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第1篇(一)学生是班级的细胞,而班主任则是班级的组织引导者。
班级面貌的好坏与班主任的管理艺术、工作经验和责任心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事业的顺利进行。
在班级管理中,一年级的班级管理最为重要,因为一年级新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学校,对学校生活还很不熟悉,再加上学生年龄小,不懂事,自觉性较差,根本谈不上遵守什么纪律了。
对小学一年级班级的管理与教育必须从头开始。
一.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
大家都知道,小学生一旦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想要纠正过来是很困难的,所以从学生刚入班我就开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在强调读书姿势时,我跟学生这样对口令:坐端正,书捧好,稍稍有点儿——(学生接)往外斜。
为什么要求学生手捧书本往外斜呢?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因为这样能使学生的视线与书本基本垂直;另一方面是因为有些孩子读书时总爱把书本打开架在桌上当作屏风,两只手却在下面做小动作。
在强调写字的姿势时,我训练学生要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一年级小学生最爱发言,老师问题一出,他们就高举小手“我我我”,甚至从座位上站起来,屁股撅得老高。
我就要求他们:“谁的手举得最端正,我就喊谁。
”此时我就教他们如何正确举手:左手放胸前,右手举旁边。
有些孩子你没有喊到他,他就一声长叹——“哎”,像泄了气的皮球,别人的发言也就与他不相干了这时我就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这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现在的孩子普遍好动,做操或放学排队总是打打闹闹,说说笑笑,我就要求他们做到三个字“快静齐”。
放学排队往往也是令人头痛的,不少学生自理能力比较差,别人都出门排队了,他还在座位上磨蹭,收这个收那个,半天出不来。
这时我就采取围棋规则中读秒倒计时的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整理好书包,出门排队,超过时间,你就得为班级做一件好事(比如扫地)。
一开始给30秒时间,全体学生一起数数:“30,29,28……”,慢慢地再缩短时间,给20秒,给10秒,渐渐地,那些爱磨蹭的学生动作也就逐渐快起来了。
虽然这些都是细微之处,但我认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就是要从这些细微之处抓起,而且要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我总是利用早自习或下课时,向学生反复强调纪律,安全,卫生等等,俗话说“猴子不上树,多敲几遍锣”,一定要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形成条件反射。
另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的言传,更需要老师的身教,也就是说,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我们要以身作则,处处做学生的表率,比如,我们要求学生早晨不能迟到,那我们首先应该做到。
我一般每天早晨提前进课堂,督促学生及时交作业,组织学生早读,我就拿着抹布去擦窗台和玻璃,把讲台整理干净,把卫生用具归类放好。
让学生知道:“老师来得真早,老师也爱劳动。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注重良好班风、浓厚学风的培养。
从学生开学初,我狠抓学生在校的思想品德,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浓厚的学风,人人勤学守纪,个个讲文明、爱清洁,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荣誉感。
认真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积极参与争当文明学生,争创文明班级等等。
我充分得用好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和展示栏,精心布置好学习园地,张贴小红花等,及时给予一定精神奖励,学期末以此为根据,公平公正地评出三好学生。
通过这样的评比活动,小学生各项表现都非常积极,班风、学风自然好起来,同学间互相帮助,人人争做好人好事;每天的清洁卫生,学生都能积极地自觉地认真完成。
文明的观念和习惯慢慢浸入孩子们的心中。
三.注重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在班级建设上,我从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适当的奋斗目标。
目标既要具体,又要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使学生感到目标同日常生活、学习、活动紧密联系,便于落实。
为达到实效,我接见魏书生老师的一些做法,在班内实行“分级管理制”。
一级管理:六名班委,负责全班各大项工作的监督总结。
二级管理:大组长和小组长,分管各组的学习和卫生。
三级管理:科代表,负责各学科的学习情况,及时辅助任课教师的工作。
四级管理:职责长,负责班内各项小范围工作,如“灯长”“盒长”“桌长”“门长”“窗长”等,把班内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个人,使每个人都是官,都是班内小主人,收到了很好的民主激励效应。
而学生通过组织活动锻炼了自己,易于形成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
四.注重家长的联系,双向管好孩子。
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
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我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不仅沟通信息还增进了情感的交流。
利用和家长见面的机会进行交流并及时沟通,促进对孩子的教育。
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第2篇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
大家都知道,小学生一旦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想要纠正过来是很困难的,所以从学生刚入班我就开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在加强学生学习注意力时,我跟学生对:什么“一二三,不讲话”“小小手,抱端正”“小眼睛,看老师”,我在班上反复训练,还把这些口令告诉课任老师。
每当学生感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时,这些口令却能起到不错的效果,甚至比你喊破嗓门或敲破桌子的效果还要好。
在强调读书姿势时,我跟学生这样对口令:坐端正,书捧好,稍稍有点儿——(学生接)往外斜。
为什么要求学生手捧书本往外斜呢?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因为这样能使学生的视线与书本基本垂直;另一方面是因为有些孩子读书时总爱把书本打开架在桌上当作屏风,两只手却在下面做小动作。
在强调写字的姿势时,我训练学生要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一年级小学生最爱发言,老师问题一出,他们就高举小手“我我我”,甚至从座位上站起来,屁股撅得老高。
我就要求他们:“谁的手举得最端正,我就喊谁。
”此时我就教他们如何正确举手:左手放胸前,右手举旁边。
有些孩子你没有喊到他,他就一声长叹——“哎”,像泄了气的皮球,别人的发言也就与他不相干了,这时我就要求他们:“同学大声说,我们静静听。
”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这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现在的孩子普遍好动,做操或放学排队总是打打闹闹,说说笑笑,我就要求他们做到三个字“快静齐”。
学生一边走我就一边说:“好朋友,手牵手”“手牵手,跟着走”“不牵手,不许走”。
放学排队往往也是令人头痛的,不少学生自理能力比较差,别人都出门排队了,他还在座位上磨蹭,收这个收那个,半天出不来。
这时我就采取围棋规则中读秒倒计时的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整理好书包,出门排队,超过时间,你就得为班级做一件好事(比如扫地)。
一开始给30秒时间,全体学生一起数数:“30,29,28……”,慢慢地再缩短时间,给20秒,给10秒,渐渐地,那些爱磨蹭的学生动作也就逐渐快起来了。
虽然这些都是细微之处,但我认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就是要从这些细微之处抓起,而且要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我总是利用晨会或早读课下课时,向学生反复强调纪律,安全,卫生等等,俗话说“猴子不上树,多敲几遍锣”,一定要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形成条件反射。
另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的言传,更需要老师的身教,也就是说,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我们要以身作则,处处做学生的表率,比如,我们要求学生早晨不能迟到,那我们首先应该做到。
我一般每天早晨至少提前5—10分钟进课堂,督促学生及时交作业,组织学生早读,我就拿着抹布去擦窗台和玻璃,再把走廊和花坛前的垃圾和树叶清扫干净,然后回到教室再把讲台整理干净,把卫生用具归类放好。
让学生知道:“老师来得真早,老师也爱劳动。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第3篇关于小学班级管理心得体会,一年级班级管理方法,如何管理班级,班主任是每一个教学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健康成长。
对能否形成具有凝聚力的班级起决定作用。
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班主任工作要“勤”。
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
作为班主任,要比别的教师多留心眼,多下功夫,要细心观察学生情况,将他们发生的一切事务认真、妥善的处理。
刚入学的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
因此,我一直要求自己工作要“勤”。
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每天,我都要强调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班规班纪,强调他们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按时到校。
并利用时机抓常规,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
时时利用班会、少先队活动、思品课来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宣传班级星级评比活动,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其次,勤于处理他们之间的大小事务到纠正每个不起眼的违犯动作。
课上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具和多媒体进行教学,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学生的纪律。
课后,主动亲近他们,和他们一起玩耍、做游戏,消除他们心中对新老师、新学校的疑虑和陌生感。
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学生刚进校时,个别学生特别爱告状,我抓住这个特点,让他们当班上的监督员,课间发现了问题及时向老师报告。
让学生逐渐养成认真听课、认真作业、下课好好休息的好习惯,争做一名讲文明、讲礼貌、诚实守纪的好孩子。
同时,我还积极主动地和家长谈话,了解孩子各方面情况,认真填写家防记载。
二、班主任工作要落到实处。
班集体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沃土,有了这块沃土,学生的个性才能百花争艳,得以发挥。
集体活动最能培养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刚入学的新生积极向上,学习兴趣浓,但不随意注意占优势,学习不稳定。
于是,我每月针对班级存在的问题而制定不同的月目标,如:坐姿端正、专心听讲、不讲小话、书写认真、保持清洁、认真做操等。
同时,我还针对学生间的差异,在班级里制定出了小组和个人的评比台,向他们提出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如:十个五角星换一个笑脸等,到学期结束后比一比谁的笑脸最多,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通过这一系列的评比活动,激励他们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
为增强班级凝聚力,学校组织的每一项活动我都认真对待,积极组织学生参加。
如完小组织的美术展、庆“六一”活动、广播操比赛等。
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展示了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发展了个性。
而且让学生时刻想着为自己的班集体争光,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三、班主任工作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作为一名班主任,应关心爱护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往往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班主任对每位同学要平等对待,尤其对优生和学困生更要平等对待,让他们觉得老师对每位学生都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