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苏武传 (时间:40分钟 满分:50分) 一、基础巩固(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论:判罪 B.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 当.死 当:应当 C.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除:殿阶 D.律前负.汉归匈奴 负:背叛 解析:选B B项,“当”,判处。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与旃毛并咽之 B.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C.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D.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解析:选D A项,“旃”同“毡”;B项,“去”同“弆”;C项,“亡”同“无”。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②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B. 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②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C. ①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②宜皆降之. D. ①虽.生,何面目以归汉②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解析:选D D项,均为连词,即使。A项,第一个“以”,介词,意为“因为”;第二个“以”,介词,意为“把”。B项,第一个“乃”,连词,意为“于是”;第二个“乃”,副词,意为“才”。C项,第一个“之”为音节助词,无实义;第二个“之”,代词,“他们”。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C.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D.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解析:选B A项,“丈人”,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指岳父。C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D项,“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在某方面取得业绩。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传曰:“刑不上.大夫。”(《报任安书》) A.欲因此降.武 B.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C.羝乳.乃得归 D.单于壮.其节 解析:选C C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上,施加;乳,生子。A项,使动用法,使……投降。B项,名词作状语,向上。D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6.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B.虽欲报恩将安归 C.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D.陵尚复何顾乎 解析:选C C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为宾语前置句。 二、阅读鉴赏(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有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B.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C.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D.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解析:选B 解答本题,先根据断句的基本着眼点,作初步判断,“桀”“安”“权”“燕王”“之”“属国”“大将军”“功劳”“都尉”“光”等词为名词或代词,可作主语或宾语,应该断开;然后逐句分析,运用排除法,察看“予燕王令”错,先排除A、C,再分析“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中的“功劳”后要断开,排除D,故B为正确答案。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 B.朔望: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名称。农历每月第一日叫“朔”,十五日“望”,十六日“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C.祭酒:本为祭祀风俗,后引为宴席礼仪。在古时也常常引入官名,意为首席,主管。较为闻名的有国子祭酒,军事祭酒等。文中指祭祀。 D.左右:古代指在旁侍候的人,近侍。或者在书信中称对方,不直称其人,仅称他的左右以示尊敬。 解析:选C C项,“文中指祭祀”错,应该是“对苏武尊称”。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武回国后,虽然他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捕,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B.因为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所以宣帝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 C.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 D.皇帝很思念那些辅佐得力的臣子,就让人仿照他们的相貌画像,并题写了他们的官爵姓名,苏武就是其中的一位。 解析:选A A项,文中只说“廷尉奏请逮捕武”,并没有说苏武被捕。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苏武)奉命出使不辱使命,昭帝生前常常提到这些。 (2)苏武所得的赏赐,全部赠送给兄弟和老朋友,家里不蓄积财产。 (3)后来苏通国随使者回来,宣帝任命他为郎官。 参考译文: 苏武回来的第二年,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与上官安有密谋,犯罪被杀。 起初,上官桀、上官安父子与大将军霍光争权,多次逐条记录霍光的过失,送给燕王,让燕王上书昭帝,告发霍光。又扬言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来才授予典属国之职,霍光的长史杨敞没有功劳,却任搜粟都尉,霍光专权,肆意妄为。等到燕王等因谋反被杀,穷究与他们同谋的人,苏武平素与上官桀、桑弘羊有交情,燕王也曾就苏武为国立功之事多次向皇帝申诉过,苏武的儿子又参与谋反,因此廷尉上奏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这个奏章压下,只免除了苏武的官职。 几年以后,昭帝去世,苏武因曾以原来的二千石的身份参与朝臣迎立宣帝的计谋,被赐给关内侯的爵位和三百户的食邑。过了很长时间,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苏武熟悉过去的典章制度,奉命出使不辱使命,昭帝生前常常提到这些。宣帝立即征召苏武在宦者署听候命令,苏武多次进见宣帝,又任右曹典属国。因为苏武是以有节操著名的老臣,宣帝命令他每逢初一、十五入朝,给予祭酒的尊号,非常优容、尊宠他。 苏武所得的赏赐,全部赠送给兄弟和老朋友,家里不蓄积财产。皇后的父亲平恩侯许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王无故和乐昌侯王武、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苏武年事已高,儿子苏元又犯罪被杀,宣帝很可怜他,就询问左右大臣:“苏武在匈奴那么长时间,难道没有生子?”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当初从匈奴动身回来时,我的匈奴族妻子正好生下一个儿子,叫苏通国,刚好有音信传来,希望能通过使者用财物把他赎回来。”宣帝同意了。后来苏通国随使者回来,宣帝任命他为郎。又任用苏武的侄子为右曹。苏武终年八十多岁,于宣帝神爵二年病死。 宣帝甘露三年,单于开始入塞朝拜汉朝皇帝。宣帝思念那些辅佐自己的大臣的美德,便令人在麒麟阁上画上他们的形体相貌,并注明他们各自的官职、爵位和姓名。 三、表达交流(13分) 11.下面是介绍《苏武传》的一段文字,但有些句子在语法、用词、标点上存在问题,请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