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知识点大全

儿科知识点大全

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主要表现:生长中的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和非特异性精神症状。

重症可见消化功能紊乱、心肺功能障碍并可影响智能发育及免疫功能。

初期: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神经症状,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与室温季节无关的多汗,头部多汗而刺激头皮,出现枕秃。

激期(活动期):主要为骨骼改变、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迟缓头部:3~6月患儿可见颅骨软化、兵乓球样感觉,7~8月患儿方颅,前囟增宽,重者延迟至2~3岁闭合;出牙延迟、牙釉质缺乏、易患龋齿。

胸部:1岁左右小儿。

佝偻病串珠,郝氏沟,鸡胸,漏斗胸四肢:6月以上佝偻病手镯或脚镯;小儿开始行走后,因负重膝内翻(O型腿)或膝外翻(X型腿)。

长久坐位者有脊柱后突或侧弯畸形。

运动:肌肉发育不良,肌张力低下,韧带松弛,表现为头颈软弱无力,坐、立、行功能落后,腹肌张力下降,腹部膨隆如蛙腹。

神经、精神:脑发育受累,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低下,伴发感染。

恢复期:经适当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接近消失,精神活泼,肌张力恢复。

后遗症期:2岁以后,临床症状消失,仅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护理:户外活动:生后2~3周带婴儿户外活动,夏天避免太阳直射,可在阴凉处活动。

补充维生素D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加强体格锻炼预防感染健康教育:新生儿出生2周后每日给予维生素D400~800IU5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表现及护理病因:PHT分泌不足显性:惊厥:多见于小儿。

最常见。

突发四肢抽动,两眼上翻,面肌抽动,神志不清。

时间持续数秒至数分,可有发绀。

停止后意识恢复,精神萎靡而入睡,醒后活泼如常。

数日1次至1日数次。

轻者仅短暂的眼球上窜和面肌抽动,神志清楚。

手足抽搐:见于大婴幼儿。

突然手足肌肉痉挛呈弓状,手腕屈曲,手指僵直,拇指内收贴紧掌心,踝关节僵直,足趾弯曲。

停止后活动自如。

喉痉挛:见于2岁以下的小儿。

最严重。

喉部肌肉、声门突发痉挛,出现呼吸困难,吸气时喉鸣。

可突然窒息而猝死。

隐性:没有典型发作的症状,可通过刺激神经肌肉引出:面神经征,陶瑟征,腓反射。

急救:顺序:吸氧→镇静→补钙→维生素D方法:立即吸氧,保证呼吸道通畅;控制惊厥与喉痉挛,用10%水合氯醛,每次40~50mg/kg,保留灌肠;地西泮,每次0.1~0.3mg/kg,肌肉或静脉注射护理:控制惊厥、喉痉挛防止窒息: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术前准备。

需立即将舌头拉出口外,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吸入窒息定期户外活动,补充维生素D健康教育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临床表现:意识改变,肌张力低下,原始反射的改变和中度以上还有中枢性呼吸衰竭分度:轻:肢体及下颌出现颤动,吸吮反射正常,拥抱反射活跃,肌张力正常,呼吸平稳,前囟平,生后24小时内明显,3天内逐渐消失。

预后好。

中:嗜睡,意识反应淡漠,肌张力减低,★出现惊厥。

前囟张力正常或稍高,拥抱和吸吮反射减弱,下颌抖动,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

24~72小时症状明显。

脑电图检查可见癫痫样波或电压改变。

重:昏迷,肌张力低下,深反射及自发动作消失,拥抱、吸吮反射消失,瞳孔固定无反应,心动过缓,呼吸不规则,血压降低。

出生~72小时最明显。

死亡率高,有后遗症。

治疗:支持方法:供氧;纠正酸中毒;维持血压;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补液,每日液量60~80ml/kg。

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治疗脑水肿:首选利尿剂3★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临床表现:出生后7天内出现症状者为早发型败血症;7天后出现者为迟发型败血症。

早期表现:精神不佳、食欲不佳、哭声弱、体温异常;发展为精神萎靡、嗜睡、不吃、不哭、不动,面色欠佳和出现病理性黄疸、呼吸异常,并发化脓性脑膜炎;严重者发展循环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肠麻痹、酸碱平衡紊乱、胆红素脑病。

护理措施:维持体温稳定:患儿体温易波动,除感染因素外,还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当体温低或体温不升时,及时予保暖措施;体温过高时,予物理降温及多喂开水,不予降温药物。

保证抗菌药物有效进入体内,注意药物毒副作用及时处理局部病灶:脐炎、鹅口疮、脓包疮、皮肤破损,促进皮肤早日愈合,防止感染继续蔓延扩散。

保证营养供给:除经口喂养外,结合病情考虑静脉内营养观察病情:面色青灰、脑性尖叫、前囟饱满、两眼凝视提示有脑膜炎的可能;面色青灰、皮肤发花、四肢厥冷、脉搏细弱、皮肤有出血点考虑感染性休克或DIC健康教育: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护理患儿,保证皮肤的清洁。

4★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关。

一般生后1~2天内出现。

临床表现:意识形态改变:早期症状为烦躁不安;激惹、过度兴奋、嗜睡眼症状:凝视,斜视颅内压增高表现:脑性尖叫,前囟隆起,惊厥呼吸改变肌张力改变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应差黄疸和贫血护理措施:观察病情:生命体征,意识神态,瞳孔,惊厥发生的时间、性质降低颅内压:绝对静卧,抬高头部,护理操作要轻、稳、准、集中处理合理用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5%维持体温稳定健康教育5新生儿寒冷综合征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临床表现:一般表现患儿反应低下,吮乳无力或拒乳,哭声低弱低体温体核温度常降至35℃以下,重症<30℃皮肤硬肿多器官功能损害呼吸和心率缓慢、心音低钝、少尿。

严重者可呈现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衰竭和肺出血等多器官衰竭(MOF)的表现。

病情分度腋-肛温差:轻度>0;中度≤0;重度<0护理措施:积极复温合理喂养预防感染观察病情:如面色突然发青、发灰、鼻腔流出或喷出粉红色泡沫样液体,提示患儿可能已经发生肺出血。

健康教育6新生儿黄疸分类:生理性:生后2~3天内出现,4~5天高峰,7~14天自然消退。

足月儿<205.2,早产儿<275。

除皮肤及巩膜黄染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血清胆红素升高,主要是为结合胆红素增高。

病理性: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程度重,持续时间长,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高病理性黄疸病因:1)感染性a.新生儿肝炎b.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2)非感染性a.新生儿溶血病b.母乳性黄疸c.胆道闭锁d.胎粪排出延迟e.代谢性和遗传性疾病f.药物性黄疸g.其他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详见书126页)主要是蓝光疗法四.掌握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分型、治疗原则;熟悉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适应症、应用方法;学会运用上述知识制定腹泻患儿的院内及家居护理计划包括液体疗法的实施及护理。

1临床表现:(1)轻型:由饮食因素引起。

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溢乳。

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可达1天10次,每次量少黄色或黄绿色,有奶瓣和薄膜。

★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

(2)重型:胃肠道感染所致。

起病急,可由轻型加重而至。

★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胃肠道症状:食欲低下,呕吐,严重者可吐咖啡样液体。

大便次数增多,每天10次,呈黄绿色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量多,可有少量黏液,也可有少量血便。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渗、低渗性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低镁、低磷血症。

2★不同病原菌肠炎的特点(看看吧,虽然重点上没有)★轮状病毒肠炎:又称秋季腹泻,散发或小流行,粪-口传播,多见于6月~2岁婴幼儿。

起病急,伴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初即出现呕吐。

大便水样或蛋花汤样,并发脱水、酸中毒。

不喂乳类的患儿恢复较快(原因:双糖酶活性降低,影响乳糖消化,没有乳糖则会消化)镜检有白细胞。

产毒性细菌引起的肠炎侵袭性细菌性肠炎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抗生素诱发的肠炎3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慢性腹泻:消除病因,调整饮食,慎用抗生素,肠道的微生态疗法轮状病毒:液体疗法,消化道黏膜保护剂,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疫苗4液体疗法:溶液:5%葡萄糖溶液为等渗无张溶液,10%葡萄糖溶液为高渗无张溶液0.9%氯化钠(生理盐水)为等张溶液1.4%\碳酸氢钠为等渗溶液混合溶液:2:1含钠等张掖—2份NS,1份1.4%SB2:3:1含钠液—2份NS,3份GS,1份1.4%SB 1/2张液体4:3:2含钠液—4份NS,3份GS,2份1.4%SB 2/3张液体实施:(1)在静脉补液的实施过程中做到三定(定量、定性、定速)三先(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两补(见尿补钾,惊跳补钙)(2)第一天补液总量包括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累计损失量补液量:轻度脱水30~50ml/kg,中度50~100ml/kg,重度100~150ml/kg (3)输液种类:低渗性脱水补给2/3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补给1/2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补给1/3~1/5张含钠液。

第一天补液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维持量★总量轻度脱水50 10~30 60~80 90~120中度脱水50~100 10~30 60~80 120~15重度脱水100~120 10~30 60~80 150~18五.掌握肺炎的临床表现,重点熟悉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治疗及护理。

熟悉特殊类型上感(疱疹性咽峡炎,咽结合膜热)。

学会运用上述知识判断肺炎合并症的发生与否。

1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常见并发症及护理详见书149页)病因:内因: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不健全,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环境:肺炎的发生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病原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多见细菌:肺炎链球菌多见临床表现:轻症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气促轻症:发热:多为不规则热,可不发热咳嗽:初期刺激性干咳,极期咳嗽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新生儿、早产儿仅为口吐白沫气促:发热、咳嗽之后出现,每分钟可达40~80次,重者有鼻翼扇动、点头呼吸、三凹征、唇周发绀体征:★可听到固定的中、细湿啰音,小婴儿不易闻及湿啰音,全身症状(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重症:全身中毒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循环、神经、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循环: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心律不齐,心电图ST段下移、倒置,颈静脉怒张,肝脏迅速增大,尿少或无尿神经:烦躁不安或嗜睡;脑水肿时,意识障碍、惊厥、前囟膨隆、呼吸不规则、瞳孔对光发射迟钝或消失消化:胃纳差、吐泻、腹胀;中毒性肠麻痹时,严重腹胀,膈肌抬高,呼吸困难;消化道出血时,吐咖啡渣样物,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或柏油样便可引起脓胸,脓气胸,肺大泡等并发症治疗:控制感染:依不同病原体选择抗生素。

★肺炎链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支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真菌性肺炎选用克霉唑或二性霉素B。

★抗生素一般用至体温正常后的5~7天、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3天。

对症治疗:有缺氧症状时及时吸氧;发热、咳嗽、咳痰,退热、祛痰、止咳;烦躁不安可使用镇静剂;腹胀严重,禁食、胃肠减压、注射新斯的明其他: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改善低氧血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