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公开课教学设计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公开课教学设计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公开课教学设计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公开课教学设计反思》这是一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塞翁失马》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三十课古代寓言两则中的一则,是一篇短小的寓言故事同时也是一则短小的文言文。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理解寓言的寓意;
过程方法目标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学会用多种方式读懂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想】
先读通原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领悟故事的寓意,这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寓言给予自己的启示,并进行语言积累,这是阅读的标的。

朗读贯穿始终,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小李捡钱的故事导入其实,捡到钱本是件高兴的事,但是对于小李来说是不是件好事呢?那么我们看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是否就绝对呢?
让我们先一起看看塞翁丢失了马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展示课件一(板书课题)
展示课件二:
课文选自于《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人编写的。

二.初读­读准确,读通畅
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

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

1、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2、抽学生读,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

展示课件三:提醒学生注意的字词。

3、老师范读,学生再读。

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展示课件四: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此/何遽/不为福乎?
4、展示课件五:屏幕上投出抽掉标点的故事原文,请同学们朗读。

让同学用心记住课文的停顿,学会文言文句读,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揣摩句意。

三.再读通文意,析情节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1、通文意: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

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展示课件六:强调重点词语(古今异义)的意义。

2、析情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可分为几个情节。

展示课件七: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3、复述故事:采用比赛形式,让学生对照图片复述故事(创造性的复述),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为下面研读课文作准备。

评析的标准:a、普通话标准,声音响亮。

b、口齿清楚,表达流畅。

c、态度自然大方。

d、讲得具体、生动、形象。

四.研读提问题,探寓意
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呢?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来探究寓言的寓意。

1、教师指示思考的角度(展示课件八)
2、合作研讨,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研讨的角度:
(1)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福祸得失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2)从塞翁能沉着冷静的静观事情的变化来看(面对一系列变化,塞翁为什么能处变不惊?)
(紧紧抓住塞翁那三句话来思考。

也可让学生读读那三句反问句,通过揣摩语气来达到目的。


(3)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就不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的吗?
讨论总结: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在一定的条件下,事物的祸与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

由此引申出成语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展示课件九)
3、质疑或激疑:
(1)在塞翁看来,好事可变成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给我们的感觉好像好就是坏,福就是祸,难道两者之间就没有区别了吗?
(2)尽管那些近塞之人他们不知道祸福相互转化的道理,但我总觉得文末以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父子相保格调低。

(如有学生提出诸如此类的质疑,老师要大加表扬,因为此时正是学生迸发创造火花的时候,要备加爱护,给予肯定。


五、联读联生活,谈体会
在我们生活中,你认为好事(坏事)能变成坏事(好事)吗?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应该用怎样的心态来对待呢?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六.积读背课文,积成语
1、集体诵读。

2、积累成语。

请学生比赛列举含马字的成语,然后展示课件十,读记成语。

七、扩展阅读
1、展示课件十一:
让学生讲讲这些成语故事及寓意:井底之蛙、画龙点睛、掩耳盗铃、亡羊补牢、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揠苗助长、对牛弹琴、守株待兔、叶公好龙、滥竽充数、买椟还珠、郑人买履
2、课外阅读《中国寓言作品选》
附:
板书设计
塞翁失马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坏)---(好)---(祸)---(福)
福祸
在一定条件下得失可以互相转化。

好坏
【反思】
《塞翁失马》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三十课古代寓言两则中的一则,是一篇短小的寓言故事同时也是一则短小的文言文。

寓言常较短小而寓意深刻。

根据文章的特点我设计的学习目标是: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

2、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理解寓言寓意。

3、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首先由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导入,意思: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知道了成语的意思你知道关于塞翁失马的`典故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在走进课文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七个小活动,活动一是预习检测,主要检测学生读课文的熟练程度和概括故事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几个读音是其父曰其中父指老人,当读父(fù)时指父亲;将带领的意思这两个字需要讲解一下。

在这个活动中还添加了一个小游戏:去掉句读你会读吗?这个游戏学生很感兴趣进行的也还好,但有个别学生对课文还不大熟练有读错的,由此引出下一个活动活动二:自由朗读,小组展示。

在这一活动中各个小组都展示出了自己的特点,其中二组一学生读出了老翁的味道,遗憾的是我没有进行适时点评,点评不到位。

活动三:结合注释,译读课文。

先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课文再对桌合作一人读一人译。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表现的可以,课下也都预习过了,但也还是有学生没有对桌互译。

活动四:说读课文,复述故事。

提醒学生要复述的简洁明确。

这一环节中也加了一个小游戏:正当配音演员,结合视频用课文中的文言文给配音。

学生兴趣很高,但也有个别同学只是在看视频。

活动五:课文理解与感悟。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三个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

情节概括:失马得马折腿保命,众人和塞翁面对这些事情分别是怎样的态度?为什么会这样?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从而推出寓言的寓意: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

活动六研讨部分主要是联系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认为好事能变成坏事吗?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最后活动七:积累成语讲故事。

课下已经让学生准备了,课上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学生不敢举手,有的学生做得很好,课下准备了幻灯片课上展示的,并作为一个小老师提问学生。

最后是整理积累本,做好笔记。

这堂课环节还可以但是有些环节的效果还是没有出来,如小组结对一人读一人译时可让学生脱稿,这样更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最后因为时间原因学生展示完幻灯片后就到时间下课了,整理笔记没时间了,下次一定要注意分配好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注意教师的语言,要适时点评并要多以鼓励为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公开课教学设计反思这篇教案共10356字,适合用于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