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必刷题《从粒子到宇宙》

2020年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必刷题《从粒子到宇宙》

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必刷题《从粒子到宇宙》(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 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排斥力B. 用鼻子嗅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表明分子在运动C.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轻小物体说明分子间有引力D. 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没有间隙2.(2019·泰州)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的实质就是创造了电荷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其中恒星是绝对不动的C.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3. (2019·铜仁)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水中放糖后变甜B. 起风后灰尘漫天飞舞C. 鸭蛋腌制后变咸D. 食品垃圾腐烂后臭气熏天4. A. 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B. 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是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可得出( )A. 小球A一定带正电B. 小球B带正电C. 小球B可能不带电D. 小球A可能不带电5. (2019·宿迁)对于粒子和宇宙,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下列相关结论正确的是()A. 质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B.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C. 宇宙是有边界无层次的天体D. 光年是时间单位6. (2019·广东)如图是锂(Li)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锂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锂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C.锂原子的质子数是电子数的两倍,所以锂原子带正电D.锂原子失去电子后带负电7.(2019·南京)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B.杨絮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C.电子、原子核、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D.“地心说”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8. (2019·山西)小亮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如图)。

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两气球带了电B. 摩擦的方法使气球分子发生转移而带电C. 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D. 两气球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9.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所示),发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张开。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子B. 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得到电子C. 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异种电荷D. 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向橡胶棒转移10.(2019·绵阳)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F斥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知: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 )A. 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B. 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C. 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D. 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11. 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日本和加拿大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得,他们发现了中微子振荡,表明中微子具有质量。

下列关于微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 电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C. 中子和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D. 中微子是运动的12. 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原子是实心球体;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

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a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a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绝少数a 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如图所示。

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3. (2019·山西)山西老陈醋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以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著称于世。

小明周末参观醋厂,远远就闻到了浓郁的醋香,这是现象,这种现象说明。

14. (2019·吉林)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__ _电,验电器是利用了___ 的规律制作的。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通过摩擦使电子在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发生了_ __。

15. (2019·辽阳)如图所示,干燥的秋天,脱下毛衣后,用手臂靠近小泡沫块,泡沫块就会粘满手臂,这是因为干燥的手臂与毛衣__ _后带电,而带电体具有_ __的性质。

若手臂带负电,用手臂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则金属球与手臂之间的瞬间电流方向是_ __(填“手臂到金属球”或“金属球到手臂”)。

16. (2019·烟台)小明同学将左右手的各一根手指分别插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玻璃杯中(如图甲),过一会儿两手指的感觉不相同;再把这两根手指拿出同时插入盛有温水的玻璃杯中(如图乙)、这时两手指的感觉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拿出手指,用滴管分别向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同时小心地滴入一滴红墨水(如图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前一个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后一个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用如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

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 __(选填“A”或“B”)瓶。

根据__ _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

若实验温度分别为10℃,②4℃,③20℃,④30℃。

则在__ _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

18.以下是课本上的几个小实验,请根据要求填空:(1)如图a,在比较水和酒精混合前后总体积变化的实验中,在玻璃管中应先注入__ _(选填“水”或“酒精”);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__ _(选填“粗”或“细”)的长玻璃管。

(2)如图b,是一个简易验电器,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铝箔条的一端时,铝箔条会偏转,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__ _的本领。

19.如图所示,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合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

银河系发光部分的直径约7×104L.y.,最大厚度约为1×104L.y.,像一个中央凸起四周扁平的旋转铁饼。

银河系中有大约2×1011颗恒星,太阳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

恒星彼此之间相距很远。

离太阳最近的比邻星也有 4.3L.y.之遥。

太阳也是一个发光星体,它实质上是一个热气体(严格说是等离子体)球,由里向外分别为太阳核反应区、通讯卫星对流层、太阳大气层。

(1)L.y.是表示(选填“时间”、“温度”、“质量”、“密度”或“长度”)的单位。

(2)地面上的物质通常是以、、三种状态存在,而太阳上的物质通常是以态存在的。

(3)若银河系发光部分的体积约为4×1012(L.y。

)3,则银河系中恒星的密度为颗/(L.y。

)3。

三、解答题(每空2分,共41分)20.把两段铅柱的端面磨平,将磨平的端面相对,用力压紧,如下图甲所示;同时往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5min后的情形如图乙所示。

由以上两个实验,你分别能得出的结论是:(1)___ _。

(2)___ _。

21.静电复印技术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如图所示是利用身边的素材来简单模拟静电复印原理的示意图。

请依据图示及操作步骤,结合“人作为导体可以将电荷导走”的知识。

简要说明其操作意图。

A. 找一块塑料板,用丝绸快速摩擦整个板面B. 用干燥的手指在塑料板上写一个“大”字C. 将塑料板平放,上面均匀地撒上一层干木屑,再将塑料板缓慢竖起,随着静止在塑料板上木屑的滑落,一个“大”字就在塑料板上显现出来了【操作意图】A. 通过摩擦使塑料板___ ;B. 借助人体将“大”字部分的电荷_ __;C. “大”字部分的干木屑滑落是因为_ __,其他部分的干木屑被吸引是因为__ _。

22. 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自1897年汤姆孙发现电子后,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如图(a)所示],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1)卢瑟福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如图(b)所示,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A.建立模型的过程B.得出结论的过程C.提出问题的过程D.验证证据的过程(2)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中,原子核位于原子的,虽然占有的体积很,但它几乎占据了原子的全部质量.(3)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卢瑟福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些被弹了回来的α粒子是因撞击到质量较大的某种粒子而返回的,这种粒子最可能是()A.核外电子B.原子核C.原子核或核外电子D.夸克23.如图所示,根据粒子和宇宙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中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的热水,另一杯是5℃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在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 ____。

(2)如图2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部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 __。

(3)往装有50cm3水的量筒中注入50cm3的酒精,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______(填“等于”或“小于”)100cm3.这说明___ ___。

24.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做法如图: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__ 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2)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_ __.25.小明在“探究影响同种电荷间作用力的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他将两个带正电荷的通草球,分别固定在底座上,悬挂在细绳下,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请你解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三幅图共同反应的规律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