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九章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发展与教育

• 阿拉伯谚语:教育好一个男人只是教育好 了一个人,教育好一个女人就是教育好了 一个家庭。
• 《美丽心灵》数学家纳什,其儿子也是精 神分裂症患者。
• 天才与疯子(艺术家,诗人…)
贵族世家——拜伦家族
• 伯祖父:邪恶的拜伦男爵(杀死亲人、贱 卖领土、砍伐树木、猎鹿);
• 祖父:海军副总司令,坏天气杰克; • 父亲:脾气暴烈,赌博、酗酒、巨额赌债; • 拜伦:恶魔诗人,脾气狂暴极为冲动,与
感情冷漠,认为父母只是为孩 子提供吃、穿、住(例如: “要不要打扫随你的便。”)
冷漠,拒绝他人
(三)家庭背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1、独生子女家庭
• 2、非常态家庭的影响(林妹妹宝姐姐) • 3、父母文化修养、职业的影响(家庭教养
方式)
(四)社会文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养风格
父母行为
儿童的行为模式
专制型
严格的,带有惩罚性(例如: “如果不打扫房间,我就把你 的随身听砸烂。”)
孤僻的,不友好的,内 向的
放纵型
溺爱,指令不明确,过于放纵 (例如:“宝贝,你最好打扫 一下房间,不过也可以等 等。”)
不成熟的,情绪化,依 赖性强,自我控制能力 较低
权威型 冷漠型
严格的限制,明确的目的,但 有良好的社交能力,随 是讲道理,鼓励孩子养成独立 和,自信,独立 的个性(例如:“在我们出去 吃饭前,你必须要打扫好房间。 等你干完了,我们就出发。”)
同父异母的姐姐关系极亲密;
• 女儿,艾达.拜伦,将诗歌的激情融合到严 谨的数学论文之中,第一个计算机程序
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教师的问题行为 标准答案;忽略学生意见;过分控制; 偏爱;与家长的矛盾
• 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教养方式
对教育的轻视
过分重视
宰相教子
Baumrind按管教方式把父母分为四种类型
区分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
正常 (有效的心理活动)
异常 (精神பைடு நூலகம்)
连续体
心理健康的含义
• 世界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身 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 社会适应能力强(智力与能力的表现), 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 有幸福感(这一个十年,幸福成了大问题 )
• 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过 着有效率的生活。
4. 生活适应角度:行为适应不良。个体是否能够运用 他的方式来适应生活,比如能够自如地应付工作,
与家人朋友和睦相处等。
学校心理健康的指标
• 适应性指标,不适应社会的现象都属不健 康;
• 发展性指标(学校教育的根本指标):
智力因素:感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 言语能力、操作技能等
非智力因素(人格因素):健康的情感、坚忍 不拔的意志、积极的兴趣等
幸福的进取者
黄希庭归纳出健全人格者的特征应包括以下几 方面:
• 对世界抱开放态度,乐于学习和工作,不断 吸取新经验;
• 以正面的眼光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和团队精神;
• 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自己,能自知、自尊、自 我悦纳;
• 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追 求现实而高尚的生活目标;
• 以正面的态度对待困难和挫折,能调控情 绪,心境良好;
第九章
第九章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哪些因素影响心理健康 学校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有哪些
一、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
•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 • “立体健康观”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二)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
• 一个人能否成功,知识和智力方面的因素 只占30%,而非智力因素占70%。
• 愉快的心情,正确应对挫折,进步的愿望, 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坚定的自信心,平静 的心境与心态,对于成败有很大的关系。
张梅玲:心理健康与成功
• 孩子一辈子怎么能更成功呢, 应该给他五把金钥匙。第一 是健康的体魄;第二是快乐 的心态;第三是良好的习惯; 第四是灵活的思维方法;第 五是一个多彩的舞台,展示 的面多一点,空间多一点。 从小把这五把钥匙给了孩子, 将来他会比你更成功。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 遗传 • 教育 • 家庭背景 • 社会文化
遗传
➢ 在精神疾病的产生中有重要作用; ➢ 对病态人格的家谱
调查表明,此类人 的亲属中病态人格 的发生率与血缘关系呈 正比,即血缘关系越近发生率越高。脑电图研究 证明,这类人的双亲中脑电图不正常率较高。
遗传因素
•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母亲的心理健康 水平及内外向性格相关显著,与父亲的相 关不显著。

——WHO,1946
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梁漱溟)
• 人和物之间的问题 • 人和人之间的问题 • 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顺序错不得
其他学者的一些看法
• 马斯洛等10条标准 • 杰何达的6个方面 • 斯柯特的10条标准 • 张厚粲的3条标准
• 标准的主观性
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1、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2、能与他人合作,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通天塔.doc 3、能够恰当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使自己
基本上能够一种积极的乐观的心态; 4、独立自主,学会选择,学会做决定,有较强的
社会适应能力; 5、有较强的意志品质,能够承受挫折;
什么才叫一个“健康”的人?
• 生理 • 心理 • 行为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 “健康”的定义:不仅仅指没有疾 病或不正常现象的存在,还包括每 个人在生理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行 为尚能保持最佳、最高的状况。
• 总之,健全人格的人能以辩证的态度对待 世界、他人、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 顺境和逆境,是一个自立、自信、自尊、 自强、幸福的进取者。
心理健康的正负两个方面
• 消极情绪情感的减少,积极情绪情感的增 多;两种情绪情感并存;
• 自尊为核心; • 个人的主观体验;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 (一)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与自我、与他人、与环境
•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林崇德观点:学习;人际;自我 一般标准:知、情、意、自我、他人、 适应
心理异常的标准
1. 社会文化意义:心理异常是对某一文化常模或社会 准则的偏离,指行为是对社会准则的破坏,或行 为无法预测。
2. 统计意义:心理异常是指与某个确定常模的偏离。
3. 个人经验:个体的不舒适感。这个标准依据人们自 己感觉的判断,如果他自己倍感压力或者抑郁等 不适,那么他就需要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