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材料成形过程中的行为与性能变化

金属材料成形过程中的行为与性能变化


3.3.2 冷塑性变形金属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 冷塑变后金属处于上述不稳定状态→(加热后)向 稳定状态转变。 ⑴ 回复(recovery) T 不高时,原子短程扩散回到平衡位置,畸变↓, 残余应力↓,理化性能恢复。 ⑵ 再结晶(recrystallization) 通过形核与长大→无畸变的等轴晶,强度↓塑性↑ (加工硬化消除),组织与力性完全恢复。 ⑶ 晶粒长大(grain growth) T↑→晶粒长大→粗等轴晶→性能↓ ⑷影响再结晶晶粒大小的因素: 温度、时间与变形程度(自学)
表3-1 图3-17 图3-18
[本章例题]
[例题1] 钨在1000℃变形加工,锡在室温下变形加工, 说明是热加工还是冷加工(TmW_3399℃,TmSn_232℃)?
分析思路: 从材料学的观点来看,热加工与冷加工的主 要区别在于塑性变形温度是在再结晶温度之上,还是在 之下。凡是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塑性变形——热加 工;反之,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塑性变形——冷加 工。大量实验证明,纯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与其熔点 之间存在以下关系:T再≈0.4T熔(用绝对温度表示)。 此题稍加计算,便可知晓。
第3章 金属材料成形过程中的行为与性能变化
3.1 金属的凝固(solidification of metal)
3.2 铸造、焊接过程中材料行为及性能变化
3.3 冷塑性变形过程中的材料行为及性能变化 3.4 热塑性变形过程中的材料行为及性能变化 退出
第3章 金属材料成形过程中的行为与性能变化
• 零件常用的成形方法: 铸 焊 件——整体凝固成形。 件——局部熔化(凝固)连接成形。 如锻件、冲压件及机制件。 • 成形过程中材料内部组织结构有变化→材料行 为、性能变化。
3.2.2 铸锭缺陷(ingot defect)
图3-7 图3-8
• 各种缩孔、缩松:补缩不全造成;
• 气孔:溶解及反应生成的,未完全排出;
• 非金属夹杂物:冶炼过程中带入或生成;
• 各种成分偏析:非平衡冷却、非平衡凝固造成;
分微观偏析(枝晶偏析等)和宏观偏析(区域偏析和
比重偏析等)。
3.2.3 焊接接头与热影响区的特征
[例题3] 某厂用冷拔钢丝绳直接吊运加热至1100℃ 的破碎机颚板,吊至中途钢绳突然断裂。此钢绳是新的 ,事前经过检查,并无疵病。试分析钢绳断裂的原因。 分析思路:考虑两点。 a)冷拔钢丝绳使用前处于加工硬化状态。 b)直接吊运加热至1100℃的破碎机颚板(其质量很大) ,使钢丝绳被加热,随钢丝绳温度的升高,必然发生 回复、再结晶过程,那么加工硬化现象消失,强度、 硬度大大下降.而破碎机颚板重而大,所以致使钢丝绳 发生过量塑性变形而断裂。
图3-15 图3-16
3.4 热塑性变形过程中的材料行为及性能变化
• 热塑性变形加工(hot working) 目的:一是成形;二是改善材料组织与性能。 • 热塑性变形加工对材料的具体影响: ⑴ 改善铸态组织和性能 致密(焊合气孔、疏松),偏析 ↓ ,粗晶细化等,使性 能↑↑。 ⑵ 形成热加工纤维组织(流线fiber structure) 夹杂物等沿受力方向排列呈纤维状 →性能各向异性,对 使用有重要影响。
振动、搅拌等:对正在结晶的金属进行振动 或搅动,一方面可靠外部输入的能量来促进形核, 另一方面也可使成长中的枝晶破碎,使晶核数目 显著增加。
电磁搅拌细化晶粒示意图
超声振动细化晶粒示意图
气轮机转子的宏观组织(纵截面)
细晶的熔模铸件(上)
普通铸件(下)
3.2 铸造、焊接过程中材料行为及性能变化
3.2.1 铸锭组织(ingot microstructure) •实际结晶时,液态金属在模腔中凝固,存在:
3.3 冷塑性变形过程中的材料行为及性能变化
3.3.1 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cold plastic deformation, cold working) 现象1: 金属材料的塑性—— 面心立方( Cu、 Al、 Ag、Au)> 体心立方( Fe、 Cr)> 密排六方(Zn、Mg)。 现象2: 塑性变形过程中(如拉伸、弯曲),强度变大、 塑性变小。
[例题2] 如果其它条件相同,试比较在下列条件下所得 铸件晶粒的大小; ⑴金属模浇注与砂模浇注; ⑵高温浇注与低温浇注; ⑶铸成薄壁件与铸成厚壁件; ⑷浇注时采用振动与不采用振动; ⑸厚大铸件的表面部分与中心部分。 • 分析思路:在常温下使用的金属材料,一般晶粒越 细越好。铸件晶粒大小的比较要注意观察其结晶条 件。此题要求对控制晶粒大小的因素及措施、铸锭 组织的形成规律方面的知识有综合的掌握。
(characteristics of weld & HAZ)
局部加热熔化+冷却(存在△T )→形成焊缝+热影响区
图3-9 图3-10
⑴结 晶 特 征:冷却速度大;温度分布不均匀;过热度
大;动态结晶;母材金属类似铸锭型壁
作用;易呈单一柱晶。
⑵热影响区特征:存在温度分布,经历固态相变过程, 靠
近焊缝的过热段晶粒粗大,性能很差。
其它件——塑性成形(包括切削成形),
结晶: 液体 --> 晶体 凝固: 液体 --> 固体(晶体 或 非晶体)
液体
晶体
3.1 金属的凝固(solidification of metal)
3.1.1 纯金属的结晶(crystallization of pure metal)
⑴过冷现象(supercooling) 液态金属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 T1<T0 , 过冷度:△ T=T0-T1 图3-1 ⑵结晶过程 (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图3-2 形核+长大 •具体过程:不同地点同时、不断形核 → 核长大 → 相遇 → 多晶体。 •结晶速度:取决于形核率N和长大速度G, 一般△ T↑,结 晶速度↑。
⑴ 组织变化
图3-11
图3-12
图3-13
图3-14
• 晶粒(组织)沿变形方向拉长及纤维化。 • 晶粒(碎化)与亚结构(亚晶)细化。 • 晶体缺陷↑ ↑ ,畸变↑ ↑ • 择优取向效应。 ⑵ 性能变化 •加工硬化(work hardening)随变形程度增加,强度、 硬度上升,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作用:①难以继续变形,需退火软化;②强化手段之一; ③抵抗局部过载;④许多冷成型加工的保证。 •产生残余应力(residual stress) 各部分及各晶粒之间 的变形不均和晶格畸变所产生。 •各向异性(anisotropy) 晶粒的择优取向和组织纤维 化引起。
① 模壁作用 ② 方向性散热,
图3-6
最终形成三晶区的铸锭组织—— 表面细等轴晶区:模壁激冷(大△T )及非自发形核→ 细小晶粒薄层,无实用价值。 柱 状 晶 区:△T↓且方向性散热→垂直模壁单相长 大 → 柱晶,致密但粗大,性能有方向 性且柱晶间为薄弱环节。 中心 等轴 晶区:温度均匀,到处同时形核、各向长大, 晶粒较小,性能较好。
本 章 小 结 —— 关键词:成形、变化
□ 材料从液态→固态的转变称为凝固(固化),如果凝固后为 晶态即为结晶。过冷度是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
□ 晶体的形成:形核和长大两个过程,
金属结晶时一般是非自发形核,晶核呈树枝状长大。
通过增大过冷度、加入形核剂和搅拌、振动等机械方法可以控 制形核率和长大速率,控制晶粒的大小,实现细化晶粒的效果 □了解结晶的基本规律,对分析诸如铸造和焊接等成形过程中材 料的行为与性能变化规律很有意义。 如分析金属铸锭组织:由外至里由细等轴晶区、柱状晶区和中 心等轴晶区共三个晶区组成。
⑶ 晶核的形成(nucleation)
晶核的形成包括自发形核和非自发形核。
一般均依附模壁及未溶粒子而非自发形核。
例1:窗花(冰花)
例2:人工降雨
非自发形核所需的过冷度小,起优先、主导作用。 ⑷ 晶核的长大(growth) 多树枝状长大(方向性散热所致)。
图3-3
图3-4
树枝状长大的实际观察
3.1.2 合金结晶的特点(crystallization of alloy) •纯金属结晶:产物为单相,无成分变化,得均匀的单
返回
图3-14 各向异性导致的“制耳”
返回
图3-15 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示意图
返回
图3-16 退火温度对冷变形金属性能的影响
返回
返回
图3-17
热加工时的动态再结晶示意图
返回
图3-18 吊钩中的纤维组织
返回
⑶ 焊接应力与裂纹(welding stress & crack)
•原因:焊接过程大的△ T 、加热与冷却及相变的非同时
性→产生内应力→(室温为残余应力)→变形与
开裂(最危险)。
•类型:热裂纹 —结晶过程中产生,位于焊缝中心或两侧
冷裂纹 — 焊后产生,中、高强钢最易发生。 • 焊接残余应力的消除:退火(后述)。
相多晶体组织。
•合 金 结 晶:单相(固溶体)或多相(混合物)复杂形
态的组织,成分变化,易形成成分偏析。
3.1.3 晶粒大小和控制(grain size and control)
•晶粒大小与性能:室温及不太高的温度下,细晶材料 强韧性好→细晶强化。 •晶粒大小度量:晶粒度 ASTM 1~12 级(粗→细→超细) •影 响 因 素:N/G 比值值越大,晶粒越细。 •获 得 细 晶 方 法:(1)过冷度△T。 图3-5 (2)加形核剂--非自发核心数量↑↑或 阻止晶粒长大。 机械方法--搅拌,振动等,以破碎 细小枝晶、增加核心。
[例题4] 观察下列图,分别指出哪个吊钩和曲轴的流 线分布更合理。为什么?
(a) (b) 图1 吊钩中的流线分布
(a) 图2 曲轴中的流线分布
(b)
分析思路:热加工时铸态金属中的枝晶、各种夹杂物沿变形方向 延伸与分布,排列成纤维状,引起材料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因此 用热加工方法制造工件时,要使流线方向与工件工作时所受最大 拉应力一致,且与剪切力与冲击力相垂直,这样工件不易断裂。 一般,如流线沿工件外形轮廓分布(不中断),则较为理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