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快速康复方法分析

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快速康复方法分析

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快速康复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16-10-22T12:18:37.883Z 来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作者:刘小平刘进炼(通讯作者)周耀东张叶松周青[导读] 踝关节运动损伤采用手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方式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骨科上海 215000
[摘要]目的:探究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快速康复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骨外科2015年9月~2016年4月份收治的50例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采用手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的方式,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

结果:观察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采用MBI评分,其临床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踝关节运动损伤采用手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方式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踝关节;运动损伤;快速康复
【中图分类号】R58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110-01
踝关节运动损伤是运动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损伤类型,其外在表现为踝关节肿胀、淤血以及行走不便等现象,若是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未能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很可能加重病情,给患者留下后遗症。

但是传统的康复训练对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本文研究50例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手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的方式,取得良好的进展,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骨外科2015年9月~2016年4月份收治的50例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

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19岁~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2±
2.73)岁,病程为4个月~10个月,平均病程为(6.2±1.7)个月,该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采取常规康复训练。

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1岁~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3±1.96)岁,病程为4个月~9个月,平均病程为(6.1±1.3)个月,本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应用手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的临床治疗模式。

以上50例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现象。

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以上50例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无任何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采用单纯的康复训练进行临床治疗。

具体方式为:站立训练,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需要每天单腿闭眼站立20min;慢跑锻炼,每天患者需进行一次1000m的匀速慢跑,提升身体的协调性能;负重提跟训练,患者每天两手各提一个10kg左右的沙袋,绷紧双脚,以前脚掌为支点。

保持动作为1min后,进行下一组动作,每组20个,每天三组。

观察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入中医手法配合训练,一天一次,连续坚持五天。

具体为采用患者的仰卧位,将圆枕垫放置到患者的跟腱部位,将患者膝盖以下的肢体完全展露出来,并在踝关节四周用自制的药膏进行涂抹润滑,大约五分钟后,采用揉法沿着患者踝关节筋络走向进行理筋、松膜。

1.3疗效判断标准痊愈: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全部消失,患者的踝关节能自由活动;显效: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踝关节的疼痛、肿胀症状基本消失或者具有显著的改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踝关节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有效: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疼痛、肿胀等症状较之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对患者的正常行走、活动还是有一定的限制;无效: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接受推拿治疗后,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有病情加重趋向[2]。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该组总例数*100%。

2结果
两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治疗后,对照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其中痊愈6例。

观察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总有效率为96%,痊愈患者有例12,两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踝关节主要是指胫骨下关节面与内外踝关节面之间形成的关节窝。

由于关节囊的前后比较容易松弛,加之胫骨落在了距骨隆起突出的位置,内踝关节以及外踝关节包裹在距骨的两侧,这样才能使人足可以进行背屈和跖屈运动,但是其活动能力在各个侧方运动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3]。

此外人的距骨上关节面是前宽后窄的关系,在做背屈运动时,踝关节的稳定性较强,但是做跖屈运动的话,踝关节的稳定性相比而言就会差一些,因此非常容易造成踝关节运动损伤。

踝关节运动损伤位置大部分都是在外侧的副韧带,腱鞘等一些软组织处。

因为从踝关节解剖构造方面来看,外侧副韧带容易损伤的原因是它比其他部位更加的脆弱。

从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原因来看,人的足部在进行跖屈运动时,若是用力不当会造成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牵拉,一旦该力度超出踝关节的最大承受力,就会出现踝关节运动损伤。

其次,人的足部于外翻位也容易造成踝关节运动损伤。

此外,外力因素也是造成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外部的旋转拧力造成踝关节的损伤。

相关研究表明,造成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是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本身对踝关节的健康运动知识了解不足,加之踝关节的运动量过大,进而造成了踝关节运动损伤[4]。

比如,从未涉及体育运动方面的人员没有进行踝关节的活动训练,直接进行篮球、跳高、长跑等运动,造成踝关节骨折。

在上述试验中,对照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采取传统的康复训练,观察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则是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入手法联合训练模式。

两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接受治疗后,对照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其中痊愈6例。

观察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总有效率为96%,痊愈患者有例12,两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研究结果与谢筱晞,曹桢斌,徐莉萍等[5]以及李绍玲,王远,李绍波等[1]研究结果高度一致。

综上所述,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采用手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方式比之一般的常规康复训练,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恢复速率更快,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绍玲,王远,李绍波等.运动处方对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康复保健作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63-64.
[2]陈晓彬.踝关节运动损伤成因与快速康复方法探讨[J].梧州学院学报,2014,(6):35-40.
[3]燕鹏,赵少波.手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陈旧性单纯性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6):47-48.
[4]张菁,周春英,张爽等.Watson-Jones法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的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7):613-614.
[5]谢筱晞,曹桢斌,徐莉萍等.3.0T磁共振成像评价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应用价值[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33(5):113-116,11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