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险法基本原则

保险法基本原则

二、最大诚信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本来就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但是,由于保险活动在风险方面带有鲜明的特质,这些特质要求保险合同中的诚实信用必须高于普通民事合同,恪守所谓的“最大诚信”。

正如前述,任何交易行为皆存在风险,只不过保险以风险的发生为交易条件。

对于保险人而言,风险的性质及大小直接决定着保险人是否承保及保险费率的高低,而投保人对保险标的的风险最为了解。

在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对保险标的拥有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之下,保险人只能依据投保人的诚实告知来承保和确定保险费率;同时,保险标的常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所控制,这就意味着,保险关系成立后,对于标的物的风险情况,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亦较之保险人更为清楚;并且,保险标的风险的预防、减轻等事项亦须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来完成。

因此,如果没有对投保人与被保险人高度的诚实信用要求,保险人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因受利益驱动而可能发生的逆向选择与道德危险行为将缺乏有力的监督手段与自我保护措施。

这必然导致保险人在保险合同关系中永处于不利的被动地位。

在最大诚信原则之下,投保人与被保险人须承担如实告知义务、危险增加的通知义务等法定义务,以保证保险人能够得到与其利益密切相关的保险信息。

最大诚信一般被强调为投保人(被保险人)一方的义务。

事实上,作为保险合同另一方当事人的保险人亦存在此项义务。

保险是高度专业化的行业活动,普通的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往往不具备足够的保险知识。

在进入特定的保险法律关系时,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对保险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对方当事人——保险人的告知与说明。

显然,在对保险专业知识的控制方面,双
方当事人的信息状况又存在严重的不对称。

由此则导致法律对保险人的高度诚实信用要求。

因此,在订立与履行保险合同过程中,为了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利益,确保交易的成功,包括投保人、被保险人与保险人在内的当事人都必须恪守最大诚信原则。

三、保险利益原则
保险利益原则堪称保险法中最具特色的基本原则。

保险利益是投保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

我国保险法对之作有规定。

保险利益产生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与保险标的之间的经济联系或特定的人身关系,它是为法律所承认的、可以投保的一种法定权利,构成保险人可提供保险保障的最大额度。

对于保险利益原则的意义,我认为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保险利益是保险合同的客体,保险合同所承保的就是特定的可保利益。

没有特定的可保利益,合同无从成立、生效。

第二,遏制赌博行为的发生。

保险与赌博不同的根本之处就在于前者具保险利益。

若主张保险合同的客体即为保险标的、若允许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则意味着,投保人可随便以他人的财产或身体投保,一旦发生保险事故,投保人可不蒙受任何损失而获得保险金,这样,保险就失去补偿损失的意义而与赌博无异。

第三,防止道德危险的发生。

道德危险是被保险人为了索取保险人的赔款而违反道德,故意促使保险事故发生或在保险事故发生时放任损失的扩大。

投保人若可不具有相应保险利益而订立保险合同,将很容易诱发道德危险的发生。

比如,投保人以他人所有且与自己无任何利害关系的房屋投保,势必有为得
到保险赔款而故意损坏或唆使他人烧毁房屋的可能。

第四,保险利益是保险补偿的最高限额。

保险利益是确定保险金额的基础,在发生保险事故、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受到损失时,保险人的赔偿金额虽然以投保人申报的实际损失为依据,但补偿的限额不得超过合同确定的保险金额,即不能超过原有利益,这原有利益实际就是保险利益。

就是说,签订保险合同必须明确保险利益,使保险人的赔偿有一个客观标准,其目的在于令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不能因保险事故的发生而得到额外的利益。

四、近因原则
因果关系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单一原因造成的损失,二是数种原因造成损失。

在单一原因造成损失情况下,如果该危险事故是保险责任,保险人应承担赔偿责任,反之则拒赔。

数种原因造成损失的情况又可分以下几种情形:(1)多种原因同时发生。

如该同时发生的危险事故均属保险责任,则保险人应赔偿所有损失,反之拒赔。

如同时发生的原因既有保险事故,又有除外责任,保险人负责保险事故造成的损失,若损失无法分别估算,则应协商赔付。

(2)多种原因连续发生。

两个以上的灾害事故连续发生造成损失,一般以最近的(即后因)、最有效的原因为主因。

如后因为前因直接而自然的结果,或合理的连续,或属于前因自然延长的结果时,以前因为主因。

保险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取决于主因是否属保险危险。

(3)多种原因间断发生。

造成损失的危险事故先后出现,但前因与后因之间不相关联,即发生的危险是完全独立的一个原因,既不是前因的合理延续,也不是前因自然延长
的结果。

这种情况的处理原则和单一原则之处理原则相同。

五、损失补偿原则
补偿原则是当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从保险人处所得到的赔偿应正好填补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这是保险理赔的基本原则。

在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有权要求保险人按合同给予补偿,保险人则有义务向被保险人对其损失进行补偿。

通过补偿,使被保险人的保险标的在经济上恢复到受损前的状态,不允许被保险人因损失而获得额外的受益。

遵循补偿原则的目的在于:真正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职能;避免将保险演变成赌博行为、诱发道德危险的发生。

补偿原则的实现方式通常有现金赔付、修理、换与重置等。

保险人在运用补偿原则时,在补偿金额上应分别掌握几个限度:经济补偿以实际损失为限;经济补偿以保险金额为限;经济补偿以保险利益为限;经济补偿以保险价值为限。

另外,若保险合同规定有自负额和免赔额,一旦发生保险事故,则要求被保险人自己负担一定金额或比例的损失。

结论
从经济学的角度观察,保险的特点表现在风险性与信息非对称性两个方面,即,保险合同以风险发生为交易条件,当事人之间因信息严重不对称而容易诱发逆向选择与道德危险行为。

通过法律规范来规制各种投机行为的发生因此便成为保险法律制度的重要功能。

作为具体法律规范的抽象表述,保险法的基本原则分为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利益原则、近因原则与损失补偿原则四项,其中保险利益原则最具典型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