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工程监测与检测技术-第一章绪论

地下工程监测与检测技术-第一章绪论

15分,正在施工的某地铁站北2 基坑现场发生大面积坍塌事故,造
成21人死亡,24人受伤,直接
经济损失4961万元。
坍 塌 后 供 水 管 线 断 裂 情 况
坍 塌 后 供 水 管 线 断 裂 情 况
坍 塌 后 供断 裂 情 况
坍 塌 后 供 水 管 线 断 裂 情 况
地下工程监测与检测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动态监测和检测,实施信息化施工,提供反 馈信息,从而指导施工、修改设计,以确保工程安全。监测与检测 已经成为继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之后的又一个产业。
第一节 地下工程监测和检测的必要性

地下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岩土地基、边坡、 围岩三种主要形式与结构物组成各种形式的建筑物整体;被称为 “隐蔽工程”和“灰色工程”。
地下工程监测与检测技术
第一章 绪论
人民交通出版社
课程介绍
地下工程是修建在具有原岩应力场、由岩土和各种结构面 组合的天然岩土体中的建(构)筑物,通常包括地铁、隧道、地 下停车场、地下商场、水电工程中的地下厂房等, 靠围岩和支 护的共同作用保持稳定。由于围岩中存在着节理、裂隙、应力 和地下水,地质结构体系极其复杂,且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地 下工程的建设比地面工程复杂得多。
序、评估方法以及控制标准进行研究;
④在我国部分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中,引入了第三方监测,对促进监测技术 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还要进一步规范。
第三节 地下工程监测和检测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 发展现状
认识阶段----20世纪50年代
大坝和上部结构的事故多由地基失稳引起的,边坡工程、地下工 程的事故由岩土体失稳所致。 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 逐步加深仪器的选型、布置、埋设技术、观测方法、观测资料的整理 与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③为法律仲裁提供依据。
基本知识 基本手段
必须掌握
2. 地下工程监测和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部分工程未把监测、检测与信息反馈作为重要工序编入施工组织设计, 有的虽然作为工序编入,但实施不规范、不彻底、应用效果差; ②工程技术人员没能真正领会和掌握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技术,施工中缺少 专业人员,特别是信息反馈方面,很少能结合施工情况,对监测检测信息进行 合理分析,进而对工程设计和施工起指导作用; ③缺乏环境的评估标准,有必要就地下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评估程
某地铁坍塌事故
2003年,某地铁区间隧道联络通道发生渗水,随后出现大量流沙涌 入,引起地面大幅沉降,周边8层楼房发生倾斜,其主楼裙房部分倒塌。
倒塌楼房以东至江边之间的地面也发生大幅沉降,江防汛墙断裂。直接
经济损失多达5000多万。
某广场挡土墙塌陷
2005年7月,某建筑工地基坑挡土墙突然发生坍塌,邻近的宾馆
和一幢8层居民楼发生倾斜,宾馆一面客房的墙体全部坍塌。
1.地下工程监测检测的必要性
①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
②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使工程师对建(构)筑物与岩土共同作用的性状及施工和建(构)筑物 运营过程的认识在理论和实践上更加完善; 运用长期积累的观测资料掌握变化规律,对建筑物的未来性态作出及 时有效的预测; 为未来设计提供了大量定量信息,为更新设计理论、改进施工方法及 对破坏机理研究等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
短短45分钟,使坝下游8km处的一兵营500名士兵几乎全部丧生, 距坝10km的一城镇变成废墟,直接经济损失6800万美元。
香港半山区滑坡
1978年夏,香港半山区一座27层大楼,因边坡滑动,整座大楼滑塌到 山脚,沿途切断一座大楼和一些房屋,造成人员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某地铁坍塌事故
2008年11月15日下午3时
2. 发展方向 利用高性能智能传感组件、无线传输网络和信号采集系统, 采用多参量、多传感组件,数据智能处理与数据动态管理方法,
进行实时监测、安全预警和可靠性预测。
•光纤监测技术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非量测相机的近景摄影测量技术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
本课程的特点总结


应用型、实践型、发展型
地下工程监测与检测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工程应用技术, 涉及到地质、力学、设计、施工、仪器、监测技术和理论分 析等知识领域。
规范阶段---- 20世纪80年代
逐步实现了仪器安装埋设与观测的标准化、程序化和质量控制措施, 编制了一些监测规程、指南和手册。
全方位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新的监测手段和设备出现,自动化、智能化的监测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资料分析系统、预报预警系统的出现,可靠性 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广泛应用,使得监测技术向着标准化、自动 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2. 地下工程监测和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部分工程未把监测、检测与信息反馈作为重要工序编入施工组织设计, 有的虽然作为工序编入,但实施不规范、不彻底、应用效果差; ②工程技术人员没能真正领会和掌握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技术,施工中缺少 专业人员,特别是信息反馈方面,很少能结合施工情况,对监测检测信息进行 合理分析,进而对工程设计和施工起指导作用; ③缺乏环境的评估标准,有必要就地下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评估程

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有大量的技术难题有待于探讨、研 究和解决。

是十分艰苦和繁重的技术岗位。
•地下工程赋存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工程建设的风险性; •风险的解决过程是设计、施工和监测检测相互配合协调的过程;
• 在施工、运行过程中,监测岩土工程的实际状况及稳定性,将
为保证工程安全提供科学依据,监测信息将为修改设计、指导施 工提供可靠资料;
Malpasset Dam
法国马尔巴塞双曲拱坝,高66.5 m, 坝底厚6.91 m,坝顶厚1.5 m,坝顶长 222.66 m。1954年建成。1959年12月2 日溃坝。
序、评估方法以及控制标准进行研究;
④在我国部分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中,引入了第三方监测,对促进监测技术 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还要进一步规范。
第二节
1. 教学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监测与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基坑工程监测
地下隧洞工程监测 地下工程中的声波测试技术
雷达测试技术
地质超前预报技术 监测的信息反馈技术 测量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