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趣味小实验

高中化学趣味小实验

“可燃冰”的制备
原理
酒精与水可以任意比例混合,醋酸钙却只溶于水而不溶于酒精。

当饱和的醋酸钙溶液注入酒精时,饱和溶液的水溶于酒精内,致使醋酸钙溶解速度降低,从酒精溶液中析出,形成半固态的凝胶状,酒精充填在胶状内,点燃胶状时,酒精便燃烧起来。

C2H5OH + 3O2 === 2CO2 + 3H2O
制作方法
(1) 量取酒精20ml,倒到小烧杯中
(2) 量取6ml饱和醋酸钙
(3) 把饱和醋酸钙慢慢加入20ml的酒精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变成胶状
(4) 把胶状的“可燃冰”转移到蒸发皿中,点燃
变色溶液
【分子式】CoCl2·6H2O 氯化钴
六水物:红色至深红色单斜结晶;微有潮解性,无水物:浅蓝色粉末。

极易溶于水及乙醇,溶于丙酮、乙醚与甘油。

水溶液为桃红色,乙醇溶液为蓝色。

CoCl 2·6H 2O CoCl 2·2H 2O CoCl 2·H 2O CoCl 2 52O 90O 120O (粉红色) (紫红色) (蓝紫色) (蓝色)
【溶解情况】
六水:易溶于水,也溶于乙醇、乙醚和丙酮;
无水物:溶于乙醇、丙酮、硝基苯。

【用途】
在工业上:主要用途是制取氧化钴和金属钴作合金材料的电子材料,少量用于制气压计、比重计、隐显墨水等。

氯化钴试纸在干燥时是蓝色,潮湿时转变为粉红色。

硅胶中加一定量的氯化钴,可指示硅胶的吸湿程度,常用于干燥存储器中。

用于电镀、油漆催干剂、氨气吸收等。

在医药上:刺激骨髓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肾性贫血
【制备或来源】
由碳酸钴或氧化钴与盐酸作用而制得。

【其他】
六水物在空气中易潮解,热至120~140℃则失去结晶水而成无水物。

【特殊的颜色】
CoCl 2 呈蓝色,
CoCl 2·H 2O 呈蓝紫色,
CoCl 2·2H 2O 呈紫红色,
CoCl 2·6H 2O 呈粉红色,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制作变色水泥
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
实验步骤:
1.称取3g干海带,用刷子把干海带表面的附着物刷净(不要用水洗)。

将海带剪碎,用酒精润湿(便于灼烧)后,放在坩埚中,置于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中央,灼烧。

2.用酒精灯高温灼烧,使海带全部烧成黑色灰状物。

停止加热,冷却。

3.将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10mL蒸馏水,搅拌,使可溶物溶解,冷却,过滤。

4.向滤液中滴入几滴硫酸,再加入约1mL H2O2溶液。

观察现象。

5.取少量上述滤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观察现象。

6.向剩余的滤液中加入1mL CCl4,振荡,静置。

观察现象。

实验仪器:
三脚架,泥三角,酒精灯,小烧杯,漏斗,玻璃棒,坩埚,坩埚钳
豆腐中钙质和蛋白质的检验
原理:
1. 豆腐中的钙质与草酸钠溶液反应便生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钙白色沉淀。

Ca2++Na2(COO)2-→Ca(COO)2↓+2Na+
2. 蛋白质遇到浓硝酸,微热后呈黄色沉淀析出,冷却后再加入过量的氨水,沉淀就变成橙黄色。

因为蛋白质分子中一般有带苯环的氨基酸,浓硝酸和苯环发生硝化反应,能生成黄色的硝基化合物,故可用来检验蛋白质。

操作:
1.豆腐的酸碱性试验取200克豆腐放入烧杯中,加入30毫升蒸馏水,用玻棒搅拌,并捣碎到不再有块状存在。

过滤,得到无色澄清的滤液和白色的滤渣。

2.豆腐中钙质的检验取上述豆腐滤液2毫升于试管中,再滴入几滴草酸钠溶液,试管中立即出现明显的白色沉淀。

说明豆腐中含有丰富的钙质,而且能溶于水,不一定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

3.豆腐中蛋白质的检验取上述白色的豆腐滤渣少许,放入试管中,再滴入几滴浓硝酸,然后微热,可以看到白色的豆腐滤渣变成黄色。

冷却后,加入过量的氨水,黄色转变成橙黄色,这就是蛋白质的黄色反应。

注意事项:
1.在制豆腐滤液前,一定要把豆腐捣碎,才能使钙离子溶解到水中。

2.由于豆腐中含有较多蛋白质,形成胶体,故过滤较慢。

但蛋白质一般不易透过滤纸,所以滤液不会有黄色反应。

实验用品:
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精密pH试纸、草酸钠、浓硝酸、氨水。

制作简单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用于酸碱滴定的指示剂,称为酸碱指示剂。

(acid-base indicator)。

这是一类结构较复杂的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它们在溶液中能部分电离成指示剂的离子和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并且由于结构上的变化,它们的分子和离子具有不同的颜色,因而在pH不同的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
300多年前,英国年轻的科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化学实验中偶然捕捉到一种奇特的实验现象.
一次,波义耳拿着一束紫罗兰正准备插进花瓶里去时,助手走来告诉他说,他需要的盐酸运到了。

波义耳很高兴,马上把花放在桌子上,帮助助手一起倒盐酸。

这是一瓶浓盐酸,往外倒的时候,一股酸雾很快冲出瓶来,挥发
到室内,笼罩了整个桌面,还溅了几滴浓盐酸在紫罗兰上,使紫罗兰也飘起几缕淡淡的白雾。

“紫罗兰溅上盐酸了!”爱花的波义耳很着急,他赶忙拿起紫罗兰,把它泡在水里面,想用水把溅在上面的酸洗干净。

可是,过了一会儿,当他来取这束紫罗兰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紫色的紫罗兰竟变成了红色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溅上的那点盐酸使它改变了颜色吗?波义耳完全被这有趣的现象吸引住了。

他决定再做些实验进一步研究一下。

他想,如果盐酸能使紫罗兰由紫色变成红色,那别的酸是不是也能使它发生这种变化呢?于是,他把一些紫罗兰花分别放到盐酸、硫酸、磷酸和别的酸的溶液里,结果,所有的紫罗兰花都变成了红色。

他又想,紫罗兰遇酸会变成红色,别的花遇到酸会不会也有这种变化呢?还有,紫罗兰和别的花要是遇到碱又会怎样呢?植物的花遇到酸会改变颜色,那么,那些有颜色的根、茎、皮和果浆又会怎样呢?于是,他用了许多种植物的花、皮、根和果浆以及它们的浸出液做实验。

结果,它们大都有遇到酸、碱溶液会改变颜色的性质,其中表现得最明显的是一种名叫石蕊的苔藓类植物的浸出液。

现在化学上经常使用的石蕊指示剂就是这样被发现的。

用它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又快又灵,非常方便。

在自然界里,有许多植物色素在不同的酸碱性溶液中,都会发生颜色的变化。

这些植物色素可以用作石蕊和酚酞等指示剂的代用品。

自制酸碱指示剂:
花瓣中含有一些植物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呈不同的颜色。

用花瓣的汁液可以制成酸碱指示剂。

(1)收集不同颜色的新鲜花瓣或紫萝卜皮,各取适量,研碎,加入适量水和酒精(两者体积比为1:1)浸泡,过滤,得到植物色素提取液。

将提取液分别装入小试剂瓶中备用。

(2)将上述植物色素提取液中分别滴入白醋、蒸馏水、澄清石灰水中,观察颜色的变化,并作记录。

(3)选择颜色变化明显的植物色素提取液作为酸碱指示剂,并检验稀盐酸、氨水、食盐水、等溶液的酸碱性。

1,羽衣甘蓝,在上面滴加盐酸,观察到羽衣甘蓝变红。

代用指示剂颜色
2: 牵牛花(花瓣)
3: 苏木
4: 紫萝卜皮
5: 月季花(花瓣)
6: 美人蕉(花冠)
7:紫色康乃馨花、
8:紫卷心菜
9,红玫瑰
10,粉红玫瑰
11,蓝色睡莲
12,白菊花
13,勿忘我
14,紫色高丽菜
15,地衣
16,虞美人
17,三叶草
18,粉红凤仙花
19,紫色石竹花
20,牵牛花
21,三色堇花
22,红萝卜皮
23,苔藓
24,樱草
水下森林
实验原理:
氯化亚钻、硫酸铜、硫酸铁、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镍等这些小晶
体与硅酸钠发生化学反应,结果生成紫色的硅酸亚钻、蓝色的硅酸铜、红棕色的硅酸铁、淡绿色的硅酸亚铁、深绿色的硅酸镍、白色的硅酸锌。

这些小晶体和硅酸钠的反应,是非常独特而有趣的化学反应。

当把这些小晶体投入到玻璃缸里后,它们的表面立刻生成一层不溶解于水的硅酸盐薄膜,这层带色的薄膜覆盖在晶体的表面上)然而,这层薄膜有个非常奇特的脾气,它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把其他物质的分子拒之门外,当水分子进入这种薄膜之后,小晶体即被水溶解而生成浓度很高的盐溶液于薄膜之中,由此而产生了很高的压力,使薄膜鼓起直至破裂。

膜内带有颜色的盐溶液流了出来,又和硅酸钠反应,生成新的薄膜,水又向膜内渗透,薄膜又重新鼓起、破裂……如此循环下去每循环一次,花的枝叶就新长出一段。

这样,只需片刻,就形成了枝叶繁茂花盛开的水下花园了。

实验步骤:
1、先在烧杯中盛多半下无色透明的硅酸钠水溶液(俗称水玻璃)。

2、然后投入氯化亚钻、硫酸铜、硫酸铁、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镍等几种能溶解于水的有色盐类晶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