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问题》说课稿
说课人:王晓燕说教材:
1、说课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纳税问题》的内容。
2、教材分析
纳税是在学习了百分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主要内容是通过纳税的意义、常见税种和应纳税额等知识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纳税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使学生掌握有关纳税的一些知识,是本节课教学重要的现实作用,这也是把纳税知识编入小学教材的重要原因。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明确纳税的意义、理解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了解常见税种。
(2)、能力目标:能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正确地计算应纳税额。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的意义和应纳税额的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常见税种。
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创设法,引起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
2、将教学内容由“静态”演变成“动态”效果。
3、师生双向互动教学法,师生之间的愉快交流令学生体会到教师跟学生是一种平等关系,互相尊重的关系,更是他们学习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
”在教学中兼用愉快教学法,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
学法:根据本班学生总体上心理素质偏弱,实践能力较低,以个人开展各种活动有些困难,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索、讨论、实践。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去进行各种税种的调查,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将有关数据记录下来。
这不仅为学习新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更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二、设疑激趣,情境引入
[设计意图:对于“纳税的意义”这一重点内容的设计我作出了这样的考虑;不要脱离实际力求体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到所学习的内容在生活中具有广泛作用,有利于提高他们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在此我创设了一个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问题学习情境。
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
用“疑”产生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是展开自主学习。
三、新课教学
1、了解纳税的意义。
(1)通过上面的情境,可能有的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①什么是纳税?
②为什么要纳税,等这样的问题。
如: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国家用收上来的税款做什么?为什么要纳税等。
(2)合作交流,汇报结果教师最后小结:纳税是根据各种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各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用收上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如果你是一个应该纳税的人应该怎么办?(学生说出“主动纳税”的答案。
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
)
[学生通过对教师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索和讨论,从中感悟到纳税的重要意义。
同时使学生的主体精神也得到良好的培养。
]
2、对于难点,这就要结合课前的调查准备,全班交流讨论,让学生说说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行业要缴纳哪些种类的税。
这时我运用实例作适当的解释,主要让学生理解常见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几类。
同时让学生理解: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3学生通过“做一做”中计算应纳税额的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
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
四、课外拓展以“培养纳税意识,从我做起”为题把你所学到的纳税知识,向周围的人宣传纳税意识。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预计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纳税的有关知识,并且在主体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将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对数学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