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综合检测卷及答案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综合检测卷及答案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综合检测卷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A.狼籍蹂躏.(lìng)弄巧成拙.(zhuō)脍灸人口B.矜持嗫嚅.(rǘ)棱.角分明(léng)眼花瞭乱C.威摄熟稔.(rěn)呱呱.坠地(guā)不可思义D.斑斓褴.褛(lán)拈.轻怕重(niān)相提并论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萌发帷幕消声匿迹震耳欲聋B.烦躁坍塌锋芒毕露微不足道C.喧器狼藉坦荡如砥无动于衷D.云霄安详骇人听闻大相径庭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逢年过节,正常的往来无可厚非....。

一个问候的电话,一段祝福的短信,就可以沟通与亲朋的情感。

B.夜幕下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三江风雨桥流光溢彩....,格外亮丽。

C.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引领互联网大潮,是名副其实的风流人物....。

D.在人的各种素质能力中,身体素质是第一位的,离开身体素质来谈其他的素质是舍本逐末....。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罗贯中撰写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一猛将是吕布的老家在包头市九原区。

B.从荆轲刺秦王到大青山游击队抗击日寇,北中国大地上描绘着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抗争之歌。

C.莜麦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为五谷之首,还含有磷、铁、钙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D.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由于师资不足及教材鱼龙混杂等问题,书法课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

5、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⑨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A.①对偶②排比③拟人B.①排比②夸张③拟人C.①排比②对偶⑨反问D.①夸张②对偶③反问6、将下面5 个句子重新排序填入横线中,顺序恰当的一项是()下雪吧,下雪吧。

大雪是老天爷手里的抹布,它一会儿就能把天空擦得瓦蓝锃亮。

①空中烟尘弥漫,人们咳声不绝;仰望天空,立刻有一粒微尘落入眼内。

②在这个干燥的、裸露着泥土的冬天里,人们不由得去追寻根底。

③只有雪才可以擦掉这么多的尘埃,而我们拿出家中千万片抹布也做不到。

④不错,现代科学已经告诉了大家,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的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毁掉了正常的自然循环。

⑤因此我们要忍耐一个又一个无雪的冬天。

A.②④⑤①③ B.②④①③⑤ C.④①②③⑤ D.①③⑤④②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欲说还休,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②树绕村庄,__________?(秦观《行香子》)③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④__________,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其一)》]⑤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⑥__________,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欧阳修在他的名作《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来描绘春天和夏天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

”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皇帝自称。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节奏。

(标3处)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嗜:___________ (2)弗之.怠之: _____(3)宋濂尝.与客饮尝:____________ (4)濂具.以实对具: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4.(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5.甲文中,宋濂得以博览群书的原因有几点,试分条概括列出?三、现代文阅读。

(30分)1、阅读理解。

没有陪伴何来家风张贺①当今中国有两个词最能引发社会“吐槽”,一个是“官二代”,一个是“富二代”。

少数几位公子小姐的出格言行早已给公众留下了刻板印象。

“缺少家教”“家风不好”是人们对他们的一致评价。

②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客观,有的“官二代”“富二代”的父辈们人品口碑其实还不错;也很少有孩子真是因为父母行为不检而有样学样最终变坏的。

但显然这些为人父母者在对后代的家庭教育上存在严重失误。

“养不教父之过”,儿孙犯错,家长当然是脱不开干系的。

③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家风清正、一脉纯良。

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的传统,历代流传下来的各种家训汗牛充栋。

但显然相当一部分人没听进去。

为什么有无数成功的治家案例摆在眼前,后人还是要犯错?可见,树立和传承家风这件事没那么容易。

④之所以没那么容易,不是因为给孩子从小立规矩有多难,而是陪伴和指导孩子的成长需要耗费父母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是意志坚强的人,难以做到时时刻刻、一点一滴地督促。

久久为功,没有“久久”就没有“功”。

梳理近些年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闻报道,就一定会发现这些孩子的父母几乎都难以做到“陪伴”二字。

父母普遍重视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求(不管这种需求是否合理),而忽视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这其实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如果父母真正爱孩子,是不会放任不管的。

⑤我读曾国藩日记和曾国藩家书,印象最深的不是他那些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治家格言,而是惊讶于曾国藩所付出的巨大精力。

曾国藩一生戎马倥偬,军事政务繁忙至极,但再忙,他也经常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夫人、弟弟和子女写信。

大至如何读书修身,小至买什么衣服、吃什么饭,都要事无巨细一一告诫指点。

虽然长期不在家人身边,但曾国藩用写信这种方式起到了陪伴的作用,达到了耳提面命的效果。

这些日记和信件多达数百万字,全看下来能把人累个半死。

可想而知,曾国藩对后代的教育倾注了多少心血。

这才是真爱。

⑥华裔加拿大学者梁鹤年写有一本温馨感人、妙趣横生的《家有四子》。

梁先生在四个儿子结婚时都曾送上一番箴言,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作为男子汉,最重要的是慷慨大度,而真正的慷慨大度不是在金钱或者家务事上不斤斤计较,而是在时间上的慷慨大度,愿意把时间花在孩子和伴侣的身上,这才是真正的慷慨。

⑦可见,古今同理。

⑧只有在陪伴的基础上,父母的嘉言懿行才会起到榜样的作用。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父母才需要考虑为孩子树立哪些规矩。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父母给孩子留下一个好品行才是“子孙之宝”。

单纯的以物质财富满足孩子而不愿意花时间陪孩子的父母是小气鬼。

林则徐曾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官二代”和“富二代”现象的出现凸显了林则徐这句话的精辟。

⑨今天我们谈家风,希望通过家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那么首先,身为父母者就要慷慨大度,陪伴孩子的成长。

如此,家风才能落地生根。

(1)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2)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3)第④至⑥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仔细研读第⑧段画线句,品味林则徐这句话的“精辟”何在。

(5)下列三则家风训言,哪一则与本文联系最紧密,为什么?A.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B.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远行的童年记忆①又是麦浪翻滚时,这些金色的麦田,麦客撞开了我渐行渐远的童年记忆的大门。

②天刚刚有些微弱的无亮,那些头顶草帽、手持镰刀,挑着简单行囊的麦客便候鸟似地穿梭在乡村的道路上了。

布鞋的噗沓声带着一路风尘,随着麦香的气息惊扰了乡村的美梦。

天大亮时,村子中心的磨盘前已聚集了好多麦客。

男人头戴草帽,女人脖子上搭条毛巾。

他们衣着简朴,操着生硬的外地口音,有父子兄弟,也有夫妻相随,看起来都很壮实。

有雇主过来了,他们便簇拥上前,谈好价钱的人跟着去了,剩下的人则继续等待。

③村子地处川道。

家家户户都有七八亩地,人口多的甚至上十亩。

一晌太阳两阵风,麦子瞬间成熟。

若不及时收割,一场风雨就有可能让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

家家户户都很心急,男女老少齐上阵,忙不过来的人家便去请麦客。

父亲在煤矿上工作,不能回来,奶奶便张罗着叫麦客帮忙。

经过一番比较,特会算计的奶奶相中了一对夫妇,每亩价格比别人少两元钱。

奶奶说,女人割麦没有男人快,可是心细,两亩地少四元钱。

划算。

④母亲把夫要俩带到地头,指出地界就去忙了,只留下我照看。

天很热,男人和女人捋下袖子和裤腿,全副武装,拱着腰,低着头。

飞快地挥舞着镰刀。

男人在前边开道,割边做捆蝇;女人紧跟其后,边割边捆。

随着有节奏的唰唰声响,麦子便一排摔倒在脚踝前,用脚一勾、镰一挟,便成一抱麦子,三缠两绕后干净利索地绑出一个半人高的大麦捆来。

躲在地头树下乘凉的我,只能看到两个猫着腰的背影在麦田掘土机似地前进。

在他们身后,湿气尚未散尽的断鲜麦茬如海岸线般不断延长。

田野里没有一丝风,太阳越来越高。

刺眼的阳光如麦芒般扎到人身上,火辣辣的,疼得难受。

蝉也不叫了,不知躲到哪儿乘凉去了。

虽然他们一个戴着草帽,一个头顶毛中,但后脊的衣服却湿透了一层又一层,割麦的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

⑤奶奶颠着小脚到地里送水来了。

看着地里麦荐很低,麦穗给得干净,奶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招呼他们到地头吃馍喝水。

当男人摇着草帽扇风,女人扯下头上的毛巾擦汗时,我发现。

原本眉清目秀的两个人,此时脸上黑一道儿白一溜儿,衣服上也爬满了麦芒和灰尘。

⑥“你家的麦穗又大又长,颗粒饱满,估计亩产能上八百斤。

”男人的话让奶奶眉开眼笑。

⑦“都是老天爷帮忙,风调而顺,麦子才长得这么好。

”奶奶说。

⑧女人顺着妈奶的话去。

说:“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

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

”⑨原来男人和女人来自深山人家。

山大沟深地薄、田地少,多种玉术少有麦子。

每到收麦时,他们便出山当麦客维持生计。

⑩午饭,奶奶给做的凉面,按男人的要求送到地里。

吃完饭,麦客夫妻俩继续割麦。

中午的太阳最毒、但麦秆更脆易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