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四章
第 18 页
第 1 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4.动作行为的知觉理论
动作行为的知觉理论由巴甫洛夫创立,该理
论认为,知觉是知觉者借助动作行为习得的活动及在活动中习得
的经验影响和指导着的知觉活动。活动以及由动作行为而导
致的学习经验对知觉活动来说是重要的。
第 19 页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02
知觉的基本特性
第1 页
普通心理学
第4章 知 觉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1 单知击觉此的处一添般加概文念字内容 2 单知击觉此的处基添本加特文性字内容
3 单知击觉此的处组添织加和文识字别内容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01
知觉的一般概念
• 知觉的定义 •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加工 • 知觉的分类 • 知觉的活动过程
第 1 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第 14 页
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空间知觉是后天习得的条 件反射,是由视觉、触觉、动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
① 形状知觉
靠视觉、触觉和动觉判断事物的形状。
② 大小知觉
靠视觉、触觉和动觉判断事物的大小。
③ 深度知觉
判断物体的距离及物体不同部分之间的相对 距离,即距离知觉和立体知觉;
第 2 节 知觉的基本特性
三、知觉的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论观看距离如何,人们仍倾向于把
物体看成特定的大小。为了准确知觉事物的大小,常常依赖过去的经验, 知觉的大小恒常性既来自天生,也来自经验。
形状恒常性:尽管观察物体的角度发生变化,但是,对物体形状的
知觉不受视网膜像形状改变的影响。
明度恒常性:尽管照明的亮度改变,但人们仍倾向于把物体的表面
第 1 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4.知觉的选择性注意
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的感觉对事物各个属性知晓得越丰富、
详细,对事物的整体知觉得越完整而准确。但知觉常常只占用感
觉到的信息的一小部分,因此,知觉常常出现变化, 选择性注意。
第 11 页
第 1 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第 12 页
二、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加工
知觉直接依赖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特性,例如,物体颜色和明度的知觉依赖于光的波 长与振幅,音调和音响的知觉依赖于声波的频率与声压水平,形状知觉依赖于物体的原始特征和
感觉和知觉的不同点:其次,二者产生的性质不同。
第8 页
感觉 知觉
感觉是介于生理和心理之间的活动过程,主要来自各种感觉器官的生 理活动和刺激信息的物理特征,不需要或很少需要已有知识经验的参与, 相同的刺激信息会引起相似的感觉。
知觉是纯粹心理活动,依赖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人们借助在实践活 动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把当前刺激物认知为现实中存在的事物。如果感知 的事物与过去知识经验没有联系,便不能马上确认为一定的对象。知觉受 个人特点的制约,一个人的知识和兴趣、情绪等都会直接影响知觉的过程。 不同的人对于同样对象的知觉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往往是不同的,甚至同一 个人在不同时间对于同一刺激信息产生的知觉可能不同。
第 2 节 知觉的基本特性
2.知觉中的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从背景中区分出知觉对象,依赖于下列四个条件。
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
分出来就越容易;反之,则越困难。
注意选择规律。当注意指向某个事物时,该事物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他
事物成为知觉的背景。当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时,原来的知觉对象成 为背景,知觉对象发生变化。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03
知觉的组织和识别
• 深度知觉 • 时间知觉 • 运动知觉 • 方位知觉 • 错觉
第 3 节 知觉的组织和识别
第 30 页
一、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是指人们能从三个维度看世界并知觉距离的能力。深度知觉既有习得的部分,又有天生
的部分,视崖研究支持了这个观点。
心理学家格威亚兹通过给婴儿带立体眼镜(戴上这种眼镜人们可以将 一些图看成三维的,把另外一些图仍看成平面的),观察婴儿看不同图时 的头部运动,从而判断婴儿知道“三维”图案的时间。格威亚兹证明,婴 儿的深度知觉出现在4个月大的时候,而且还发现,深度知觉出现的时间 几乎一致,这表明,最基本的深度知觉更依赖于大脑的发育。
第 1 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3.知觉的作用
第 10 页
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相互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
察觉 分辨 确认
觉察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而不知道它是什么。
分辨是把一个事物或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其他属性区别开来。 确认是指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认知觉的对象 是什么,给它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畴。
空间知觉
知觉还有一种特殊形态:错觉,即知觉的映像与事物的客观情况不相符合。
第 1 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第 16 页
四、知觉的活动过程
1.知觉链
知觉链是指组成知觉活动过程的五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人们形成正确知觉所不可或缺的。 (1)外界环境。是指在环境中作为知觉来源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特
征、位置及其分布。 (2)中介物。外界环境中物体的各种属性,通过中介物,如光、空气、
第 1 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一、知觉的定义
1.知觉的定义
第4 页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一个苹果
感觉它的颜色、形状和味道
将它和西红柿分开
第 1 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
映,知觉是高于感觉的感性认识阶段。 知觉并非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客观事物的分
工在头脑中已经储存的信息。这种加工称为自上而下的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
第 1 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第 13 页
三、知觉的分类
根据知觉对象是否属于人,把知觉分为社会知觉和物体知觉。
1.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和自我知觉。
2.物体知觉
物体知觉可以根据知觉水平高低分为一般知觉(单纯知觉)和复杂知觉(综合知觉)。一般知觉中 按在知觉中起主导的感官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触知觉等。复杂知 觉可以根据事物具有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的特性,把知觉区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线条朝向,运动知觉依赖于物体的位移等。对这些特性的加工称为自下而上加工,或称数据驱 动加工。
知觉还依赖于感知的主体,即具体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孤立的眼睛、耳朵和鼻子。知觉 者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爱好,或对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和期待,以及知觉者的一般知识经验, 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知觉的过程和结果。人的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由外部输入的信息,还要加
如果知觉不具有恒常性,那么, 人就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外界环境。
第 2 节 知觉的基本特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 28 页
四、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们对于知觉的对象总是力图以自己的过去经验予以解释,同时用词来标志它,
赋予一定的意义。这一特性又称意义性。
在言语知觉中,知觉的理解性非常明显。 知觉的理解性有助于从背景中区分出知觉对 象,有助于形成整体知觉,从而扩大了知觉 的范围,使知觉更加迅速。
包括
④方位知觉
依靠视、听、触、动、平衡觉等协同活动, 判断物体所处方位(上、下、左、右、前、 后、东、南、西、北)。
第 1 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第 15 页
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就是对客观现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时间知觉也是后天习得的。时间知觉主 要有长短知觉、速度知觉和节奏知觉。
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就是对物体的静止和运动以及运动速度的知觉,是由视觉、听觉、触觉、平衡觉、 机体觉、运动觉等系统协同参与的结果。运动知觉主要由物体真正运动引起,在特定条件下,静 止的物体也会让人产生运动知觉。
析、综合的有机结合。
知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个体知识、经验及各种心理特点的
制约,因此,可能会出现知觉错误的情况。
第5 页
第 1 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2.感觉和知觉的异同点
感觉和知觉的共同点是:感觉和知觉都是人对 客观世界认识的初级阶段,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 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情的主观反映,都是人脑对 刺激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过程。
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
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或知觉的组织性。
如在绘画作品中,对“刮风”现象的体现,一般都通过作 品中的其他事物如倾斜的树枝、花木等来展现。还有另外 一种情况就是,在知觉对象时,即使没有掌握事物的所有
细节,只要具备组成对象的关键组成部分便可形成完整
的感知。如在唱歌时,即使有个别走音现象,但仍然能辨 认出是哪首歌曲。
亮度知觉为不变。
颜色恒常性:尽管物体照明的颜色改变了,人们仍把它感知为原来
的颜色。例如,不论在黄光照射下还是在蓝光照射下,总是把一面国旗知 觉为红色的。
第 26 页
第 2 节 知觉的基本特性
除视知觉外,知觉恒常 性还表现在其他知觉领 域中。
第 27 页
知觉的恒常性在人的生活实践 中具有重大意义。
它使人们得以在变化万千的世界上生活,虽然一个 物体看上去有大小变化和明暗变化,都能按照事物的实 际面貌反映事物。
力、热等传递到人的感觉器官。 (3)刺激物与感觉器官相互作用的过程。 (4)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系统向大脑传递各种外界信息的过程。 (5)大脑对传入到皮层相应透射区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的过程。
第 1 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2.格式塔的知觉理论
格式塔的知觉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威特海默、
考夫卡和苛勒,他们认为,人的知觉具有主动性和组织性,并 总是尽可能地运用简单的方法去“整体”地认识外界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