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全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a4)
最全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a4)
3、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完成表格三)
注意事项
1、实验时,将有关器材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使蜡焰、凸透
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怎样找像:当成实像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时,光屏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
表格一:成实像时(f=
cm)
像的性质 倒立、缩小的像 倒立、放大的像 倒立、等大的像
实验记录:
L1灯两端电压U1 L2灯两端的电压U2 L1、L2两端总电压U 电压(伏)
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测串联电池组的电压:
取三节干电池,分别测出每节电池的电压。再将这三节干电池按图 1 串联成电池组, 测出串联电池组的电压,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到表 1 中。分析串联电池组的电压跟各节干 电池电压之间的关系,写出结论。
器 材:
实验步骤与记录: 一、测干电池并联时的电压关系。 将两节相同的干电池按图 2 并联组成电池组,用电压表测这个并联电池组的电压,将 测量数据填入表 2 中。分析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池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写出结论。 表 2:并联电池组的电压
干电池Ⅰ的 干电池Ⅱ的 并联电池组的 电压(V) 电压(V) 电压(V)
的
相等.
4.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
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
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
.
四、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
在
进行,现象更加明显.
的,所得结论也是
. 做该实验时最好是
五、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
。
③在 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
。
④水
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 不变。
⑤移走酒精灯,
停止。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值(℃)
实验结论:
①沸腾是在液体
和
同时进行的
现象。
②水在沸腾时,温度
。
编号:8s-10-113
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2、两个桌子紧紧并在一起,一个人在其中一个桌子上轻轻敲一下,另外一个人耳朵贴在 另一个桌子上听。
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桌子分开时,
声音,桌子并一起的时候
。
实验结论:声音通过
以
的形式向远处传播。
实验结论:
。
编号:8s-3-21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报告
班级:
实验人:
组次: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图2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研究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按右图将 L1、L2 组成并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 L1 两端的电压 U1,灯泡 L2 两端
的电压 U2,A、B 两点之间的总电压 U。
要求:在下面三幅电路图中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
1、提出问题:
2、猜想或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
探究 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的关系:
考虑让人与声源的距离相同,使声源的振幅不同, 看在声源的振幅大小不同时,听声音
响度大小的情况怎样?
探究 2)响度与人离声源距的离大小关系
考虑让声源的振幅相同,使人离声源距离不同,看在人离声源的距离大小不同时,听声
大了);2)与听众的距离
一些。
编号:8s-4-39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1、提出问题: 2、猜想或假设:
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报告
班级:
实验人:
组次:
4、进行实验:
(1)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 ENF 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 ON 垂直于镜 面;
(2)让一束光沿某一角度射到 O 点,经过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 EO 和反射光 OF 的径迹; (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量出 NO 两侧的角 i 和角 r,填入表中; (5)把纸板 NOF 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能看到反射光线。
,声音的
。
探究 2)的实验过程与上类似
结论是:声源的振幅相同时,人离声源的
,人听到的声音
。
5、自我评估:
这两个结论经得起验证。如,我们要让铃的声音很响,我们可以
去打铃;汽车鸣
笛,我们离汽车
,听到的声音越响。
6、交流与应用
如果我们声音小了,听众可能听不见我们的说话声,我们可以考虑:1)让说话的声音大
一些(声带的
实验报告
班级:
实验人:
组次: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实像和虚像的认识,收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数据和资料
2、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并从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凸透镜 蜡烛
光具座 火柴 刻度尺
实验步骤
1、估测凸透镜焦距 f =
cm
2、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实验数据(完成表格一、二)
。
②改变两种颜色的深浅程度,当陀螺快速旋转的时候,观察纸板上颜色的变化。
③照①②的方法可实现绿蓝、红绿两种色光的混合
。
(2)颜料的混合
①用两支毛笔分别蘸上红色水彩,蓝色水彩在白纸上混合时观察白纸上呈现的颜
色
。
②二者的比例不同时混合观察白纸上呈现的颜色
。
③用同样的方法实现绿蓝、红绿两种水彩在不同比例时混合的情况。
混合,观察板上的颜色。
(2)得到单色颜料和实现颜料的混合方案。
拿红、蓝两种水彩作单色颜料,拿毛笔将二者在白纸上混合以实现颜料的棍合。
同学们设计出实验方案,接着进行实验:
(1)色光的混合
①在白色圆形硬纸板的一面上用蜡笔分别涂上红蓝两种颜色,把它安装在陀螺上,使陀
螺快速旋转,造成色光的混合,观察纸板上的颜色
实验报告
班级:
实验人:
组次:
实验目的:
器 材:
实验步骤与记录:
测量串联电路中 a、b、c,三处电流强度(图一) (1)测量电路图中 a 处电流,如(图二)所示。 (2)测量电路图中 b 处电流,如(图三)所示。 (3)测量电路图中 c 处电流,如(图四)所示。
记录:
测量处
a
b
c
电 流(A)
结 论:
编号:8s-11-116
[结果]
通过探究活动,我们明确了以下两点:
①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原色不同
颜料的三原色为
,而色光的三原色为
。
②它们混合的原理不同
颜料的混合原理是:两种颜料混合色是它们都能
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两种
颜料吸收掉了。色光的混合原理是: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了另一种颜色。
编号:8s-7-66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
入射角 α
反射角 γ
1
2
3
3、实验结论:
编号:8s-5-4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报告
班级:
实验人:
组次: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或假设: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1.在桌面上平铺一张 16 开的白纸,在白纸的
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
音响度大小的情况怎样?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选一只鼓,在鼓上放一小纸屑,让人离声源的距离 0.5 米(不变)
(1)第一次轻轻地敲击一下鼓,看到小纸屑跳起( 厘米),听到一个响度不太大的声音;
(2)第二次重重地敲击一下鼓,看到小纸屑跳起( 厘米),听到一个响度很大的声音。
结论:人离声源的距离相同时,声源的
温度。
(2)等海波的温度接近熔点时,稍减慢加热速度。注意观察海波的变化:试管壁开始→
海波逐渐
温度
海波全部熔化后温度
。
实验现象:
(1)开始加热时,海波物态
,温度计示数逐渐
(2)在一定的
海波开始融化,熔化过程中
数
,海波处于
态。
(3)当海波全部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
。
热,但温度计示
实验结论:
编号:8s-9-87
编号:8s-1-12
声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组次: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2、猜想或假设: 3、进行实验与记录、收集证据
各组可以自由选择 3-4 样来进行实验。在做每一个实验时,全组成员要全员参与,组内 一个同学(可轮流)使某个物体发出声音,其它同学要仔细观察物体发声时及不发声时看到 的现象并及时做好记录,最后得出结论。仔细观察时要注意什么?(听:有没有声音;观察: 看、摸一摸等)
实验目的:
水的沸腾
实验报告
班级:
实验人:
组次: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
,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
插入
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观察记录:
①水温在 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
,有少量
气泡
。
②水温在 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
实验器材 发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