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同业与资管业务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同业与资管业务的风险管理


理财/总资产 9.62% 6.85% 7.25% 3.92% 8.70%
8/20
管理滞后:与规模的快速扩张不匹配
银行自身:管理滞后与快速扩张并存 (1)风险管理文化尚未形成 (2)部分管理制度仍处空白 (3)组织模式仍需探讨 监管方面 :过度与缺位并存 (1)部分创新业务的风险权重
(2)授信额度的占用
2
•资管投资标的分为债权和非债权;同业分为标准化债权和非标准化债权
•资管非标投资与同业投资基本雷同,财金31号文后,银行可直接投资于股权
3
风控要求略有差异
•“8号文”要求资管非标 “比照自营贷款流程”进行尽调、 投中和投后管理,同业自营尚无明确要求。 •《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等要求表内外授信进行统 一管理,但资管是否、如何占用授信额度并无明确规定。
1,785
3,450 7,128 1,962 1,358 6,759 2,867
7/20
1,786 1,231
高速发展: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规模突破15万亿
银行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农业银行 邮储银行 中国银行业
总资产 206,100 167,441 159,742 62,980 1,723,355
理财余额 19,825 11,467 11,575 2,471 150,200
④ 拓宽思路,发展综合理财和咨询服务,立足于资产管理平台
和高粘性的增值服务,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21/20
(4)拓展合作渠道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同业合作将逐步继续深入, 从分散的、单点的合作转变为系统的、战略性合作,通过 资本、业务、服务等关系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 搭建互联网+同业合作渠道,组建富有粘着力的客户分层
质的委托代理业务,虽然银行在协议中明确不为产品本金及收益
提供任何担保,不承担风险,但部分银行在实际操作中为了维护 声誉而间接或直接向投资者进行了刚性兑付,承担了委托资金的 损失。 银行因维护声誉等原因而进行的刚性兑付行为与委托代理业 务性质相违背,银行为此承担的风险属于声誉风险范畴,不宜通 过计提拨备的方式覆盖风险,而适宜采用计提资本或利润中留存 更多一般准备的方式解决。
(3)资本占用的明确 。。。。。。
9/20
1.4 风险揭示与风险抵补问题
产品组合的风险识别
1
信用风险
产品组合 面临的 风险
2
市场风险
3
流动性风险
10/20
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的风险抵补
预期损失补偿:拨备不足问题 非预期损失补偿:刚性兑付的声誉资本计提
对于表外业务中的融资性理财、资管计划等具有信贷替换性
理财产品形态将打破同质化。(净值型产品、个性化产品)
19/20
(2)实质资本占用
非标资产已经难以作为银行同业资产,也无法再享受较低的 资本占用; 开展同业投资业务,表明监管层防范风险、加强管理意图,将 直接增加银行的资本消耗。 按照监管“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按照资产风险实质上占用 资本。
短期流动性指标与同业1个月净流入波动高度相关(相关性如下表)
LCR LCR 流动性比例 0.87 流动性比 例 0.87 流动性缺口 率 0.85 0.92 同业1个月净 流入 0.95 0.94 核心负债比 0.01 -0.27 NSFR 0.52 0.33
理财 业务
通过严格的制度设计和风险规避,理财业务在资本计 量风险模型中所占风险权重较小,属于低资本消耗业 务。
3,043 2,665 5,728 7,279 9,571
3,468 3,322 4,147 1,045 99
11,883 9,262 9,279 7,507 1,383
25,664 22,987 17,110 14,245 6,615
3,317 1,708 5,221 4,307 7,708
4,685 2,738 5,094 1,032 5,575
11/20
1.5 发展与管理中的困惑与问题
12/20
2、同业与资管业务的发展方向
13/20
2.1 市场环境的影响
(1) 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结果:存款成本提高、大客户脱媒和利差缩窄。
同业 业务
金融体系内在关联性和金融风险空间传染性急剧提升,
利率市场化将促使其回归同业流动性管理工具本质。
理财 业务
间的契约关系,对融资人的约束力下降,操作风险上升。 收益权的再转移或再结构化后,法律主体、法律文件之间 的依赖或关联关系复杂化,操作风险上升。 简单业务复杂化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蕴藏在法律文件 中,法律风险成为同业及资管业务的第一风险。
理财业务全面登记申报。 理财监管35号文: (1)事业部制改革,时间表 (2)理财产品间不得相互交易,调剂收益
18/20
2.3 同业与资管业务发展方向
(1)回归负债管理(组合管理)
同业负债总体规模上升趋势减缓,但是从长期来看,直接融 资市场的发展将会推动银行同业负债占比持续上升;(以美 国为例,1973-2008,银行业同业负债占总负债2%-22%;存 款占总资产94%-65%) 来自资本市场的沉淀资金主要是结算资金,成本较低,且粘 性较强;(据估算,新增纳入存款项下的同业存款目前存量 规模约为8万亿元)
体系、产品营销体系、信息快速共享体系,以资金、渠道
、服务为支撑,拓展同业业务创新盈利能力。
22/20
3、同业与资管业务的风险特征
23/20
3.1 信用风险主体日益复杂
由融资方式创新、资产形式转换带来的资产驱动性同业业务快速增长。
风险承担主体多元化
信用风险主体由同业机构
向融资主体、融资项目转 变。
15/20
(3)存贷比弱化与金融脱媒
银行业差异化变明显。部分银行会往交易型银行、混业经营 方向转型,部分银行可能会继续存贷款等传统业务; 鼓励融资走‘贷款’的正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同业、理财 等影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动力; 纯粹为降低存贷比而出表的动力会消失。但银行其他出表动 力并不会减弱,尤其是资本充足率和损失计提(不良率); 同业负债与一般负债的区别弱化,同业负债将更多地负担起一 般贷款的负债来源;
逐步回归代客理财的本质,逐渐弱化理财高息揽 储和表外授信功能; 银行业存款利率面临全面上浮,将打破负债低息 成本,推动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现状。
14/20
(2)BASELIII新资本协议
BIII的核心:一是提高资本要求;二是不鼓励开展同业批发性业务。 同业 业务 巴塞尔委员会公布的测量及控制大额风险敞口的监管 框架建议中要求最大单家同业敞口不得高于银行一级 资本(或核心一级资本)的25%。 LCR的监管要求限制同业期限错配。
工商银行 206,100 建设银行 167,441 农业银行 159,742 中国银行 152,514 邮储银行 62,971
58,045 45,783 50,923 40,831 32,104
28.2% 27.3% 31.9% 26.8% 51.0%
4,785 2,485 4,071 2,991 1,148
商业银行将发力资产管理、存量盘活、混业经营等蓝海领域。
16/20
2.2 监管新规的影响
(1)同业监管新规
同业监管127号文(规范了同业业务的分类和核算标准): (1)非标只能进投资科目 (2)同业负债不超总负债的三分之一 (3)对单家机构的同业融出资金净额不超一级资本50% 同业监管140号文: (1)专营部门,不能再转授权 (2)逐笔审批 (3)总行记账
同业与资管业务的风险管理
目录
1
目录
同业与资管业务发展综述 同业与资管业务发展方向 同业与资管业务的风险特征 同业与资管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立非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体制 同业与资管业务的监管建议
2
3 4 5 6
2/20
1、同业与资管业务发展综述
3/20
1.0 同业与资管业务界定
广义的非信贷业务 狭义的非信贷业务
二是以SPV类形态出现的同业投资业务;
三是资产管理业务; 四是表外业务,包括衍生金融工具类等。
同业业务与资管业务均属于狭义的非信贷业务
4/20
1.1 同业与资管业务的比较
• 8号文和 127号文规范了理财非标投资以及同业投资。
1
增信措施要求的趋同 投资范围的趋同
• 分别从最终标的和交易模式两个不同角度界定和规范。 • 在业务中,理财与同业业务的主流投资标的、交易模式 、增信措施限制已无显著界限。
除了信贷业务之外的其他业务。 具体包括:抵债资产、应收欠 息、挂账等高风险业务,同业 拆借、买入返售资产、衍生品 交易、债券投资和股权投资、 直投非标准债权、资产证券化 产品等大资金类业务,固定资 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 经营性资产。
能为商业银行带来(或有)现金流的大 资金类业务,包务;
20/20
(3)加快产品创新
同业创新方面:标准化工具方向。
同业负债业务除了拆借、回购、存放以外,将大力发展大额可 转让存单等产品;“非标资产”则可能逐步被资产证券化等标
准化产品替代。
资管创新方面: ① 净值型、开放类、委托管理类产品将是创新方向。
② 加强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提高市场化透明度。 ③ 提高管理能力,避免风险传递,真正履行好资产管理责任。
(4)总行承担所有风险管理责任
同业监管178号文,总体延续了“上收同业业务权限”的思路
17/20
(2) 理财监管新规
理财监管8号文:明确对银行的非标准化理财产品做出了规模上 的限定:对于部分非标资产比重占比较大的银行,要么整理资 产池,要么将超出部分的非标债权计提风险加权资产,纳入监
管考核。
非银金融机构参与增加,其业务风险偏好较高,但普遍整体 实力不强; 存款保险制度推出,银行破产清算可能成为现实; 为运用信用杠杆,获得超额信用溢价,主动选择风险评级较 低金融机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