市场,决定了企业必须经受市场的考验,逼迫
企业主动参与市场的竞争。如果不靠加强内部管理,不靠提高生产效
率,在市场中就失去了竞争力,就会难以生存。企业要生产、要发展,
有效的办法就是引入市场机制。否则,对外面临着市场的严峻考验,
对内依然靠行政命令式的传动管理模式,脱离了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企业迟早要垮台。因此,推行企业内部市场化,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必
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