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体滑坡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山体滑坡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目 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况 2.2 设计要求 第三章 工程施工目标 第四章 施工部署 4.1 施工准备工作 4.2 现场项目组织管理 4.3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4.4 施工设备配置 4.5 劳动力配备计划 4.6 施工进度计划 第五章 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5.1 坡面危岩体清理及削坡 5.2 锚索施工 5.3 挂 网 第六章 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6.1 质量保证措施 6.2 工期保证措施 6.3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6.4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附图表: 1、施工进度计划表 2、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第一章 编制依据 1.1清原县武警支队后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招标文件。 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GB50330-2002)。 1.3《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1.4《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DZ/T0219-2006)。 1.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1.6《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 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 1.8国家现行有关其他施工验收规、操作规程及技术标准。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工程简况 本工程为清原县武警支队后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设地点为清原县,工程质量优良,开工日期为2012年8月17日,竣工日期为2012年9月17日。 2.2设计要求 本工程边坡采用清除坡面岩体, 锚索,锚头,垫板,挂网。 一、坡面危岩体清理及削坡 1、彻底清理坡面危岩体及浮石为主。 2、、边坡高25m(标高31m)以下的坡面基本保持原有坡度不变彻底清理坡面危岩体及松动岩体,坡高25m(标高31m)以上的坡段直接削坡至坡顶,坡率按1:0.5。 3、削坡应采取自上而下施工的原则,造价人才网严禁从坡脚开挖削坡。 4、边坡削坡清理后应对坡面进行检查、验收。 二、锚索 1、锚孔直径Φ110mm,采用孔底注浆法,灌注M30水泥砂浆。砂浆灌注必须饱满密实,注浆材料固化前不得移动锚杆。 2、单孔设计拉力120KN,锚固段长4m,锚杆规格Φ25的Ⅱ级精轧螺纹钢筋,锚杆倾角200,。平面上呈3.0*3.0的菱形布置,共5排,第一排锚孔标高为32m,第一、二排锚杆长度8m,第三四五排锚杆长10m。锚杆每隔2m设置一个对中器,锚头采用20cm*20cm,厚10mm的钢板,外部配上紧固器,并采用C30细石砼封锚头。 三、坡面挂网 1、固网小锚杆采用Φ18Ⅱ级钢筋,锚杆采用菱形布置,水平、垂直间距均为2m,长度2.0m,钻孔直径42mm,M30水泥浆灌注,建议水泥浆配比为:水泥:砂=1:1,水灰比0.4。 2、钢筋网采用Ⅰ级钢筋6.5双向配筋,间距200*200mm,每隔2m设置一道加强筋,钢筋网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30mm,加强筋与锚杆焊接牢靠,并用C20砼喷面,厚为12cm。 3、泄水孔采用Φ100PVC管,斜底5%,外露长度10~15cm,梅花型布置,间距3m*3m,断层或节理发育处,泄水孔适当加密。 2.3施工条件 2.3.1工程地质条件 治理区主要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灰色晶屑玻屑凝灰岩,凝灰结构、块状构造,晶屑成分主要为钾长石、石英,岩石较为坚硬,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可见强风化层厚度约1~3m。治理区出露的第四系为残坡积层(el-dlQ),分布于丘陵区,为基岩的覆盖层。岩性主要为灰黄色含碎(砾)石粉质粘土,可塑—硬塑,碎(砾)石含量不均,层厚不一,坡麓、缓坡地带厚度较大,且具有从坡麓沿山坡向上渐薄的特征,如坡麓地带厚度可达1~1.5m,而山顶附近厚度一般为0.5~1.0m,环保人才网局部为0.3~0.5m。 土体类型与工程地质特征简表 类 型 工程地质特征

土体类型 残坡积(el-dlQ)含碎(砾)石粉质粘土层组 岩性为含碎(砾)石粉质粘土,可塑—硬塑,碎 (砾)石 风化强烈,呈强风化状。

岩体 类型 坚硬块状钾凝灰岩组(J3X)

岩性主要为灰色晶屑玻屑凝灰岩,凝灰结构、块状构造,晶屑成分主要为钾长石、石英,岩石较为坚硬,新鲜岩石较坚硬—坚硬,属坚硬岩,多呈大块状体结构,局部节理较发育,呈碎块石镶嵌结构。

2.3.2场区交通、水、电状况 本工程交通便利。施工用水、电均可由甲方负责。 第三章 工程施工目标 根据招标文件和施工要求,我公司经仔细研究,确定本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目标如下: 1、质量目标:优良工程。 2、进度目标: 2012年8月17日—2012年9月17日。 3、安全目标:合格。 4、文明施工目标:监理工程师论坛确保施工现场有序、整洁卫生,尽可能减少施工噪音、污水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带来的施工干扰。 第四章 施工部署 4.1施工准备工作 一、生产准备 1、办理施工有关手续。 2、组织人员、设备进场,机械设备就位调试,修筑场临时施工道路。 3、根据施工现场的总体安排,经批准后搭建施工临时设施和生活临时设施。 二、技术准备 (一)熟悉和审阅施工图纸 1、图纸审阅 由公司工程技术科主持,组织参与工程施工的全体技术人员和其中有关人员进行图纸自审,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施工图纸是否完整齐全。 (2)施工图纸与其说明在容上是否一致,施工图纸与其各组成部份有无矛盾和错误。 (3)掌握工程特点,审查现有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能否满足各分项工程质量和工期要求。 2、图纸会审 图纸会审由建设单位主持,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共同参加,设计方对设计图纸设计精神作简要阐述,施工方对图纸上的矛盾或不明了的线条、尺寸向设计咨询。 (二)编制、审定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由经验丰富、熟悉施工的工程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写。编写中要注意发挥集体智囊,讨论,优化设计方案,设计编写好后,交分公司主任工程师审核、修改,再提交公司总工程师审核、修改或批复意见。 (三)制定主要项目施工安全技术规、规程、质量标准及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四)落实施工材料进场计划。 (五)做好现场施工测量放线。 4.2现场项目组织管理 一、项目部管理网络 为保证本工程施工建设的顺利进展并早日完工,我公司计划以实施一控制、二管理、三协调的项目管理模式,按照项目法施工原则,成立地质灾害整治工程项目部。现场项目组织管理机构框图如下:

二、管理人员职责 工程项目部在公司的领导下,对该工程的施工全过程进行全面管理,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设计图纸、有关规定、规标准以及工程合同的要求组织施工。 1、项目经理 工地全面负责。项目经理代表公司履行对业主或总承包的工程承包合同,执行公司质量方针,实现工程质量和工期目标,同时负责建立和完善项目组织机构,明确项目成员的职责,在公司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项目施工所需的劳动力资源和机具设备资源。作为工程的总体管理者,接受甲方及监理部门的业务指令,并贯彻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具体操作。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总体决策,安排人力、物力、财力的检查和调整,对部门及职能工作的安排协商,以确保工程的按期、保质完成。 2、项目技术负责人 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负责工程技术工作、编制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流程、操作程序,并编制进度计划,负责落实技术交底工作,解决技术、质量要求方面的操作可行性,及时同甲方、设计、监理联系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工作,组织各班组专业人员在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做到施工人员能理解施工设计意图及施工顺序,对施工规及质量要求亦能知晓。负

项目经理 质量员 安全员 施工员

项目技术负责 责编制公布施工项目形象进度,施工项目操作程序流程图表,填制报表业务联系单和审定各项作业记录。 3、项目副经理 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着重就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施工总平面、施工车辆等的全面管理,并对各工种各专业间的日常作业进行协调和调度。组织施工班组落实施工技术骨干力量,按标准的施工工艺程序及施工方案落实班组施工,按工期要求组织劳力或组织施工突击,落实劳动报酬,制定并执行对具体人员的奖罚。 4、施工员 负责施工术难题的处理,重点工序的质量监控及验收;资料收集、汇总、整理提交。 5、安全员 严格按现行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及安全生产的要求向各施工班组做好安全交底工作,及时检查各班组的执行情况。 6、质量员 进行施工项目工程各工序的质量管理,负责测量放线及复核,落实做好现场测试工作,收集各种资料,对各工序进行质检,隐蔽项目自检等。 7、材料员 根据工程进度,工地负责的要求及时联系安排,落实材料、机具设备进场,做好材料收发、测试工作,并及时收集、索取各种材料的质保单、测试报告并送交质量员保管,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 8、施工班组 服从工地领导及各职能部门安排,严格按照施工技术、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作业。保证质量完成任务,对质量不合格部位无条件返工至合格。 4.3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1、项目部及临时设施 结合实际情况,拟在工程现场附近村庄租用民房,作为项目部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人员办公、生活用房,在现场则搭设临时工棚二间用于施工值班及小型工器具、材料临时堆放。 2、施工用水、用电 甲方安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