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

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

第一章概述1.1项目名称XX县2009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具体项目为:本工可包括农村公路10条,累计建设里程17.7km,具体包括:1、前泊庄-寨,起自前泊庄村南,路线向南,终于寨,建设里程2.2 km;2、106线-马回台,起自G106,路线向南,终于马回台,建设里程0.9 km;3、虎路-村,起自虎路,路线向东,终于村,建设里程1.0 km;4、东逍遥-千武路,起自东逍遥,路线向东,终于千武路,建设里程1.6 km;5、县界-武家村,起自XX武强界,路线向南,终于大王家庄,建设里程3.1 km;6、后律寨-吕屯,起自后律寨,路线向东,终于吕屯,建设里程2.2 km;7、040线-葛庄,起自葛庄村东,路线向西,终于庄村东,建设里程3.0 km;8、太古-邱庄,起自太古,路线向南,终于邱庄,建设里程2.0 km;9、马回台-北村,起自马回台村南,路线向南,终于北庄村西,建设里程1.1 km;10、106线-王泊庄,起自G106,路线向西,在韩庄镇村北路线北折,终于王泊庄村东,建设里程0.6 km。

1.2承办单位概况XX县2009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华泽工程勘测设计承办。

华泽工程勘测设计最早成立于1962年,目前拥有设计、咨询、工程设计、工程测量、工程勘察设计招标代理资质等7项资质,是一个集工程测量、勘察、咨询、规划、设计于一体的综合性咨询公司,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配套、装备精良。

现有职工6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8人(正高4人、高工20人、工程师21人,助工14人),全国注册咨询师6人,全国注册造价师2人,全国注册建筑师5人,全国注册结构师4人。

先后获得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1项;省科技成果证书1项;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1项。

1.3项目背景近几年,XX县国省干线实现了快速发展,县道状况基本良好,道路主框架改造基本完成。

但乡村公路存在建设年代早,技术标准低,超期服役路线多的问题,2003-2008年享受国家补助路线相对少,许多农村公路通而不畅,已不适应文明生态村创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国家政策将向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

XX县把农村公路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乡村公路建设上来,加快乡村公路建设进程。

按照XX县农村公路“十一五”建设规划,争取在2009-2010年期间基本实现村村都有一条好路的目标。

1.4编制依据本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1)冀交公路[2008]45号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前期管理工作的通知》2)交通部1988年颁布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方法》及1996年12月《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讨论稿)3)《投资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指南》4)《饶阳县十一五公路网规划》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6)《公路路线设计规》(JTG D20—2006)7)《公路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8)《公路工程估算指标》9)调查收集的相关区域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及自然条件等资料。

10)调查收集的相关区域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及自然条件等资料。

1.5项目提出的过程、理由及意义乡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运输渠道,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和谐XX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乡村公路建设,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条件,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容;既是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又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必须从XX县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新时期乡村公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为进一步改善乡村公路状况,促进XX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XX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迅速掀起乡村公路建设高潮,实现村村通好路的目标。

上述农村公路改造项目都属于修建时间早,破损严重,超期服役,制约村村通好路目标的路线,且都是近几年人大多次提出建议要求重建的路线,上述项目的完成必将改善行车条件,完善农村公路网,促进地域的经济发展。

综合拟建项目的使用功能,并结合区域社会经济、综合运输网络、公路网、XX县经济发展规划,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公路改造项目是饶阳县农村交通状况和通行条件的需要,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步骤与关键环节。

2)农村公路改造项目是饶阳县公路路网规划的需要。

3)农村公路改造项目的建设是适应交通量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现状、发展及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现状2009年XX县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共10个,涉及7个乡镇,总里程17.7公里,解决通油路建制村10个。

2009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建设计划如下:2009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项目表表2-1因为拟建项目全部位于XX县境,根据项目的使用功能,本报告确定研究区域为XX县。

2.2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2.2.1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现状1、市概况及社会经济现状市地处华北平原,位于省东南部,北距首都北京和北方重要商埠天津各250公里;南接、煤炭钢铁基地;西离省会国际机场100公里;东去渤海之滨黄骅港、滨州港各180公里,属环渤海、环京津重要开发开放地带,辖一区二市八县,总面积8815平方公里,2006年总人口424万人。

农副产品丰富,是省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所辖市县区中有7个是国家粮食基地县,有6个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县。

历代贡品深州蜜桃远近闻名,阜城鸭梨远销海外,饶阳、景县、XX等县的蔬菜一年四季畅销京津及东北各地。

2006年全市粮食总产量317.86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8.39亿元。

矿产资源丰富。

一是石油,初步查明的储量为3000多万吨;二是地热,具有良好的地下热储条件,地温梯度值3.16℃/100米;三是矿泉水,仅在深州市郊区周围就有33平方公里的地下矿泉水,储量达3亿立方米。

工业门类齐全,初步形成了以化工、纺织、轻工、建材、食品、机械、医药、冶金等为支柱行业,以大中型企业为核心,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开放型工业体系。

主要工业产品有原煤、石油、钢材、水泥、化肥、电机、棉纱、服装、饮料、染料、化学制品、水泵、暖气片、保险柜及工艺品等,有相当一部分产品是国优、省部优产品,在国外享有盛誉。

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9.64亿元。

丝网、玻璃钢、工程橡胶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已具雏形。

2006年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46.99亿元,2001~2006年年均增长11.32%,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98.4亿元、283.79亿元、164.7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928元。

市主要年份社图2-1 项目影响区示意图会经济指标发展情况见表2-2。

表2-2市主要年份社会经济指标发展情况表注:1、表中数值部分数据均为当年价格。

2、表中数据摘自《新五十年》、2000-2007年《经济年鉴》、2006-2007年《经济统计年鉴》。

3、表中GDP指数1978年=100,GDP平均增长率按“水平法”计算。

图2-2 市2001~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由图2-2和表2-2可以看出,市虽然经济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但是经济总量仍就较低。

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三次产业比例由1990年的36.5:42.3:21.2变化为2006年的18.0:51.9:30.1。

2、XX县概况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XX县位于市东北部,东通过宁武线与景县相接,东北部通过武千线与阜城、接壤,过武馆线与枣强县接壤,通过国道106与桃城区接壤,北通过石黄高速武强至XX连接线与武强县相临。

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总面积为830.1 km2。

2006年末总人口为31.3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27万人。

城区面积12km2。

XX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增强,农村经济快速增长。

全县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高梁、红薯等,经济作物以梨、棉花、花生、芝麻、辣椒、蔬菜为主,各类蔬菜面积21万亩,日光温室大棚7000多个。

全县发展农业龙头企业50家,投资超千万元的7家。

三年累计完成植树40万亩2600多万株;建成肉奶牛养殖小区8个,肉奶牛存栏16.8万头以上。

外出劳务人员达4.2万余人,收入超过3亿元。

XX工业经济蓄势待发,特色产业初步聚合。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质量大幅提升,总产值达12.3亿元。

谋划建设了县城新区、冀衡循环经济工业园、虎牌工业园、桥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桥头金属橱柜产业基地和硬木雕刻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一区四基地”的工业发展格局。

2006年XX县地区生产总值为27913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为110680万元,第二产业为100335万元,第三产业为68121万元。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981元。

2001~2006年年均增长7.36%,XX县主要年份社会经济指标发展情况见表2-3。

表2-3XX县社会经济指标发展情况表注:1、表中数值部分数据均为当年价格。

2、表中数据摘自2007年《经济统计年鉴》。

3、表中GDP指数1978年=100,GDP平均增长率按“水平法”计算。

图2-3 XX县2001~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2.2.2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1、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市“十一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先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入实施以工强市、开放兴市和特色立市战略,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调优调高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进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确保社会稳定,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十一五”期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努力实现全市工业化由初期向中期、经济发展由“伴随性增长”向“跨越式增长”转变;推进现代农业、特色工业和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主骨架,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到2010年,把我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活富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成为南厢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经济发展。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万元左右。

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

2、XX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十一五”时期,XX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深入推进“一三四四”总体发展思路的深度实施,把握跨越发展主题,强化工业经济核心,突出项目建设主线,打牢环境建设保障;确保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