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水监测技术

地下水监测技术


不同监测项目所使用容器的洗涤方法:
a.磷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铬酸洗液洗1 次, 自来水洗3次,蒸馏水洗1次。 b. 铁、锰、铜、锌、钼、钴、汞、硒、镉、六价 铬、铅、铍、钡、镍:洗涤剂洗1次,自来水洗2 次,1+3 HNO3荡洗1次,自来水洗3次,去离子 水洗1次。 c.钾、钠、石油类:洗涤剂洗1次,自来水洗2次, 1+3 HNO3荡洗1次,自来水洗3次,蒸馏水洗1次。 d. 其它项目:洗涤剂洗1次,自来水洗3次,蒸馏 水洗1次。
五、地下水样品的采集和现场监测
5.1确定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的原则 依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监测井使用 功能,结合当地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实际情况,力 求以最低的采样频次,取得最有时间代表性的样品, 达到全面反映区域地下水质状况、污染原因和规律 的目的。 5.2 背景值监测井和区域性控制的孔隙承压水井每年 枯水期采样一次。 污染控制监测井逢单月监测一次,全年六次。 作为生活饮用水集中供水的地下水监测井,每月 采样一次。
5.3.3对于水位、水量、水温、pH值、电导率、
浑浊度、色、臭和味等现场监测项目,应 在实验室内准备好所需的仪器设备。 具体的比如:钢卷尺、测绳等水位测具、 流速仪、流量计、水温计、气温计、 pH计、 电导率仪、浊度计和轻便式气象参数测定 仪等。
5.3.4采样方法
a.地下水水质监测通常采集瞬时水样。 b.对需测水位的井水,在采样前应先测地下水 位。 c .从井中采集水样,必须在充分抽汲后进行, 抽汲水量不得少于井内水体积的2倍,采样深 度应在地下水水面0.5m以下,以保证水样 能代表地下水水质。 d.对封闭的生产井可在抽水时从泵房出水管放 水阀处采样,采样前应将抽水管中存水放净。 e .对于自喷的泉水,可在涌口处出水水流的中 心采样。采集不自喷泉水时,将停滞在抽水 管的水汲出,新水更替之后,再进行采样。
5.3采样前的准备工作
5.3.1 监测部门的准备工作 确定采样负责人,由其负责制定采样计划并组织实施。 采样负责人应了解监测任务的目的和要求,并了解采样监 测井周围的情况,熟悉地下水采样方法、采样容器的洗涤 和样品保存方法。 制定的采样计划包括:采样目的、监测井位、监测项 目、采样数量、采样时间和路线、采样人员及分工、采样 质量保证措施、采样器材和交通工具、需要现场监测的项 目、安全保证等。 采样器材包括采样器和水样容器。地下水水质采样器 应能在监测井中准确定位,并能取到足够量的代表性水样。 有自动式和人工式两类。自动式用电动泵进行采样,人工 式可分活塞式与隔膜式 。
六、地下水采样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6.1采样人员必须通过岗前培训、持证上岗, 切实掌握地下水采样技术,熟知采样器具 的使用和样品固定、保存、运输条件。 6.2采样过程中采样人员不应有影响采样质 量的行为,如使用化妆品,在采样时、样 品分装时及样品密封现场吸烟等。汽车应 停放在监测点(井)下风向50m以外处。 6.3每批水样,应选择部分监测项目加采现 场平行样和现场空白样,与样品一起送实 验室分析。
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地下水水质进 行监督性监测,频率应不少于每3个月一次。我 们进行的地下水水质监测均为该垃圾填埋场委 托。 无法判断其地下水监测井是否规范。 没有专用的地下水取样器。 监测项目只有pH值、高锰酸盐指数、氨氮、 总铜、总锌、总铅、总镉7项。
地下水水质监测井的布置: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2009.5


地下水环境监测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地下水常规监测项目和监测基本要求 地下水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地下水水质分析和评价
一、地下水的概念和分类
地下水狭义指埋藏于地面以下岩土孔隙、 裂隙、溶隙饱和层中的重力水,广义指地 表以下各种形式的水。 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上层滞水的水质与地表水的水质基本相同。 潜水含水层通过包气带直接与大气圈、水 圈相通,因此具有季节性变化的特点。 承压水受水文、气象因素直接影响小,含 水层的厚度不受季节变化的支配,水质不 易受人为活动污染。
谢 谢!
5.4地下水监测现场记录
原则:需要的资料多少取决于数据的最终用途 资料至少包括:测定项目、地点位置、采 样深度 、井的直径 、预处理方法 、采样方 法 、含水层的结构 、水位、水源的产生量 、 水的主要用途 、气象条件 、采样时的外观 、 水温 、采样时间 、采样人姓名 等 补充资料包括:水样是否保存或加入稳定 剂、埋藏条件、含水介质类型等
6.4每次测试结束后,除必要的留存样品外, 样品容器应及时清洗。 6.5各监测站应配置水质采样准备间,地下 水水样容器和污染源水样容器应分架存放, 不得混用。地下水水样容器应按监测井号 和测定项目,分类编号、固定专用。 6.6同一监测点(井)应有两人以上进行采样, 注意采样安全,采样过程要相互监护,防 止中毒及掉人井中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七、地下水质量分析和评价
依据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以某种用途 的水质标准为评价标准 ,进行单项或综合 评价,并结合现场的调查资料对数据做出 合理解释,写出综合研究报告。地下水质 量评价方法有:评分法、浓度法、水质指 数法、多项指标的水质指数(综合水质指 数)法等。
实例:2008年监测某垃圾填埋场的地下水
0~ 50 m处; (2)排水井,一眼,设在填埋场地下水主管出口处; (3)污染扩散井,两眼,分别设在垂直填埋场地下水 走向的两侧各30 m、50 m处: (4)污染监视井,两眼,分别设在填埋场地下水流向 下游30 m、50 m处。 该场有本底井(一眼),污染扩散井(两眼), 污染监视井(两眼),只监测了本底井和污染监 视井共三眼。
便携式地下水取样器图示
5.3.2 分析部门的准备工作
根据被测项目的理化性质,选用不同材质的采 样容器,常用的材质有硼硅玻璃和聚乙烯塑料。 水样容器的选择原则: a.容器不能引起新的玷污; b.容器壁不应吸收或吸附某些待测组分; c.容器不应与待测组分发生反应; d.能严密封口,且易于开启; e.容易清洗,并可反复使用。
J .在水样采入或装人容器后,立即按附录A的要 求加入保存剂。 k .采集水样后,立即将水样容器瓶盖紧、密封, 贴好标签,标签设计可以根据各站具体情况, 一般应包括监测井号、采样日期和时间、监测 项目、采样人。 l.用墨水笔在现场填写《地下水采样记录表》, 字迹应端正、清晰,各栏内容填写齐全。 m.采样结束前,应核对采样计划、采样记录与 水样,如有错误或漏采,应立即重采或补采。
二、地下水环境监测适用于以下性质的监测
国控、省控、市控地下水井点的例行环境 监测 科研监测 仲裁监测 污染事故应急监测 环评监测 委托性监测 监督性监测(针对城市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的 监测等)
三、地下水环境监测相关技术规范、 方法标准、质量标准
HJ/T 164-200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GB/T18772-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 测技术要求》 GB 12998-91 《水质 采样技术指导》 GB 5750-1985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GB/T 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 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 标准》
四、地下水常规监测项目
必测项目: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 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性 酚、总氰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 砷、汞、镉、六价铬、铁、锰、大肠菌 群 (十七种) 选测项目:色、臭和味、浑浊度、氯化物、 硫酸盐、碳酸氢盐、石油类、细菌总数、 硒、铍、钡、镍、六六六、滴滴涕、总 放射性、总放射性、铅、铜、锌、阴离 子表面活性剂 (二十种)
f .采样前,除五日生化需氧量、有机物和细菌类 监测项目外,先用采样水荡洗采样器和水样容 器2~3次。 g .测定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挥发性、半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项目的水样,采样时水样必 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隙。但对准备冷冻保 存的样品则不能注满容器,否则冷冻之后,因 水样体积膨胀使容器破裂。测定溶解氧的水样 采集后应在现场固定,盖好瓶塞后需用水封口。 h .测定五日生化需氧量、硫化物、石油类、重 金属、细菌类、放射性等项目的水样应分别单 独采样。 i .各监测项目所需水样采集量见HJ/T164— 2004附录A,附录A中采样量已考虑重复分析和 质量控制的需要,并留有余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