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解析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解析



A(B流亡十二多年,曹操素来与蔡邕交好,为他没有 留下子嗣而伤心;C、“才洗刷了董祀的冤屈”没有 依据,原文是“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D、经 曹操派人协助抄写”与原文不一致)
6.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 译:我确实很同情你和董祀,但判决的文卷 已经送出去了,又怎么办呢?”

(2)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 译:为什么要吝惜派出一匹快马,而不去救 助一个将死的人呢?”

考点解析
被动句
无标志被动句:意念被动句
(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兵挫地削 (军队战败,土地被分割) (4)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1)思考:有“见”字标志的都是被动句吗?如何区 分?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2004年高考 上海卷) ③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④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⑤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⑥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同上)

解析:上述例句中,①②“见”表被动。但很多情 况下被理解为动词。③④⑤⑥中“见”都相当于副 词,有指代意义,指动作偏指一方。如“见恕”意 为“饶恕我”。这几例“见”均为指代“我”。这 是一个难点,注意掌握。
难点探析
区分方法: 看是主动句式还是被动句式,即看谓语动 词表示的动作是由谁完成的,若是由宾语 完成的,就表被动。
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都能表现蔡文姬识见才具有 的一组是:
①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②遣使者以金 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③祀犯法当死,文姬 诣曹操请之。 ④音词清辩,旨甚酸哀,众皆 为改容。 ⑤闻夫人家先多坟籍 ⑥亡父赐书 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 ⑦今所诵 忆,裁四百余篇耳 ⑧乞给纸笔,真草唯命 A.①③⑤⑦ B.②③⑥ C.②④⑤⑦ D.①④⑦⑧

课堂检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河东卫仲道 适:前往 B.没于南匈奴左贤王 没:沦没 C.重嫁于祀 重:重新,另外 D.追原祀罪 原:宽宥

A(女子出嫁)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宁于家 归宁:女子回到娘家 B.流离涂炭 涂炭:遭受火灾 C.众皆为改容 改容:受感动而变脸色 D.夫人家先多坟籍 坟籍:古书典籍

D(②⑤写的是曹操;③不是写她的才识;⑥写其父)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蔡文姬虽出身名门,可一生命运甚为坎坷。她先后嫁了 三个丈夫,其中第二次婚姻是被迫嫁给南匈奴的左贤王,并 为他生了两个孩子。 B.东汉末,蔡文姬曾在北地流亡二十多年,后来,因曹操 和其父是老朋友,又十分赏识文姬的超群才具,于是用金璧 把她赎回,文姬始得归汉。 C.董祀犯法,是蔡文姬有胆有识,当着众多公卿名土和远 方使者的面极力辩白,才洗刷了董祀的冤屈,使他得免一死。 D.蔡文姬有超人的记忆力,能背诵四百余篇古诗文,经曹 操派人协助抄写,这些古诗文都被记录保存了下来。

徒见欺(于王)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考点解析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5)省略中心词

方法点拨 文言文句式特点
1.借助典范例句例词,分类辨识 2.对照现代汉语,比较辨别 3.立足语境语感,揣摩把握 4.掌握句式特点和用法特点,准确翻译
基本特征:名词性主语+名词性谓语
被动句 :主语是谓语动词的承受者、 被动者、受事者。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 修身》
被动句
有标志被动句
意念被动句
考点解析
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 (1)“见……于……” (2)“见……” (3)“于……” (4)“受……于……” (5)“为……所……” (6)“为……” (7)“为所……” (8)用“被”表被动
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 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标准:谓语性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难点探析

1.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如: 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 晋鄙嚄唶宿将。(《信陵君窃符救赵》) 例中判断很难辨认。在翻译时要注意判断这类 句子属于判断句,并译成判断句格式,加上判 断词“是”

2.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 宴》)
难点探析






3.用“是”表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 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 但是,注意下一个句子: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 坠。”(《察今》) 划线的这个句子是判断句。主语由“是”充当,翻译为 “这”;谓语是名词短语,由所字结构(所……的地方) 充当的。全句翻译为: 这(就是)我的宝剑所掉下去的地方。 这个“是”,是代词而不是判断词,因为句子中没有 “者”“也”之类,而且主谓间没有逗号,可见掌握判 断句。
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之六 文言句式和用法
考点描述
理解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 句式和用法
考点解析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谓语前置 宾语前置 倒装句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考点解析
判断句
有标志判断名:
1.者也句; 2.副词:乃、则、皆等; 3.用“为”、“是”表示判断;
无标志判断句:
思考:什么是判断句?判断标准是什么?
B(烂泥和炭火,比喻困苦境遇)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 A.文姬为胡骑所获 众皆为改容 B.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C.夫亡无子,归宁于家 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D.文姬诣曹操请之 妾闻男女之别
B(拿、用;A被//因此;C到//在……方
面;D代词//助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