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精选3篇
(篇一)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县**中学年过50的**老师,不辞劳苦,担任七年级的班主任。注重家校沟通。经常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与思想动态,把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 下班时间到了,他经常不回家。我感到纳闷、奇怪。你说你下班不回家在校园逗留、徘徊干什么?在我的不解中他终于道出了原委:“我要看着学生们晚自习下课后入睡,我才能离开。”——多么淳朴、单纯的的教育思想,多么负责任的班主任!顿时,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 老徐他在工作之余总是“不安分”。总会搞出点什么名堂来。单单去年和今年,他的成果和荣誉就井喷式爆发。**年至今,所得奖项和荣誉就有20项左右。 **年3月,他被苏鲁豫皖教育联盟授予“三精活力课堂教学法试验班授课教师” **年3月和6月他的中考英语模拟试卷获县一等奖 **年3月七年级英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获得县一等奖。 **年3月,报名参加二郎神公园志愿者讲解员活动。 **年5月他获得连云港市中小学教育博客测评活动一等奖。 **年5月被评为连云港市中小学高层次人才**3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连云港教育技术》**年第3期总65期上发表文章“我心中的三精活力课堂”。 **年6月9日开设的县英语公开课“效果良好”。 **年8月**日县教学工作“综合评估先进个人”。 **年6月,他被连云港市教育局评为“博客之星”。 **年8月,他被评为县英语“教研先进个人”。 **年12月1日,为全县英语名师领航团队学员授课 **暑假,徐老师不辞劳苦,和我县名师赴百里外县做教师招聘评委 **年2月被连云港市教育局聘为“教育技术能力高级主讲教师” **年4月份应邀赴重庆参加“全国立体交互式教学技术创新与应用培训”。 **年1月受教育局派遣,飞赴台湾进行学术考察 2019年3月被**县人民政府授予“优秀党员”称号 ………… 工作之余,他笔耕不辍,每天坚持写教育博客,著作等身,他的教育博客连续三年被评为市一等奖,并获得十佳,为自己的教学积攒下丰厚宝贵的经验财富。 如今50多岁的他依旧担任在七、八年级的英语教学。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忘我工作! 所有这些,只是冰山一角,老徐还有一段神奇的、鲜为人知的太行山支教经历。 1997年4月份,在**县教育岗位上的南京大学本科学历的**老师,从报纸上看到中央团委在全国招募志愿者活动,满腔豪情,激动不已。深思熟虑后,他给《中国青年报》写了一封自荐信,9月团中央回信同意了他的请求,指派他到**静乐县神裕沟学校扶贫支教。 神裕沟学校,住校老师只徐老师一个人。学校坐落在一个小山村,听不懂西北地方方言,严重缺水、缺电,用水很困难,要到几百米外的黄河一个支流——汾河边去担水。用的是自摩电,晚上屋里透着一点昏黄的光。夏天干燥,“大风从坡上刮过”,在烈日的烘烤下,四面的大山把学校围得就像蒸腾的火锅一样。冬天零下20多度,高寒气候。睡的是土炕,凉的像冰窖,透骨寒冷。 主食吃的是黄米,莜面,干炒面,馒头,由于没有水,好长时间不洗脸不换衣服。一年都没有痛痛快快地洗个澡。 菜只是单调的咸菜、水煮土豆。吃水煮土豆最多。做法是把土豆洗净放在开水里煮熟,加上酱油等调味品就可以了,重复着朝朝暮暮、春夏秋冬。整天吃这个,非常腻味。谈到这些,“这辈子都不想再吃土豆了!”徐老师笑着说。 那里的环境,交通闭塞,山路崎岖,坑坑洼洼,几乎都是荒山野岭,长满了荆棘和乱树丛。气候恶劣,经常狂风四起,山雾笼罩。晚上阴森可怖,紧闭房门,不敢出来。 白天,埋头教学工作,忙于精心备课,准备教案,批改作业,带领学生积极开展各种团队活动,把各种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开放了学生心灵,活跃了学生思想,他还带领学生创办板报,走进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腾飞的希望,激起学生对山外美好生活的憧憬。工作一忙,把家人都忘了。 晚上,**老师一个人窝在小板房里,听着耳边呼啸的山风,思乡情结格外浓郁。远方山重水复的家乡,望眼欲穿。“望家乡路远山高”、“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的凄凉,“欲寄彩签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的无奈。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使他仿佛身临其境,深深地体味天涯游子的凄苦思乡之情。 支教一年的时间里,难忘老区窑洞前师生的一次次聚首,难忘同事间紧密的协作,难忘昏黄不定的灯光下的苦读,难忘一张张飞往神峪沟,寄托着志愿者协会的美好问候的明信片,难忘联欢会上的欢声笑语,难忘一批批记者的采访慰问,难忘离别时老区人民的期待与盼望。志愿者的行动得到了党中央的支持与肯定,志愿者的行动留在了共和国50周年的纪念画册里。 **的事迹在1997年11月20日的《中国青年报》、1997年11月20 日的《人民日报》、1998年9月15日的《扬子晚报》、1998年9月18日的《连云港日报》、**年《连云港教育》杂志第3——4期总135——136期等国内各大媒体报刊上都有大量的报道。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老师情系教育、勇于奉献、踏实做事、低调做人、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精神,彰显了一个普通教师、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当大力弘扬! (篇二) **,中共党员,**年入职**为明学校,7年以来一直从事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工作中他充分发挥一名党员先进模范的带头作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好评。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精神感染者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所带团队执行力强,工作效率高,更为我校培养了一批工作积极,业务精干的班主任队伍。 爱岗敬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他把“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视为国家赋予他的使命。工作上他充分落实“立德树人、以爱育爱”的根本思想。认真做好我校德育管理的两个主阵地,既“德育常规管理”与“德育激情教育”。掷地有声的开展好“一培养,一课程”工作(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构建以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公民德育课程)。坚持抓好常规管理工作,交流检查、定期通报、一切用数据说话。组织好各项大型活动、研学之旅、学生社团等活动,充分落实学生自主管理,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的作用。让我校所有德育工作者团结起来上下一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系统规划、重点跟进、优化管理,以“目标、流程、评价”三根柱子为强化执行力的支撑,把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聚焦在全面提升教学成绩上来,努力提高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 甘于奉献、舍己为公做教育 作为一名基层的教育工作者。他把工作看的高于一切。早出晚归是常态化的作息时间。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更是他的家常便饭。学校重大活动或特殊情况更是加班到深夜。**年3月早产的双胎女儿住进了重症监护室,每天夜晚都要抢救。他只能白天在校疯狂的工作,晚上驾车跑到医院就睡在车里随时等待医生的呼唤。一个月的煎熬大女儿平安出院了,小女儿却没能挽回。**同志主动的捐献了孩子的遗体。他说“即使再短的生命也要为国家做出点贡献”。这是一位党性十足的父亲,一位时刻将祖国记在心中的父亲。 女儿没人看管,只能送回东北老家。远离父母的孩子甚至见到爸爸妈妈叫起了“叔叔阿姨”,这种心酸没人能够体会。孩子接回**读书以后,经常深夜抱着熟睡的孩子回家。他的这种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每一位老师。 **年9月脚踝受伤的他挺过了开学前期繁忙终于坚持不住了,到了医院打上石膏,却只在医院住了3天还是中秋节的假期。假后第一天他拄着双拐返校依旧战斗在教育事业的第一线。拄着双拐的他每次活动从未缺席,每次出操总是早早到场。事事追求完美的他在工作上更是严格要求。 创新管理、激情教育、有效德育 “激情教育”简单地说就是“激发积极健康情感、促进全面持续发展”的教育。就是以激发师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为切入点,通过创设与落实全员激情、全方位激情、全过程激情的教育管理机制,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进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激情教育”所激发的“情感”不仅仅指心理学意义上的情绪和情感,而是一个包括情绪基调、兴趣爱好、审美体验、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精神信念、理想信仰等较为广泛的领域。 在激情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已经摸索出了一些方法,我们要将这些方法加以提炼,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教师要有激情,教师的激情尤为重要,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是带不出一个充满激情的班级团队的。全体老师要以极高的工作热情与激情来投入到对学生的教育之中。我们更是要利用,激情早读、激情跑操,运动会、篮球赛、辩论赛等等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激情。让我们的整个校园充满激情,让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激情不断,活力不断。特别是激情跑操等项目我们还要坚持评比,交流检查。 提炼课程、扎实推进 七年时间他努力探索学校德育工作,带领我校德育管理团队开设校本课程进50门,研发多套校本教材让课程落地。特别是“红色研学”课程是我校加强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可或缺的课程。多年来带领学生“踏伟人足迹、访伟人故居”,带领学生前往伟大领袖毛主席故居,让学生亲切的感受到伟大祖国的创世之路。我们还开设的“古都南京”、“丝路西安”、“魅力青岛”等研学旅行与研学课程。 社团课程是我们的一大亮点,我校初、高中共有45个社团,分别为“体育”、“艺术”、“音乐”、“科技”、“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