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政务案例分析
案例回顾
问题思考:
• 一.结合材料,分析“8.6”群体性事件 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该事件中,政府应该 怎样规范行使其职权?(一) (二) 总 结
•
二.应采取哪些措施避免类似的群体性事 件再次发生? 二
一. (一)
行政主体:1.决策偏差,与民争利; 2.职责不明确; 3.官僚作风腐败,政府公务人员 的不作为; 4.处理方式不当; 5.行政程序不合法。
热点政务案例分析
——第二大组第三小组汇报作业
小组成员:
吴亚超 张乃倩 冯娟娟 李来凤 郭熙甜
案例回顾
• 2007年8月份,南阳方城县垃圾处理场不顾 杨集乡崔洼村全体村民的反对违背征地协 议条款。在新村规划不足200米的地方,强 占村民良田200余亩用来修建垃圾处理场。 村民在经过与乡党委、县委、县政府几十 次的协商未果下,2011年8月6日积怨已久 的民愤终于爆发,政府对村民实施强行镇 压,从而使事件更加恶化。称之为“8.6” 群体性事件。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
(一)体制机制转换和利益格局调整,导致部分群 体心态失衡,这是产生群体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 (二)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这是引发群体性 事件的根本原因。 (三)群众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导致群 众利益受损,这是酿成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原因。 (四)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与其自身的法律素质 之间的差异,导致维权行为失控,这是形成群体 性事件的重要原因。 (五)职能部门不负责任,把关不严,这是形成群体 性事件的重要诱因。
受害群众:法律意识淡薄
一. (二)
事前:禁止建,在科学合理调查的基础上, 做出行政决策,以均衡垃圾场与居民利益。 严格行政许可的程序。 进行行政征收:违反行政法规,排污费, 补偿居民 事中:政府危机管理:危机处理,建立危 机爆发后的应急机制和善后处理机制完善 利益表达 针对利益需求,与群众核心领导人积极沟 通,
二.
1. 要建立明察秋毫的社会监控与预警机制。 2.要坚持社会公正原则,协调利益关系。避免部分 群体的利益损失过大;对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利益调整应形成有效的补偿机制,使改革中利益 相对受损者能得到应有的补偿,以保证改革过程 中利益调整的相对优化状态。 3.强化工作职能,完善举报线索处理机制。 4.构建理性化的社会沟通系统。 5.转变执法作风,完善诉求表达机制。 6.坚持执法为民,完善业务部门相关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