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力的合成》说课稿

《力的合成》说课稿

《力的合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力的合成》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内容.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在高中已学习位移、加速度等矢量,学习了力的图示和三种基本性质力,这些都对本节内容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进一步介绍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这是矢量运算的工具,同样是高中物理的基石。

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工具。

后续课的学习中,对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平衡、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这节课前接三种常见的力,后启力的分解和力学的一些重要定律的应用,因此这节课在物理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从力作用的等效性来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
(2).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它是矢量运算的普遍规则;
(3).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知识求共点力的合力;
(4).知道合力大小和分力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培养学生根据要求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等效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交流的合作精神,在交流合作中发展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如下: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1.通过实例,理解分力、合力、力的合成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索“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

难点:1.探索“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的过程。

2.“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高中物理中有10 个物理量是矢量,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合成的工具,因此也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接受平行四边形定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就要让学生亲自实验探索,这是实践出真知的要求,也是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也最符合学生接受物理知识、认识规律的方法。

但考虑到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教学,这样,既让他们主动参与实验探究的过程,又使课堂教学紧张而有序,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制定步骤;动手操作;记录数据;画出两个分力及合力的图示;启发比较得出结论。

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严谨认真、团结协作的科学态度。

为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实验过程,既有利于学生直观的观察,又便于学生与自己的实验过程对比,从而突破教材的难点和重点;在知识的应用这一环节,启发学生注重总结,让他们学会学习。

(二)学法:学生要学好物理,我认为必须具备以下三点,一是兴趣,二是必要的物理素质,三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课堂提问,启发思考,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懂得相互学习,相互协作。

在探究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实验的方法,如作用效果相同怎样显示,怎样确定力的方向,以疑启思,培
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给学生处理实验并得出结论的方法,如合力与分力关系的二者图示,培养他们必备的物理素养。

通过实验探究,作用点的纪录,方向的确定,大小的读数,及平行四边形正确的作法,重在让学生弄懂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出的过程而不在于得出一个结果,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在作图、习题过程,注意总结,强调规范,无不体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事先准备好一桶水,用来创设一个等效替代的情景。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图钉(若干)、钩码(若干)、橡皮筋、细绳套(两根)弹簧秤(两只)、三角板、铅笔导入新课
由小实验设置情景:两个女同学共同把一桶水提起来,然后再让一个男同学单独把水提起来•都使水桶保持静
止状态。

分析两种情况下水桶的受力情况并画出力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F与F1、F2是什么关系?引出力的等效替代关系,得
出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教学中渗透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

让学生思考、列举生活中和教学中遇到的利用等效替代来解决问题
的例子,加深对等效替代思想的理解。

通过设问:在提水的例子中两个女同学用的力与一个男同学用的力
在大小和方向上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引出下一个环节:探究活动
上面的例子里F与F1、F2的大小和方向存在怎样的关系?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猜想,并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去验证你的猜想。

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可用钩码模
拟水桶,两个弹簧测力计可分别读出F与F1、F2的大小。

通过得到的数据,使学生认识到
合力与分力不是简单的代数和的关系,似乎还和夹角有关。

提出问题: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与这两个力的大小、方向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进入下一个活动环节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如何进行实验?学生面对器材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

此时教师首先演示互相垂直的两力
的合成,为学生的探究作铺垫。

然后让学生讨论: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怎样保证合力与分力等效
3•力的大小怎样知道4•力的方向怎样确定
对四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开始清晰起来。

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合作,记录合力、分力大小,及它们的方向。

并让每一组同学在白纸上作出分力和合力的图示,教师巡视解惑。

完成后建议学生用虚线把合力箭头端分别与两分力箭头端连接,或许能得到什么启示。

让学生猜想力的合成会满足什么规律?
猜想: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作出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