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北玉米大豆比较优势分析

东北玉米大豆比较优势分析

东北玉米大豆比较优势分析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东北玉米、大豆比较优势分析赵玉田一、入世后东北玉米和大豆产销面临全面冲击(一)东北玉米与大豆产销概况玉米、大豆是东北的当家作物,尤其是吉林玉米历来被称作“铁杆庄稼”。

顾名思义,这种作物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它作物难以替代。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才使得东北玉米与大豆在入世后可能遭受的冲击更加令人关注。

以吉林为例,从1979-1997年19年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为5997亿斤,年均315亿斤,其中玉米4198亿斤,占7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省粮食生产连续登上了200、300、400亿斤三个大台阶,主要靠玉米。

现在阶段性粮食产量可稳定达到400亿斤以上,扣除“三留”粮120亿斤后,商品量一般在280亿斤以上,即商品率在70%以上,创纪录的1996年粮食产量达亿斤,商品量亿斤,商品率达74%。

粮食部门收购量287亿斤,占商品量的83%,是近年来收购量最多的一年。

表1 吉林省粮食产量及构成单位:亿斤“八五”期间,吉林省玉米生产稳步发展,年均种植面积3300万亩,年均产量280亿斤,平均亩产850斤,多年以来玉米面积占全省粮食面积的70%,占全国的10%;总产量占全省粮食产量的72%,占全国玉米产量的15%,占全球的%,是我国的玉米重点产区,被称作中国的“黄金玉米带”,同时也是世界三大玉米带之一。

表2 吉林省1990-1997年粮食产量和商品率单位:亿斤; %(二)入世后玉米、大豆市场竞争的格局和形势1.竞争格局加入WTO以后,东北玉米、大豆将受到来自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冲击。

从区域上看,不仅中国的传统出口市场如东南亚、非洲等将面临重大冲击,在中国东南沿海玉米传统销售省区也将受到冲击。

此外,在国内市场上还会出现比较复杂的情况,即新兴的黄河流域各玉米产区与东北玉米的竞争局面将出现(见图1)。

2.竞争内容东北玉米、大豆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竞争既包括价格的竞争,也包括质量竞争、交易服务的竞争,倘若在竞争中东北玉米真的处于“极端”劣势,会使得东北玉米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急剧下降,进而影响玉米、大豆的种植面积、农民收入……,这一系列问题将接踵而来,后果不堪设想,这是大多数人所担心的,但事实未必是这样。

图1 东北玉米大豆面临的竞争格局3.如何判断东北玉米的市场竞争形势有很多人认为东北粮食外销市场难以扩大,具体理由是东北玉米生产斤粮成本元/公斤,高出美国(元/公斤)1倍,高出国际市场价格46%。

1999年在国家给予出口补贴情况下,吉林省出口200万吨,占全国玉米出口量的46%。

加入WTO以后,我国已经承诺不再对农产品提供出口补贴,出口将面临很大困难。

事实上这些判断是有失偏颇的,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所用价格数据的可比性问题。

简单地使用玉米生产成本价格的比较不能说明最终的竞争能力,应该采用同一口岸价格比较来才能说明竞争的优势。

下面采用这种方法对东北玉米出口竞争情况加以比较分析。

二、东北玉米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比较(一) 东北玉米近年玉米出口情况如表3所示近年我国玉米出口量与国内市场供应量密切相关,粮食市场紧张则出口量减少,如1995/96年度表现最为明显,粮食市场供过于求时出口量大幅度增加。

今年全国玉米出口近1000万吨。

临近年末,吉林玉米出口力度加大,原来滞留港口的200万吨玉米已全部装船,甚至出现无粮可装的情况。

究其原因,主要是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后,中国政府已经承诺不再对农产品出口给予补贴,而没有补贴则我国国有粮食企业玉米出口基本无望,这促使粮食企业加快了入关前出口步伐。

表3 1992年以来中国玉米出口量单位:万吨注:以上数据按市场年度统计,00/01为预计数。

(二) 国际市场玉米价格竞争1.全球玉米供应和国际市场的价格1998年全球粮食总产量亿吨,与上年度基本持平,其中玉米产量为亿吨,98/99年度世界饲料用玉米消费为亿吨,比上年度减少700万吨,从而导致全球玉米库存量较上年增加%,国际市场玉米供大于求。

这种状况使本来低迷的玉米市场价格进一步下跌。

2000全球玉米总产亿吨,比1999年减少1600万吨,总需求预计亿吨,较上年度增加900万吨,供需缺口2400万吨,预计全年库存降到亿吨,估计玉米价格会有较大回升。

1998年底,国际市场价格在95美元/吨左右徘徊,比1996年最高时下降45%。

1999年底降到80美元,2000年一度升到94美元,到年底又跌到87美元。

目前吉林省玉米的批发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高33%。

1999到2000年国际市场玉米价格继续保持低价位,但已有回升的趋势。

如表4、表5和图2所示。

表4 1999年和2000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价格美元/吨表5 吉林省玉米批发市场价格单位:元/吨图2:1999-2000年中美玉米市场价格比较仅从表4、表5和图2中两个市场价格的比较显然还不能说明东北玉米谁更具有竞争优势,只有把世界的同一港口价格比较才能得出结论。

2.可比较玉米价格的计算依据我们以东北吉林省长春市为例,目前批发价格为940元/吨,运往广东湛江、广州港的运费为203元/吨,加上储存费用和车板前费用206元,则东北玉米到达口岸的最低价格为1349元。

如下列公式所示:公式1:玉米车板前交货价=玉米成本+储存费+车板前费用=940+106+100=1146(元/吨)公式2:玉米运输费用= 产地火车运费+落地仓储费+平仓(装船)费+船运费+卸船费=60+15+28+80+20=203(元/吨)美国玉米运抵中国的费用约为人民币441元美元),其中包括级差25元,关税及增值税45元,详细计算方法如公式3:公式3:美国玉米中国口岸价=期货价+级差+海运费+关税和增值税+短驳费+装卸费+装卸费+包装费+利息+保险+损耗=722+25+232+45+20+55+50+7+2+5=1163(元)如果中国玉米销往日本和韩国市场,则中国玉米的运费与国内相差不多,但美国玉米运抵日本和韩国的口岸价格比到中国要便宜7美元左右。

3.中国湛江口岸东北与美国玉米价格比较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1999年和2000年美国玉米平均价分别为和美元/吨,折合人民币每吨价格分别为元和元。

如果按2000年最高价94美元计算,折合人民币780元,运抵中国的价格为1221元/吨;按2000年7月73美元的最低价格计算,玉米到中国口岸的实际价格只有元/吨。

目前价格为87美元/吨,折合人民币722元,从美国到中国的玉米价格为1163元/吨,而中国东北玉米到达湛江的价格为1349元。

与美国玉米没有什么能竞争能力。

如果国际市场价格保持在92美元/吨(人民币763元/吨)以上,抵中国口岸的价格即达到1204元/吨,美国玉米要想进入中国市场还是很容易的。

4.在日本和韩国口岸东北与美国玉米价格的比较以2000年12月玉米价格为例,美国玉米出口到韩国,到岸价为121美元/吨,折合人民币1004元,考虑运费差异,折成中国离岸价为114美元/吨,相当于人民币946元/吨。

而吉林玉米批发市场价格即达940元,显然无法在日本和韩国与美国玉米竞争。

亦即,以目前国内玉米批发价格根本无法出口。

(三)从生产成本看东北玉米的竞争能力1998年-2000年中国东北地区玉米亩成本在270-320元之间,逐年上升,其中1998年为272元,1999年为290元,2000年为320元;每公斤成本在元之间,其中1998年为元,1999年为元,2000年为元。

由表6可知,每吨玉米的生产成本已经达到670-990元人民币,即使考虑2000年特大旱灾影响,在目前的情况下每吨玉米的成本也应在670-720元之间,这既是生产成本,同时也是农民销售玉米的价格底线。

如果根据农民生产成本价格计算,则到达湛江口岸的东北玉米价格仅为1129元/吨。

这个价格显然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表 6 1997-2000年玉米单位面积生产成本项目比较单位:元;公斤注:1998年平均每亩生产成本为276元;每公斤成本为元。

要想增加玉米的竞争能力,降低成本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从东北玉米的成本构成看,与国外差别较大的有三项,即人工费用、农业税和提留统筹费用,其中人工费用和提留统筹与国外差异较大,这也表明东北玉米生产成本有较大降低的余地。

但目前限于人均土地资源状况,很难以更多的机械作业取代人畜耕作,农产品成本中人工费用30%以上的局面将会维持很长的时间。

但入世后国家应重新考虑补贴方式问题,如取消提留统筹费用、降低农业税等,这些与WTO规则不矛盾的做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合理的补贴),可以降低农产品的成本。

假如如果将税费全部减免,每亩有36-38元,按1999年产量计算每公斤合7-8分钱,每吨70-80元钱。

此外,由于流通体制问题,以往东北玉米流通费用不合理成分达101元①左右,这也是一个不可低估的数字。

假如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合计降下170-180元②,则运到口岸的价格为909-959元,这个数字显然更具竞争能力。

至此,对玉米价格比较可得出下列三个初步结论:第一:如果中国的生产补贴方式和粮食流通体制保持不变,则可比的东北玉米价格比美国高186元/吨(1349-1163),没有任何优势;第二:如果中国的生产补贴方式不变,而流通体制改变,则可比的东北玉米价格比美国高82元/吨(1248-1163),对加工企业开始有一定的吸引力。

第三:如果中国的生产补贴方式和粮食流通体制全部转变,则可比的玉米价格比美国低204元/吨(959-1163),美国玉米根本无法进入中国。

(四) 特种玉米是提高吉林玉米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前面对玉米价格竞争分析并没有考虑玉米品质的变化。

就目前情况看东北玉米品质与国外有一定差异,同时也具有较大的改善余地。

事实上东北部分地区已经试种了特种玉米,且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大大提高了竞争能力。

如高油玉米单位面积产量与普通玉米相同,但油脂含量高出8%,玉米秸杆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也大大高于普通玉米。

特种玉米的品质特性使加工厂家愿意出更高的价格采购,从而缩小了与国外玉米的价差。

东北玉米的最大弱点是质量差,而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是高产品种成熟期长,与东北130天的无霜期不适应,造成籽粒干瘪,纯粮率下降。

而高油玉米的生长期恰好具有生长期短的特点,此外高油玉米的秸杆还是优质的纤维饲料。

(五)其他产区玉米对东北玉米的影响加入WTO以后东北玉米不仅要面临国外进口玉米冲击,国内竞争还会使这一状况更加复杂化。

黄河流域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将不可避免地冲击东北粮食在东南沿海地区的传统销售市场,再加上南方早籼稻、北方春小麦、南方冬小麦等收购退出保护价,南方玉米的种植面积增加,挤占了东北玉米的市场需求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