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说史 第八章 19世纪初期英法的经济学说
西方经济学说史 第八章 19世纪初期英法的经济学说
第八章 19世纪初英法经济学说 19世纪初英法经济学说
本章主要问题
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
人口论,价值、利润与地租理论, 人口论,价值、利润与地租理论,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
萨伊经济学说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三分法”,效用价值论,分配理论,销售 理论
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19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学界的大论战,詹姆斯•穆勒解决李嘉图体 系矛盾的尝试,麦克库洛赫解决李嘉图体系矛盾的尝试
(2)生平与著作
萨伊生于法国里昂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就开始学习商业。 萨伊生于法国里昂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就开始学习商业。随后往英 国伦敦求学,得以目睹英国产业革命的情况,并接触到斯密的经济学说。 国伦敦求学,得以目睹英国产业革命的情况,并接触到斯密的经济学说。 萨伊从英国回到法国后继续经商。法国革命爆发后, 萨伊从英国回到法国后继续经商。法国革命爆发后,萨伊曾热烈地拥护 革命,1792年曾投笔从军 雅各宾派上台以后,他离开军队并脱离革命。 年曾投笔从军。 革命,1792年曾投笔从军。雅各宾派上台以后,他离开军队并脱离革命。 1794年他任《哲学、文艺和政治旬刊》主编。1803年出版了《 1794年他任《哲学、文艺和政治旬刊》主编。1803年出版了《政治经济 年他任 年出版了 学概论》 因该书提倡经济自由, 学概论》,因该书提倡经济自由,反对拿破仑保持关税政策而被禁止重 为此,他被迫重新经商。拿破仑失败波旁王朝复辟后, 印。为此,他被迫重新经商。拿破仑失败波旁王朝复辟后,萨伊回巴黎 重新从事学术研究。1814年他再版 政治经济学概论》 1817年任巴黎 年他再版《 重新从事学术研究。1814年他再版《政治经济学概论》,1817年任巴黎 工艺美术学院工业经济学教授,1828—1830年出版 政治经济学教程》 年出版《 工艺美术学院工业经济学教授,1828—1830年出版《政治经济学教程》。 1830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 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 1830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 萨伊的《政治经济学概论》包括绪论、财富的生产、 萨伊的《政治经济学概论》包括绪论、财富的生产、财富的分配和财富 的消费, 42章 他虽然称颂斯密, 的消费,共3篇42章。他虽然称颂斯密,但实际上完全抛弃了斯密体系中 的科学因素,而把斯密理论中的庸俗因素分离出来并系统化, 的科学因素,而把斯密理论中的庸俗因素分离出来并系统化,建立起了 不同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不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萨伊提出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三分法、效用价值论、生产三要素、 萨伊提出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三分法、效用价值论、生产三要素、 三位一体分配论和销售论等, 三位一体分配论和销售论等,对后来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 的影响。同时,他反对重商主义学说和政策,提倡经济自由主义, 的影响。同时,他反对重商主义学说和政策,提倡经济自由主义,反对 国家干预经济等,使其经济理论也存在明显的反对封建主义的倾向。 国家干预经济等,使其经济理论也存在明显的反对封建主义的倾向。
马尔萨斯在他的价值论基础上解释利润和地租。 马尔萨斯在他的价值论基础上解释利润和地租。
他认为,利润是国民收入中归于资本家的部分,是商品价值扣除各 种垫支后的余额。他说:“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利润率的变动决 定于该商品出卖后的价值和已知的垫支价值之间的差额;而这差额 的大小总是决定于供求情况的。” 马尔萨斯把地租看做是产品总价格中扣除工资和利润之后的剩余部 他认为,地租是地主占有土地的肥力的报酬, 分。他认为,地租是地主占有土地的肥力的报酬,是自然对人类的 赠与或是上帝对人类的赐予。 赠与或是上帝对人类的赐予。 他对产生地租的原因作了三点说明: 土地的性质。 、他对产生地租的原因作了三点说明:(1)土地的性质。土地能生 产出比维持耕种者的需要还多的生活必需品。( 。(2 产出比维持耕种者的需要还多的生活必需品。(2)生活必需品的 性质。生活必需品能不断创造出对它的需求者,即它总有销路。 性质。生活必需品能不断创造出对它的需求者,即它总有销路。 肥沃土地的稀缺性。肥沃土地有限, (3)肥沃土地的稀缺性。肥沃土地有限,因而肥沃土地生产的生 活必需品比劣等地多,从而能得到较多的报酬。 活必需品比劣等地多,从而能得到较多的报酬。与李嘉图认为地租 增长对资本主义生产不利不同, 增长对资本主义生产不利不同,马尔萨斯则认为地租增加是社会繁 荣进步的标志。 荣进步的标志。
一、马尔萨斯的经 济学说
与李嘉图和西斯蒙第同时期的 经济学家马尔萨斯、 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萨伊等人 以及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被马 克思看做是资产阶级庸俗政治 经济学的创始人。 经济学的创始人。
1. 马尔萨斯的生平与著作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6—1834)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6—1834)出生于英国萨兰州一个土地 贵族家庭。他的父亲丹尼尔·马尔萨斯曾入牛津大学学习,与休谟、 贵族家庭。他的父亲丹尼尔·马尔萨斯曾入牛津大学学习,与休谟、卢 梭等人有交往,思想比较激进。马尔萨斯早年受教于父亲,1784年被送 梭等人有交往,思想比较激进。马尔萨斯早年受教于父亲,1784年被送 入剑桥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 入剑桥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 1798年在萨兰州奥尔堡当牧师时他匿名发表了《人口原理》 亦作《 1798年在萨兰州奥尔堡当牧师时他匿名发表了《人口原理》(亦作《人 年在萨兰州奥尔堡当牧师时他匿名发表了 口论》 的小册子(全名为《论影响于社会将来进步的人口原理, 口论》)的小册子(全名为《论影响于社会将来进步的人口原理,反对 葛德文、孔多塞和其他作家思想的评价》),引起轰动 1803年他出版 引起轰动。 葛德文、孔多塞和其他作家思想的评价》),引起轰动。1803年他出版 人口原理》 全名为《论人口原理, 了《人口原理》第2版(全名为《论人口原理,或人口对人类将来和现 在幸福影响的观点》)。1805年任东印度学院的历史和政治经济学教授。 1805年任东印度学院的历史和政治经济学教授 在幸福影响的观点》)。1805年任东印度学院的历史和政治经济学教授。 他的主要著作还有《关于谷物法的短文集》 1814—1815)、《 他的主要著作还有《关于谷物法的短文集》(1814—1815)、《地租的 )、 性质与发展的研究》 1815)、 济贫法》 1817)、 )、《 )、《 性质与发展的研究》(1815)、《济贫法》(1817)、《政治经济学原 1820)、 价值的尺度》 1823)、 政治经济学定义》 1827) )、《 )、《 理》(1820)、《价值的尺度》(1823)、《政治经济学定义》(1827) 等。 虽然马尔萨斯是与李嘉图同时代的人及好友, 虽然马尔萨斯是与李嘉图同时代的人及好友,但他与李嘉图进行了长期 的理论上的论争,并被看做当时英国土地贵族阶级的代表。 的理论上的论争,并被看做当时英国土地贵族阶级的代表。他的人口理 论和危机理论等在经济学说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论和危机理论等在经济学说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萨伊的经济学说
萨伊(1767—1832)是 萨伊(1767—1832)是 法国庸俗政治经济学 的创始者和奠基人。 的创始者和奠基人。 萨伊的经济理论对以 后经济学发展有很大 影响。 影响。
1.萨伊的生平、著作及其时代背景 萨伊的生平、
(1)时代背景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法国社会阶级斗争趋于尖锐、激烈。1789年法 世纪末到19世纪初,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社会阶级斗争趋于尖锐、激烈。1789年法 国大革命爆发,资产阶级夺取政权, 国大革命爆发,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建立和 发展开辟了道路。不过,法国大革命以后,法国产业革命发展, 发展开辟了道路。不过,法国大革命以后,法国产业革命发展,社会阶 级分化迅速,政治斗争变化频繁。 级分化迅速,政治斗争变化频繁。 在这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以西斯蒙第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代表着小生产 者的利益和要求, 者的利益和要求,它也标志着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对英国古典政治经 济学批判的形式而完成。 济学批判的形式而完成。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代表着广大劳动群众的愿 望和要求。 望和要求。 两种思想都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法国革命后的阶级矛盾与对立, 两种思想都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法国革命后的阶级矛盾与对立,抨击了 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都属于反对资本主义的思潮。 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都属于反对资本主义的思潮。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另一种经济思想体系,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另一种经济思想体系,即以萨伊为代表的资产阶级 政治经济学体系。 政治经济学体系。马克思把萨伊看做是法国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 创始人。 创始人。
4.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
马尔萨斯认为经济危机的产生存在必然性, 马尔萨斯认为经济危机的产生存在必然性,他所提出的理论被称为有效需 求不足危机论。 求不足危机论。 根据马尔萨斯的看法,生产与消费或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生产发展的条件。 根据马尔萨斯的看法,生产与消费或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生产发展的条件。 在这种关系中,如果发生有效需求(即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不足, 在这种关系中,如果发生有效需求(即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不足, 就会出现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 就会出现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 马尔萨斯批评李嘉图、萨伊否认普遍生产过剩危机的观点。 马尔萨斯批评李嘉图、萨伊否认普遍生产过剩危机的观点。马尔萨斯认为 商品并不都是和商品交换,很多商品还和生产性劳动或私人服务交换。在 这些交换中不一定总能保持平衡。在他看来,生产与消费或供给与需求之 间的平衡主要是产品顺利实现的问题,或者说是利润实现的问题。利润是 在交换中生产的,是商品售价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资本主义生产为了 顺利进行,必须维持足够的“有效需求”,也即必须使消费者有足够的购 买力。如果资本积累过快,商品生产超过它们所必需的购买力的增加,就 会导致“有效需求”相对缺乏,从而产生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 他主张扩大和刺激地主等不生产阶级的消费。 在经济危机问题上,马尔萨斯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 在经济危机问题上,马尔萨斯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与代表工业资产阶 级的李嘉图相对立的。 级的李嘉图相对立的。他的经济危机理论是他支持《谷物法》,为地主阶 级利益辩护的思想武器。不过,马尔萨斯的经济危机理论也是对资本主义 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的最初探讨,涉及社会经济中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与 不平衡的基本关系分析,并在有效需求不足分析中受到后来经济学家的重 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