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全国金太阳联考新高考模拟试卷(二十五)化学试题

2021届全国金太阳联考新高考模拟试卷(二十五)化学试题

2021届全国金太阳联考新高考模拟试卷(二十五)化学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8、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9、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C:12 O:16 Na:23 Zn:65Ni:59第Ⅰ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高性能分离膜可用于海水淡化B. 用来制防弹汽车车窗的氧化铝透明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 厕所清洁剂,肥皂,厨房清洁剂等生活中的常用品的碱性依次增强D. 袋装食品中经常放有含硅胶、无水氯化钙、还原铁粉等小包,它们所起的作用相同【答案】D【解析】【详解】A.高性能分离膜可有选择地使粒子通过,可用于海水的淡化,故A正确;B.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有先进陶瓷、非晶体材料、人工晶体、无机涂层、无机纤维等,氧化铝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正确;C.厕所清洁剂主要成分为HCl,显酸性,肥皂、厨房清洁剂的主要成分为强碱弱酸盐,显碱性,厨房清洁剂水解程度更大,碱性更强,所以厕所清洁剂,肥皂,厨房清洁剂等生活中的常用品的碱性依次增强,故C 正确;D.包装食品里常有硅胶、无水氯化钙为干燥剂,还原铁粉具有还原性可防止食品被氧化变质,其作用不相同,故D错误;故答案为D。

2.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等体积的CO2和CO,分子数目均为N AB. 常温下pH=12的NaOH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为10-12N AC. 标准状况下,22.4L的H2和22.4L的F2混合后,气体分子数为2N AD. H2O(g)通过足量Na2O2(s)充分反应,固体增重bg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bN A/2【答案】D【解析】【详解】A.未指明温度和压强,若二者所处温度和压强不同,等体积的CO2和CO所含分子数不同,且体积、物质的量均未知,也不能确定分子数目,故A错误;B.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微粒数目,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22.4L的H2和22.4L的F2混合后二者反应生成2molHF,但是标况下HF不是气体,故C 错误;D.根据方程式2H2O+2Na2O2=4NaOH+O2可知,固体增重质量即为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固体增重bg时参与反应的水的物质的量为b2mol,根据方程式可知转移的电子为b2mol,数目为b2N A,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睛】HF、NO2、SO3(常温液体,标况固体),CHCl3、CH2Cl2、Br2以及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类等物质,在标准状况下均不是气体,做题时要注意判断。

3.下列做法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 B C D验证浓硫酸具有脱水通过对照实验说明官能团对有制取Cl2电泳实验证明Fe(OH)3性和强氧化性机物的化学性质起绝对作用胶体粒子带电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详解】A.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后可使蔗糖变黑,C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溴水褪色,可验证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故A正确;;B.苯环和甲基都不是官能团,故B错误;C.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浓盐酸可以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故C错误;D.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应在负极聚集,故D错误;故答案为A。

4.已知a、b、c的分子式均为C9H10O2,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c都能与Na反应产生H2B. a、b、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C. b与c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缩聚反应D. c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和二氯代物分别为3种和4种【答案】B【解析】【详解】A.物质a中既不含羟基也不含羧基,不能与Na反应生成氢气,故A错误;B.苯环、C=O均为平面结构,单键可以旋转,所以a、b、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故B正确;C.b只含一个羟基,c只含一个羧基,一个b分子只能和一个c分子反应,不能脱水缩合,故C错误;D.c苯环上有3种环境的氢原子,一氯代物有3种;二氯代物有如图所示6种,、(数字表示另一个氯原子的位置),故D错误;故答案为B。

5.短周期W、X、Y、Z、Q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W和Z位于同主族。

已知W的氢化物可与Q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多种化合物,且Y、Q形成一种共价化合物,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与Z单质反应产生常见的还原性气体单质E.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X、Z的最高价氧化物相互化合,生成的产物可用作木材防火剂B. Y、Q形成的化合物是强电解质C. 一定条件下W可以置换Z,说明单质的氧化性W>ZD. X的原子半径是五种元素的原子中最大的【答案】C【解析】【分析】短周期W、X、Y、Z、Q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W和Z位于同一主族,W的氢化物可与Q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多种化合物,则W是C、Q是Cl元素,该反应为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W和Z位于同一主族,则Z为Si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与Z单质反应产生常见的还原性气体单质E,E应为氢气,X为Na元素,Y原子序数大于X且Y、Q形成一种共价化合物,所以Y为Al元素。

【详解】A.Na2O和SiO2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用于制备木材防火剂,故A正确;B.Y、Q形成的化合物氯化铝,氯化铝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故B正确;C.C可以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还原硅元素生成Si单质,该反应说明C的还原性大于Si,故C错误;D.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至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所以Na元素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半径最大的,故D正确;故答案为C。

6.2019年2月27日,科技日报报道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创新性地提出锌碘单液流电池的概念,锌碘单液流电池中电解液的利用率达到近100%,进而大幅度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电池放电时电路中电流方向为B→b→a→AB. M为阴离子交换膜,N为阳离子交换膜C. 如果使用铅蓄电池进行充电,则a电极应连接铅蓄电池中的Pb电极D. 若充电时C区增加的离子数为2N A,则A极增重65g【答案】D【解析】【详解】A.放电时,Zn被氧化成Zn2+为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即从A→a→b→B,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为B→b→a→A,故A正确;B.放电时,A为负极,为平衡电荷,C区的氯离子需要流向负极,所以M为阴离子交换膜,钾离子要流向正极,即B区,N为阳离子交换膜,故B正确;C.充电时,A区锌离子要被还原成锌单质,为阴极,需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铅蓄电池中的Pb电极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故C正确;D.若充电时C区增加的离子数为2N A,说明有1molK+迁移到C区,1molCl-迁移到C区,即电路中转移电子1mol,A极反应为Zn2++2e-=Zn,转移1mol电子生成0.5molZn,增重32.5g,故D错误;故答案为D。

7.用0.1mol·L-1NaOH溶液滴定20mL0.1mol·L-1H2SO3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K a2(H2SO3)的数量级为10-8B. 向X点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溶液,2-3-3c(SO)c(HSO)的值增大C. 若将n(NaHSO3)与n(Na2SO3)=1:1混合,对应的点应在Y、Z之间D. 图中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W<X<Y<Z【答案】C【解析】【分析】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40mL0.1mol/LH2SO4溶液,由于H2SO3是二元酸,滴定过程中存在两个化学计量点,滴定反应为:NaOH+H2SO3=NaHSO3+H2O,NaHSO3+NaOH=Na2SO3+H2O,完全反应需要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为40mL,结合溶液中的守恒思想判断分析。

【详解】A.K a2(H2SO3)=2-+3-3(SO)(H)(HSO)c cc,据图可知当c(SO32-)=c(HSO3-)时溶液pH=7.19,即c(H+)=10-7.19mol/L,此时K a2(H2SO3)= c(H+)=10-7.19,故A正确;B.()2-a2233-+3(SO)=(HSO)H)SO(Hcc cK,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溶液碱性增强,c(H+)减小,所以该比值增大,故B正确;C.当滴入30mLNaOH溶液时,溶液中的溶质恰好为等物质的量的亚硫酸氢钠和亚硫酸钠,据图可知此时溶液显碱性,所以SO32-的水解程度>HSO3-的电离程度,所以c(SO32-)<c(HSO3-);根据滴定过程发生的反应可知,随着NaOH加入的量增多,c(SO32-)变大,c(HSO3-)减少,Y点c(SO32-)=c(HSO3-),则当c(SO32-)<c(HSO3-)时,对应Y点之前的某个点,故C错误;D.酸或碱的电离抑制水的电离,盐类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所以当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2SO3时水的电离程度达到最大,再未完全反应之前,随着NaOH的滴入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所以水的电离程度W<X<Y<Z,故D正确;故答案为C。

【点睛】解决有关滴定曲线的问题时,关键是理清滴定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根据滴入溶液的量来判断溶液中的溶质情况,再结合电离、水解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