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思想史》读书笔记
最近在看这本《西方经济思想史》,此书包含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
它讲述了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到20世纪的经济学说的一系列经济学派和它的代表人。
下面我就简单的讲一下看完这本书后我所知道的西方经济思想史。
首先是重商主义。
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初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商业支配产业,流通支配生产商业资本的力量大大超过了产业资本,这些客观决定了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必然是一种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以流通过程为研究中心的理论体系。
于是出现了重商主义。
正是从重商主义开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被推进到一个新的领域,即封建社会晚期的商业资本。
就这个意义说,可以认为最早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是重商主义者,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重商主义者只不过描绘了这个新领域的表面现象。
重商主义学说都是以流通过程为中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以维护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增加金银货币为目的。
其认为金银货币是社会财富的惟一形态,财富的直接来源除开采金银矿外是流通领域和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少买多卖,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保护本国商业和工业,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它打破了封建伦理的束缚,开始用新的方式来考察现实社会经济生活,把经济现象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把研究范围扩大到整个国民经济,推动了经济学说的发展。
它最直率地吐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在于追求利润,最先看到货币作为资本的职能及货币是在运动中增殖货币的手段。
以上这些,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然后是以威廉.配第和布阿吉尔贝尔为代表的早期古典政治经济学。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到17世纪中叶,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和政策,尤其是它的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垄断对外贸易的主张和做法,已经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由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生产和流通关系的变化,产业支配商业,生产支配流通。
重商主义已经过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正是在重商主义理论体系逐渐瓦解的基础上产生并取而代之。
首先是配第,他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代表了当时英国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论述了如何增加社会财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问题。
他不停留与观察经济的表面现象,而是力图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联系,并首先应用抽象法。
劳动价值论是其全部经济理论的基础,地租论是其全部经济理论的核心。
他最先克服了重商主义的影响。
他对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从而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他的分配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特点,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在经济上的对立,为古典分配理论奠定了基础。
他第一次论述了地租(剩余价值)与工资的对立关系,对后来李嘉图的工资与利润对立、利润与地租对立的见解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配第虽然没有创立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但他的理论几乎触及了政治经济学所有的重要问题,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得出了一些科学的结论,从而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布阿吉尔贝尔在说明法国的经济问题时,表达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思想,即社会生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部门不能脱离其他部门而独立存在和发展。
他认为各种商品“按照一定比例的价格”出售,就能偿付生产商品的费用,即劳动耗费和生产的耗费。
在他看来,这种按照一定比例的价格,就是市场价格波动的基础,就是“真实的价值”。
他极力主张以发展农业生产来促进其他行业的生产,主张经济自由,反对重商主义,主张国家要保护农业。
他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理解财富,认为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银,而是维持人的生活的各种物品。
他认为农业是财富的源泉,一切财富都源于土地耕种。
从布阿吉尔贝尔时代到重农学派的产生,约经半个世纪,这段时期在法国相继出现的一批经济学家,都和布阿吉尔贝尔一样,把农业提到首位,看做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重农学派
继承了法国古典经济学的这一传统,并把它加以系统化和理论化。
它明确的区分了封建式的小农业和资本主义大农业,并宣称只有后者才是国家经济的基础。
《国富论》是亚当.斯密的著作,它的基本出发点是,劳动是供给国民一切生活用品的源泉,而一国国民消费品供应情况的好坏则取决于年产品与消费者人数的比例。
总之,斯密在《国富论》中对影响国民财富增长的因素,或者说,对影响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并以此为中心,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创立了一个范围广泛的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李嘉图所处的时代是英国产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时期。
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的发展,也使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英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迅速壮大,并在经济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但政权仍在地主阶级手中,这侵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于是在一系列问题上,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
在政治方面,它表现在工业资产阶级要求通过议会改革,取得议会的多数,以便掌握政权。
在经济方面,它表现为对谷物法的存废和货币改革的争议。
李嘉图作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伟大代表和完成者,直接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理论中的科学因素,建立起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准绳为中心的理论体系。
李嘉图的经济学说在当时以至对以后的经济思想的发展都城产生重大的影响。
马歇尔在英美早期经济学和当代经济学之间,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在经济学说史上被称为当代微观经济学的奠基者,并且以第二次经济思想的大综合者著称。
他的著作《经济学原理》利用过去的供求论,把两种原来互不相容的理论结合起来,形成均衡价格理论。
马歇尔的学说体系中,无论在供给理论还是在需求理论方面都加入了新的内容。
但比较起来,需求理论更具特色。
他关于需求规律、需求弹性的论述,关于消费者剩余的概念都是他的贡献。
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发了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在经济学上的变革,主要是摒弃了关于自动恢复资本主义经济均衡机制正统教义、总需求恒等于总供给的传统教条,以及充分就业、市场价格完全弹性和货币中性等假设,提出了关于各种宏观经济总量决定机制,以及对总体经济现象一致而系统的新解读,研究的重点不是供给而是消费、需求或收入的变动及其与就业疲软、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一类市场失灵或经济萧条现象的关系,推出一系列国家调节经济的政策主张。
凯恩斯经济学说促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第二个黄金时期”的出现。
根据凯恩斯经济学说的主张,以保持充分就业作为施政目标之一,扩大公共事业开支,提供救济和社会福利。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贫困阶层的生活状况,局部地改善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原凯恩斯主义有明显的理论缺陷,尤其缺乏微观经济学基础,无法解释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并存的经济现实问题时也乏善可陈而日趋衰微。
新凯恩斯主义是在汲取原凯恩斯主义与其对立的学派的斗争中的经验教训,并在与反对派的斗争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新凯恩斯主义是原凯恩斯主义的复兴,但并非是对后者的简单因袭,而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此后还出现了新自由主义各学派、制度主义各学派、发展经济学派和激进经济学派等,相信经济学的发展还会根据现实经济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李祯
14工商1班
14417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