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5 第一过渡系元素(II)(铁,钴,镍)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二价铁,钴,镍的还原性和氧化性。
2.掌握铁,钴,镍配合物的生成及性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二价铁,钴,镍的还原性和氧化性;掌握铁,钴,镍配合物的生成及性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演示法
四、教学课时: 4课时
五、课的类型:实验课
六、教学内容:
[实验内容]:
一、铁(II)、钴(II)、镍(II)的化合物的还原性
1、铁(II)的还原性
(1)酸性介质:
往盛有0.5ml氯水的试管中加入3滴6 mol.L-1H2SO4溶液,然后滴加(NH4)2Fe(SO4)2溶液,观察现象,写出反应式:
2Fe2+ + Cl2 === 2Fe3++ 2Cl-
Fe3++nSCN-====[Fe(SCN)n]3-n(血红色)
说明:Fe2+被氧化为Fe3+的现象不明显(淡绿色 黄棕色),可用KSCN检验Fe3+。
亚铁盐一般用硫酸亚铁铵,它稳定,不易分解,为防万一还需要加硫酸。
(2)碱性介质:
在一试管中放入2ml蒸馏水和3滴6mol.L-1H2SO4溶液煮沸,以赶尽溶于其中的空气,然后溶于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
在另一试管中加入3ml 6mol.L-1NaOH溶液煮沸。
冷却后,用一长滴管吸收NaOH溶液,插入(NH4)2Fe(SO4)2溶液到底部,慢慢挤出NaOH,观察产物颜色和状态。
Fe2++2OH- ====Fe(OH)2(为纯白色沉淀)
4Fe(OH)2+O2+2H2O====4Fe(OH)3 (红褐色)
说明:为了得到纯净的白色氢氧化亚铁沉淀,将溶液加热以赶净溶解在其中的氧气。
放置一段时间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至实验结束也没有变为红褐色。
【现象:沉淀由白变成灰绿色再变成红棕色】
2、钴(II)的还原性
(1)、往盛有CoCl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氯水,观察有何变化两者不反应.
2Co2++Cl2+2H+ 不反应
说明:在酸性溶液中,Co2+比较稳定,不易被氧化。
(2)、在盛有1ml CoCl2溶液的试管中滴入稀NaOH溶液(注:),观察沉淀的生成。
所得沉淀分成两份,一份置于空气中,一份加入新配置的氯水,观察有何变化,第二份留作下面实验用。
①、Co2+ +2OH- ====Co(OH)2↓(粉红色)
②、4Co(OH)2+O2+2H2O====4Co(OH)3↓(棕色)(反应慢)
③、2Co(OH)2+Cl2+2NaOH====2Co(OH)3↓(棕色)+2NaCl (反应快)
说明:①中刚开始生成蓝紫色的沉淀,摇荡后变为粉红色沉淀。
蓝紫色的沉淀可能是因为Co2+结合的水分子少而引起的。
3、镍(II)的还原性
用NiSO4溶液按2(1),(2)实验方法操作,观察现象,第二份沉淀留作下面实验用。
2Ni2++Cl2+2H+ 不反应
Ni2++2OH- ====Ni(OH)2↓(绿色)
Ni(OH)2+O2+H2O 不反应
2Ni(OH)2+Cl2+2NaOH====2Ni(OH)3↓(黑色)+2NaCl (反应慢)
说明:Ni2+比较稳定,不易被氧化,在碱性溶液中也不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只有用强氧化剂Cl2才能使之氧化。
二、铁(III)、钴(III)、镍(III)的化合物的氧化性
(1) 、在前面实验中保留下来的Fe(OH)3、Co(OH)3、Ni(OH)3沉淀中均加入浓盐酸,振荡后各有何变化,并用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所放出的气体。
Fe(OH)3 + 3HCl === FeCl3 + 3H2O
2Co(OH)3 + 6HCl(浓) === 2CoCl2 + 6H2O + Cl2↑
2Ni(OH)3 + 6HCl(浓)=== 2NiCl2 + 6H2O + Cl2↑
说明:Co(III)、Ni(III)具有强氧化性,氧化Cl放出Cl2,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再变为无色。
(2)、在上述制得的FeCl3溶液中加入KI溶液,再加入CCl4振荡后观察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2Fe3+ +2I- ====2Fe2+ +I2 (CCl4)
说明:在介电常数较大的溶剂中,如不饱和烃、二氧化硫(液态)、醇等,碘呈现棕色或棕红色;而在介电常数较小的溶剂中,如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则呈紫色。
碘溶液颜色的不同是由于碘在极性溶剂中形成溶剂化物,而在非极性或极性较低的溶剂内,碘不发生溶剂化作用,溶解的碘以分子状态存在,故溶液的颜色与碘蒸气相同。
三、配合物的生成
1、铁的配合物
(1)、往盛有1毫升亚铁氰化钾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约0.5毫升的碘水振荡后,滴入数滴硫酸亚铁铵溶液,观察现象。
此为Fe2+的鉴定反应。
2[Fe(CN)6]4-+I2=====2[Fe(CN)6]3-+2I2
2[Fe(CN)6]3-+3Fe2+ ===Fe3[Fe(CN)6]2(滕氏蓝)
说明:由于配合物的生成,降低了Fe(II)的电极电势,使I2能氧化Fe(II)生成Fe(III):I2+2e =====2I- Eө =0.5355V
[Fe(CN)6]3-+e ====[Fe(CN)6]4-Eө =0.358V
Fe3+ +e ====Fe2+Eө =0.771V
(2)、向盛有1毫升新制(NH4)2Fe(SO4)2溶液的使馆中加入碘水,振荡试管后,将溶液分为两份,各滴入数滴硫氰酸钾溶液,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注入约0.5毫升3%H2O2溶液,观察现象,此为Fe3+的鉴定反应。
Fe2++I2不反应
2Fe2++H2O2+2H+ =====2Fe3++2H2O
3Fe3+ + nSCN- === [Fe(SCN)n]3-n血红色,n值随SCN-的浓度而变化。
说明:目的是用KSCN 检验是否有Fe3+生成,但是,碘水与Fe(SCN)n]3-n的颜色相近,很难区分红色是碘水的颜色还是[Fe(SCN)n]3-n的颜色。
加入H2O2后,有黑色沉淀漂浮在溶液表面,是H2O2把I3-氧化为I2。
(3)、往FeCl3中加入K4[Fe(CN)6]溶液,观察现象。
写出反应方程式。
此为Fe3+的鉴定反应的常用方法:
3[Fe(CN)6]4-+4Fe3+ =====Fe4[Fe(CN)6]3↓(普鲁士蓝)
(4)、向盛有0.5毫升0.2mol/l FeCl3的试管中,滴入浓氨水直至过量,观察沉淀是否溶解:
Fe3++NH3H2O=====Fe(OH)3+3NH4+
说明:Fe(II)、Fe(III)均不形成氨的配合物。
2、钴的配合物
(1)、向盛有1毫升CoCl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硫氰酸钾固体,观察固体周围的颜色,再加入0.5毫升戊醇和0.5毫升乙醚,振荡后观察水相和有机相的颜色。
这个反应可用来鉴定Co2+。
Co2+ +4SCN-=====[Co(SCN)4] 2-(蓝色)K稳=10-3
说明:KSCN晶体周围呈现[Co(SCN)4]2的蓝色,它在水溶液中不稳定易解离,但它溶于丙酮或戊醇,在有机溶剂中比较稳定。
水相中是粉红色。
(2)、向盛有0.5毫升CoCl2溶液滴加浓氨水,直到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溶液的颜色有何变化。
CoCl2+ NH3H2O=====Co(OH)Cl↓+NH4Cl (NH3·H2O适量)Co(OH)Cl+ 7NH3H2O=====[Co(NH3)6](OH)2(黄色)+NH4Cl (黄色不稳定)4[Co(NH3)6](OH)2+O2+2H2O====4[Co(NH3)6](OH)3 (橙黄色)
说明:[Co(NH3)6]2+不稳定,易氧化成[Co(NH3)6]3+。
这是因为当形成氨合物后,其电极电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Co(NH3)6]3++e ======[Co(NH3)6]2+Eө =0.1V
[Co(H2O)6]3+ +e ======[Co(H2O)6]2+Eө =1.84 V
可见,配位前的Eө =1.84 V 降至配位后的Eө =0.1V,说明氧化态为+3的钴由于形成氨配合物而变得相当稳定。
以致空气中O2能把[Co(NH3)6]2+氧化成稳定的[Co(NH3)6]2+。
3、镍的配合物
向盛有2毫升0.1mol/l NiSO4溶液加入6mol/l氨水,观察现象,静置片刻,再观察现象,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将溶液分为四份:一份加入2mol/lNaOH溶液,一份加入1mol/lH2SO4一份加水稀释,一份煮沸,观察有何变化。
Ni2++6NH3====[Ni(NH3)6]2+ (蓝色)K稳=1.1×108
①、[Ni(NH3)6]2+ +6H+ =====Ni2++6NH4+ (正)
②、[Ni(NH3)6]2+ 2OH- =====Ni(OH)2↓+6NH3↑(由碱生成过来, 不能溶解)
③、2[Ni(NH3)6]SO4+2H2O====Ni2(OH)2SO4↓+10NH3↑+(NH4)2SO4
(稀释只是颜色变淡)
说明:[Ni(NH3)6]2+遇酸、遇碱,遇水稀释,受热均可发生分解反应。
Fe(OH)2(白色) Co(OH)2(粉红色)Ni(OH)2 (绿色)还原性依次减弱Fe(OH)3(棕红色) Co(OH)3(棕色)Ni(OH)3 (黑色)氧化性依次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