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扶贫感人故事
教师扶贫感人故事充满新奇,充满动力,参加名相村扶贫工作的10名同志在当天下午来到官底镇名相村村委会,名相村闵顺利书记和郭卫东主任热忱地接待了老师们。
张春红老师忐忑的心在村干部亲切的问候声中平静了下来,找到了工作的信心。
认真负责的闵顺利书记向老师们详细介绍了所包联的每位贫困户的详细情况。
在他娓娓道来的介绍中,张老师感遭到村干部工作的艰辛,了解到他们不知多少个白天夜晚进行摸排定位,广泛动员,大力宣扬,准确找出贫困的缘由,制定了贫困计划,他们的辛苦付出,令张老师深深敬佩。
张春红老师的帮扶对象是名相村3里东组的田省民,他今年刚刚60岁,没有成过家,从小智力就有问题,有2级残疾证。
大前年出过车祸,大腿上带有钢板,1人不能独自生活。
他没有宅基地,也没有房子,托管在他弟弟的家中生活。
站在田省民弟弟的家门口,红漆大门镶嵌在1座土木结构的房子中央,穿过土木房子,高大的水泥结构平房宽阔明亮,家里整理得很干净、整洁。
田省民的住处在房子的最后面,贴着平房突出的25平方米左右的小房子里,1席大炕,不大的走道,炕边上1个小台扇不紧不慢地转动着。
听田家2哥说田省民去地里拾麦子了,等找着人后再送到村委会。
过了1段时间,田省民终究出现在村委会里。
他个子不高、瘦瘦的,显得很拘束,紧贴着田2哥,身上的衣服已看不出是甚么色彩,汗水顺着他的脸颊不断地流淌。
张老师赶快走上前,热忱地问好、拉话,了解田省民大哥的情况。
从交谈中,张老师了解到,木讷的田省民大哥是随着弟弟过日子的,智力残疾的他也算是有吃有住了。
田2哥的日子过得不错,可没有儿子,闺女已嫁,他自己也已50多岁了,能带着大哥生活就不错了,1个好字就谈不上了。
随着交谈的深
入,张老师明确了帮扶的重点:关心他的生活、帮他干点活、调和好他与弟弟家的关系、落实扶贫救济金。
7月4日,夏日的骄阳炙烤着大地,田间的玉米无精打彩地立在路边,修路的尘埃不断的漂浮在眼前,张春红老师顾不上路途的疲惫,顾不上满脸的汗水,脚步匆匆,再次赶往包联的贫困户家中。
田省民大哥正蹲在后门口吃饭,张老师连忙冲着整理厨房的田2嫂说:“嫂子辛苦了。
”走进田大哥的小房子,看见地面上脏了,张老师2话没说便拿起笤帚扫地、洒水,整理大哥炕上的铺盖。
干完活,又拿出自己爱人的几件短袖送给田省民大哥。
那1刻,张老师总想着自己的感谢、自己的融入会让田大哥的生活幸福1些。
第3次进户时,田省民大哥坐在大门口,看见张老师,笑着说:“你来了!”似家人1样的问候中,淡淡的温情在春红老师的胸中回荡。
看着田大哥拾的3口袋麦子,张老师夸赞:“你很能干!很棒!”田大哥居然像个孩子1样笑了。
紧接着,张老师给田家兄弟宣讲《临渭区产业扶贫办法》。
张老师绘声绘色地讲着,田家兄弟聚精会神地听着。
田2哥还提出田省民大哥的残疾补助不知是不是到位,请张老师帮忙给问问。
张老师1回到村委会,就向包村干部孙皓反应贫困户的问题。
那1刻,张老师感觉到自己的进户访问更像是走亲访友了,这难道不是1种亲情的帮扶吗?
在以后的进户日子里,张老师向他们转达了民政同志的答复,田省民大哥的残疾补助资金在8月份也到账。
她和他们1家1起学习健康扶贫政策、对他们进行防暑知识普及、“8个1批”的政策学习等。
在打扫卫生、干干家务、聊聊生活的进程中,他们愈来愈像是1家人了。
田2嫂的热忱接待、田大哥的笑容让张老师倍感温馨,乃至他们小孙女1声“奶奶”的称呼让张老师受宠若惊!
朗朗政策的宣讲,淡淡温情的陪伴,在扶贫的日子里不断的发酵成亲人般的情感,流淌于每个人的心间。
看着田间1串串长势喜人的葡萄和红提,看着左家小学旁的寇准坟墓,张老师默默祈祷:有1份幸福1定是属于自己的帮扶对象。
教师扶贫感人故事1年最美是春季,1生最美是奉献,播撒教师所有的爱,让孩子们茁壮的成长。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令,政府的要求,我校展开了“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活动。
兴化学校7年级(2)班的魏怡和段欣雨是他们的语文老师刘蓉的帮扶对像,两个孩子的家庭环境有些类似,魏怡的母亲因病致贫,父亲没念过几天书,主要在家打理家务,收入微薄。
魏怡怡听话懂事,但较为胆小,平时班内的活动很少参加。
段欣雨的父亲终年在外,不回家,母亲离家出走,孩子的学习无人辅导,特殊的学习环境使他对学习没有信心。
认识到孩子们的优点和缺点,就要有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和方法。
为了帮助孩子们找回自信心,杨老师与他们建立1种彼此信任,同等互助的关系,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换,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在平时视察入微,及时发现他们出现的1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帮扶活动,解决孩子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鼓励他们参加学校和班级展开的各项活动。
充分利用课余及周末期间采取家访、电话、微信等情势,为了孩子的家长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让他们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增强了其父母的责任意识。
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沉思熟虑地,谨慎翼翼地触击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可以取得成功。
教师扶贫感人故事1位洋县乡村教师的扶贫故事
仲夏时节,炎日蒸灼。
从县城动身,南行15千米,来到磨子桥镇金土村,这里群山环绕,满眼翠绿,平坦光洁的水泥大道在山阴间延伸,徐徐的山风穿过松林,迎面送来无边的清新,喧嚣之音、污浊之气顿失,忍不住要下车,站在小土坡上,敞开衣衫张开双臂纵情拥抱这凉爽的山风;或是坐在松树林里,垫着厚厚的松针靠着粗壮树干静听鸟儿婉转快乐的鸣叫。
不多1会儿,就来到彭玉同学家门口。
这是1座建于910年代的4间砖木大瓦房,房檐下吊着56串玉米,粗大的棒子昭示着今年风调雨顺年景。
门前搭1瓜架,鲜嫩的丝瓜还戴着黄花,像羞涩的少女藏在翠绿的叶子下面,旁边是几株凤仙,花瓣白里透红。
构成1道独特迷人的农家风光。
对这里,我还有些陌生。
自从去年学校展开教育扶贫工作以来,虽然我已说不清去过他们家几次了,但大多是去他们在城里的出租屋,老家之前仅来过1次。
彭玉家本来虽不富裕,但在当地也不算贫困,只是造化弄人。
3年前,彭玉爷爷被查出得了肺癌,1年的医治花光了家中的积蓄也没能挽回爷爷的生命。
俗语道:“福无双至,灾患丛生。
”爷爷去世不久,奶奶有被诊断为肝硬化、糖尿病,平时服药,严重时住院,花费甚巨,幸有农合报销1部份,但求亲靠友,4处举债,让这个家的经济雪上加霜。
2016年,彭玉家被肯定为贫困户。
“老师来了!快请进屋坐。
”小彭玉笑着从家里迎出来,1
条长毛短腿、毛色发黄的狗倒是先蹿了出来,就像1片飞舞的绸布,在脚下绕来绕去,尾巴摇的全部屁股都扭了起来。
不1会儿,彭玉的
妈妈和奶奶都出来向我热忱的打招呼。
“要开学了,我来看看彭玉的暑假过的好不好?作业完成的怎样样了?顺便还给彭玉带来小礼物。
”说着我把1个漂亮的双肩背包递到孩子手上。
“谢谢老师,总叫老师破费,让我们的心里过意不去。
”彭玉妈妈说。
小彭玉也不住地道谢。
“我们都是朋友了,就不要客气了。
”我拍拍彭玉的肩头说。
彭玉奶奶端上了1杯热茶,递来1把蒲扇。
我把小彭玉的假期作业大概翻阅了1遍,为他找出做错的地方,对难点作了讲授。
屋后的大树上,知了在拼命地叫着,小黄狗正趴在桌子底下,半闭着眼睛养神,那长长的舌头吊在嘴边,肚子1鼓1鼓的。
接着,我又询问了孩子假期的情况,地里的农活和收获,询问了彭玉爸爸打工的情况,询问了奶奶的病情,详细询问了彭玉妈妈的网店经营情况。
愿来,彭玉妈妈心灵手巧,从小爱做手工,平时里在城里租房照顾彭玉上学,闲来无事时就用塑料珠子串串打发时间,谁承想串得愈来愈好,那1件件作品不光造型新颖、形象逼真,构思也很新颖。
半年前,我偶然得知这1情况,1天,我突然想,如果这些物件拿到市场上出售,1定会受人喜欢的,那样的话还能增加收入。
因而,我把这个想法告知彭玉妈妈,彭玉妈妈说其实她也想过,但是,她要照顾彭玉上学,还得统筹家中农活,谁去卖呢?我想了想,给她推荐了开网店的方法,帮她在淘宝开了店。
得知家中1切情况正常,网店生意不错,我满意地点点头。
“这样看来,明年脱贫已不是问题。
”我说。
“嗯嗯。
”彭玉妈妈自信地回答道。
“有1点遗憾,就是你们脱贫了,我的工作也就结束了,不
好到你们家里来了。
”我笑着揶揄道。
“不会的,不会的,你是我们的朋友,永久欢迎你。
”女主人开朗地说道。
❖
车行到高处,才发现太阳还没有沉下山,但已没有那耀眼的光芒,尽可以睁大眼睛去1睹它的真面目。
太阳的周围1片火红,在它的映照下,大大小小的山头、沟壑都笼罩在金色的光辉里。
金土,金土,金色的土地,此刻不正应了这个充满希望的名字吗?多么可爱的山川,祝愿你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