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目录1、燃料2、制粉系统与煤粉管道3、百叶窗式水平浓淡分离燃烧器4、燃烧器安装和调整中的注意事项5、伸缩式油枪(简单机械雾化)6、常规点火油、蒸汽、空气管路(见供货厂家相关说明)7、微油点火及暖风器系统(见供货厂家相关说明)8.点火操作(常规说明,详见供货厂家相关说明)9、煤粉燃烧器的操作运行附图参考图纸1、燃料本工程为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1217t/h供热机组锅炉,所用燃料如下:1.1、煤质分析资料:1.1.1 品种:贫煤1.1.2 飞灰比电阻1.2 燃油,0#轻柴油特性如下:粘度(20℃)恩氏粘度°E 1.2~1.67 运动粘度mm2/s 3.8~8.0 灰份,不大于 0.25% 硫含量,不大于 0.25%机械杂质无水份,不大于痕迹C16H34 不小于 50%闪点不低于65℃凝固点不高于0℃低位发热量 41870kJ/kg(10000kcal/kg)2、制粉系统与煤粉管道2.1制粉系统本机组采用双进双出钢球磨正压冷一次风机直吹式,每台锅炉配三台MGS-4360型磨煤机,一台磨煤机对应二层一次风。
煤粉细度R90=6%。
,炉前原煤由储煤斗经过给煤机进入磨煤机两端的原煤入口,借助螺旋输送装置将原煤送入磨煤机筒内。
热风通过磨煤机两端中空轴内的热风管道进入磨煤机,热风携带煤粉通过磨煤机两端中空轴和热风管之间通道由输粉管道进入分离器,经分离合格的煤粉连同干燥介质形成风煤混合物(一次风)经煤粉管道输送至燃烧器进入炉膛内进行燃烧,不合格的煤粉返回磨煤机再次碾碎。
磨煤机出口风量(即一次风总量)由通过磨煤机的风量和旁路风量之和。
MGS-4360型双进双出磨煤机允许采用不对称运行方式,即从磨煤机一端进煤而在磨煤机一端或二端出煤粉,可以实现半台或一台磨煤机运行。
磨煤机的性能和运行请仔细阅读供货厂家说明书。
2.2煤粉管道2.2.1煤粉管道的布置本机组配三台磨煤机,于锅炉前呈一排布置。
由每台磨煤机两端出来的风粉混合物经2×4根煤粉管道引至两层四角煤粉燃烧器的两层煤粉喷嘴。
3台磨煤机共3×8根煤粉管道在磨煤机上部和给煤机层之间的空间内分6层成水平走向引至炉膛四角。
为了更好适应各种工况的运行,煤粉管道对应的煤粉喷嘴层(自下至上)为A1,A2,B1,C1,C2,B2。
2.2.2煤粉管道相对燃烧器的膨胀燃烧器在运行过程中要产生两个方向的位移,即炉膛横断面的水平方向和炉膛高度方向的位移。
尤其炉膛高度方向的位移更大,本机组垂直方向最大位移约250mm。
在整个煤粉管道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膨胀问题是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不适当的膨胀结构,不仅影响煤粉管道本身的正常工作,更重要的是会给燃烧器施加更大的外力,影响燃烧器的摆动和刚性。
3、百叶窗式水平浓淡分离燃烧器3.1燃烧器布置本锅炉炉膛尺寸为14172(W)×12956(D),在燃烧器区域炉膛截面的四个角,即前后水冷壁和两侧水冷壁各被切掉968mm,呈八角形状,大切角炉膛为燃烧器出口射流两侧创造良好的补气条件,减少射流两侧的压差,有利于炉内空气动力场的组织,火焰不易偏斜,炉膛充满度好,避免出现局部还原性气氛、局部高温和气流冲刷水冷壁等现象,从而避免造成受热面结渣。
锅炉设计煤种为贫煤,该煤种为难着火、难燃烬、中等结焦,硫分含量高。
针对该煤种,为满足锅炉燃烧器性能设计要求(包括稳燃、燃烬、低负荷稳燃能力、防高温腐蚀、低NOx排放等),燃烧器采用大风箱、大切角、四角切圆、OFA高位布置、直流百叶窗式摆动燃烧器,并采取一系列优化与改进措施。
为了减少炉膛出口和水平烟道的烟温偏差,燃尽风室二次风射流中心线与主气流中心线反向偏差12度,18度。
在炉膛中心线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假想切圆和一个顺时针旋转的假想切圆。
燃烧器切圆布置见图1a,b。
为了保证煤粉的充分燃尽,从燃烧器最上层一次风口中心线到分隔屏下沿设计有较大的燃烧高度。
另外,独特的水平浓淡煤粉喷口以及采用燃烧器分组拉开式布置及合理配风,可有效控制NOx排放量。
图1b 燃烧器OFA平面布置图本燃烧器采用水平浓淡煤粉燃烧技术,以提高锅炉低负荷运行能力,水平浓淡煤粉燃烧器是利用煤粉入燃烧器一次风喷嘴体后,经百叶窗的离心分离作用,将一次风气流分成浓淡两部分;两部分之间用垂直隔板分开,浓相部份(向火侧)出口处设有带波纹形的稳燃钝体和浓侧稳燃齿。
浓相气流的煤粉浓度高着火特性好,即使在低负荷情况下,浓相气流的风煤比仍可保持在较合适的范围内,使着火特性不会明显恶化。
钝体形成的高温烟气回流区又充分为煤粉着火提供了热源,这两者的结合为低负荷稳燃提供了保证。
淡相部份(背火侧)外侧带二次风,能有效防止炉内高温腐蚀。
(见图4水平浓淡风喷口图)为控制风箱与炉膛的压差,在每个角燃烧器二次风室内均装有测压套管。
燃烧器上排一次风口中心线至前屏过热器底部距离19084mm。
燃烧器下排一次风口中心线至冷灰斗拐角距离4656mm。
燃烧器下排一次风口与上排一次风口中心距离6216mm。
3.2燃烧器的设计参数锅炉最大的连续负荷(BMCR)时燃烧器的主要设计参数如下:设计煤种3.3喷嘴布置本燃烧器采用传统的大风箱结构,由隔板将风箱分隔成若干风室,在各风室的出口处布置数量不等的燃烧器喷嘴,一次风喷口摆动角为±20°,二次风喷口摆动角为±25°,OFA喷口摆动角为+5°-10°,所有燃烧器喷用手动驱动并在运行中不作摆动调整,顶部燃烬风室风喷嘴反切布置,可削弱炉膛上部的气流旋转减少炉膛出口烟温偏差。
燃烧器共有4组,每组16个风室。
其中顶部燃尽风室三个,煤粉风室六个,油风室三个,中间空气风室四个,根据各风室的高度不同,布置数量不等的喷嘴,顶部燃尽风室布置三个燃尽风喷嘴,煤室风室布置六个一次风喷嘴,油风室中间布置有带稳焰叶轮的喷嘴,中间空气风室布置四个空气喷嘴,,各风室及风室内喷嘴布置见图2。
图2燃烧器喷口布置图3.4空气喷嘴及手动摆动机构每组燃烧器的16个燃烧器喷嘴,燃烧器喷口为摆动式,为调整方便,所有喷口均设有拉杆和定位机构,通过拉杆和定位机构驱动喷嘴绕固定于燃烧器风箱前端连接角钢上的轴承作上下摆动。
允许在定位机构上临时加套管来增加摆动力。
在热态时不作摆动,按需要可逐一喷嘴进行调整。
为了对通过空气喷嘴的气流进行导向和防止喷嘴的变形,在空气喷嘴内装设竖直的导流隔板。
3.5煤粉喷嘴装设在煤粉风室内的煤粉喷嘴由两个主要部分构成。
一个是由耐磨铸钢制成的煤粉喷嘴体,二是由耐热铸钢制成的煤粉喷口。
煤粉喷嘴体成方圆过渡形,圆形一端同煤粉管道的弯头相连,方形一端通过一个可以适应煤粉喷嘴摆动的活动密封箱同煤粉喷嘴相连接。
煤粉喷嘴体,活动密封箱和煤粉喷嘴形成一贯密封的煤粉空气混合物的连续通道,将由煤粉管道输送的煤粉空气混合物经此通道送入炉膛。
煤粉喷嘴体设有带滚动轮的支架,通过燃烧器风箱前端的开孔,可将煤粉喷嘴沿风室隔板推进就位,后部通过煤粉喷嘴体上的法兰同燃烧器风箱后部的端板连接固定并密封之。
现场停炉需对煤粉喷嘴进行维修、更换时,可将煤粉喷图3、百叶窗式分离器图一次风口为百叶窗式水平浓淡燃烧器,一次风出口浓相侧带有瓦楞状钝体和稳燃齿,淡相侧带有侧边风。
如图4:图4、水平浓淡风喷口图1—浓一次风喷口,2—淡一次风喷口,3—侧二次风喷口,4—水平波形钝体,5—浓侧稳燃齿,6—浓淡喷口隔板波纹钝体使得在煤粉气流下游产生一个负压高温回流区,在此负压区中存在着高温烟气的回流与煤粉/空气混合物间剧烈的扰动和混合,这一点满足了锅炉负荷在较宽范围变化,满足煤粉粒子点火和稳定燃烧的要求。
煤粉喷嘴通过手动一次风喷口定位机构驱动煤粉喷嘴,煤粉喷嘴作上下20°摆动。
3.6顶部燃尽风室顶部燃尽风室是根据分级送风原理为降低NOx生成量而设置的。
既能保证燃烧后期供风,又能达到分级送风的目的。
每角燃烧器上部有三个顶部燃尽风室(一个C-OFA和两个S-OFA),C-OFA反切12度,S-OFA反切18度,以削弱炉膛上部烟气旋转,降低炉膛出口烟温偏差。
顶部C-OFA燃尽风室紧靠上端部二次风,称之紧密C-OFA。
顶部燃尽风室设计摆动角为+5°-10°,顶部燃尽风室的摆动机构的手柄上可在现场临时加长以增加驱动力。
3.7点火油燃烧器点火油燃烧器作为锅炉启动时点火暖炉和低负荷稳燃用。
每角燃烧器共设有三层油点火燃烧器,四角共十二只油点火燃烧器,总热功率按锅炉燃料总放热量30%BMCR设计,每层油枪的热功率为7.5%,单只油枪热功率22MW,油枪采用简单机械雾化喷嘴,设计额定出力为1900kg/h,炉前油系统分界处油压~3.0MPa,油系统总出力~22.8t/h。
油点火装置中设置有可伸缩的高能点火器,可直接点燃燃油。
油点火燃烧器的空气喷嘴同时也作为煤燃烧时的二次风喷嘴,为了油火焰的燃烧稳定,在油点火燃烧器主空气喷嘴中设置了专门的稳焰叶轮。
同时锅炉点火也可采用微油点火煤粉燃烧器,在每个角的下第二层一次风布置一层微油点火装置,每个角微油点火油枪油量为约160kg/h。
微油点火完成后,该喷嘴兼作煤粉喷嘴用。
3.8燃烧器风箱燃烧器风箱是整个燃烧器的主体部分,由二次热风道输送的二次热风和煤粉管道输送的风粉混合物一次风,均通过燃烧器风箱对各个喷嘴进行分配,以实现燃烧工况所需要的合理配风,同时燃烧器风箱又是各喷嘴及相应摆动机构、油枪,点火器及其伸缩机构的机座。
为防止通过燃烧器风箱的二次风产生过大的涡流,减少阻力损失,改善由于在燃烧器风箱内气流转向所引起的气流偏斜,在燃烧器各风室内均设置了一块或两块导流板,这些导流板和各个喷嘴内设置的垂直和水平相交的导流板同炉膛四角的水冷壁大切角结构形成了对切向燃烧器系统一、二次风各股射流的综合控制,以防止进入炉膛的气流的偏斜,从而保证炉膛内形成良好的空气动力场。
整个燃烧器风箱壳体有三层结构,内壁钢板,保温层和外层护板,为使装设于燃烧器风箱内部的各摆动机构煤粉喷嘴装置等便于维护和更换,在燃烧器风箱的前端和侧面相对于各层风室开设有孔门,便于风箱内各机构的维护和更换。
燃烧器风箱同水冷壁用螺栓连接的方式相固接在一起,在热态时,燃烧器风箱同炉膛水冷壁一起向下膨胀,同煤粉管道连接的煤粉喷嘴的膨胀由煤粉管道上的一次风管联接件构成的肘节结构吸收,燃烧器风箱同热风道的相对膨胀由装设在燃烧器风箱和热风道之间的大型波纹膨胀节吸收。
考虑到水冷壁管和燃烧器风箱本体的相对膨胀差,其螺钉连接结构,采用风箱中间部分用圆形孔固接式连接,除中间部分的垂直部分和水平两端都采用腰形孔滑动连接的方式,使热态下风箱本身以其中间固接部分为膨胀中心向上或向下两个方向可相对于水冷壁自由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