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药物化学利尿药及合成降血糖药
药物化学利尿药及合成降血糖药
NH
NH
H
H
N
N
NH2
NH
NH
盐酸二甲双胍 (MetforminHydrochloride)
H H2N N N
NH NH
. HCl
•结构特点:双胍母核连接二个甲基侧链而构成
增加葡萄糖无氧酵解和利用 并能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和结合后 作用。 肥胖伴胰岛素抵抗的Ⅱ型糖尿病人的首选药。
胰岛素分泌模式调节剂
强效降糖药用于中、重度2型糖尿病患者 主要以脂环的氧化羟基化代谢失活
格列齐特 (Gliclazide):
OO O
S N H
N N H
双胍类降糖药
发现 1918年 毒性大 20世纪20年代
肝毒性
NH
H2N
NH2
NH
NH
(CH2)n
H2N
N
N
NH2
H
H
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50年代
H
H
N
N
NH2
2、酸碱性
含磺酰脲结构,具有酸性,可溶于氢氧化钠 溶液。(酸碱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
OO O S NN HH
OO O S NN H Na
+ NaOH + H2O
3、稳定性
结构中含脲部分不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受 热易水解。(鉴定)
OO O S NN HH
+ H2SO4 + H2O
OO
S NH 2
+
那格列萘
O
N H
O OH
(-)-N-(反式-4-异丙基环己基-1-羰基)-D- 苯丙氨酸
胰岛素增敏剂
马来酸罗格列酮
N O
N
O
NH S
O
H
COOH
H
COOH
1999年上市 饮食和运动治疗未能满意控制血糖水平或其他治疗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糖须经消化,转化 为葡萄糖才能由小肠吸收。
中效利药尿抑制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和远曲小管前 段对钠、氯离子的再吸收干扰肾脏的稀释功能,对 浓缩功能无影响。氢氯噻嗪
低效利药尿作用于近曲小管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 胺作用于远曲小管和皮质集合管,干扰钠离子再吸 收和钾离子分泌的保钾利尿醛固酮受体抑制剂螺内 酯
呋塞米 (Furosemide)
OO S
H2N
O OH1
Cl
N
O
H2
又名:速尿、呋喃苯胺酸 磺酰胺类利尿药 苯甲酸类衍生物
临床用途
作用在髓质升支,抑制钠离子、氯离子重吸 收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 (Acarbose):
HO
HO
N H
OH OH
HO
CHO
O OH
O
H OH
OH
HO
H
O
O
H
OH
OH H OH
CH2OH
米格列醇 (Miglitol):
HO
OH
N OH
HO OH
第二节 利尿药 diuretics
按利尿药的效能将其分为三大类
高效利尿药抑制髓袢升支粗段的髓质部和皮质部对 钠、氯离子的再吸收干扰肾脏的稀释功能和浓缩功 能 呋噻米
1965年
有脂环或含氮脂环 吸收快,作用强
H2N H2N
Cl
OO S N H
NN S
OO S N H
O N H
OO O S NN HH
O N
OO S N H
O N H
1969年
用量更小,更安全
80年代
O
OO NN
OO O
S NN HH
磺胺异丁基噻二唑
氨磺丁脲 甲苯磺丁脲
格列本脲
格列美脲
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
O Cl
N H O
OO O S NN HH
化学名:N-[2-[4-[[[(环己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苯基]乙基]-2-甲氧基 -5-氯苯甲酰胺
(5-chloro-N-[2-[4-[[[(cyclohexylamino)
carbonyl]amino]sulfonyl]phenyl]ethyl]-2methoxybenzamide)。又名优降糖、氯磺环己脲。
糖尿病的分类 1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5-10%,当免疫系统攻击和
破坏胰腺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时,即出现1型糖尿病。(胰岛素 依赖型)需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IDDM)胰岛素补充疗法 2型糖尿病在所有糖尿病病人中占90-95%,它发生于人体产 生一定的胰岛素但不能被正常利用时。(非胰岛素依赖型)肥 胖病人多发 胰岛素相对不足 (NIDDM)口服降血糖药
OO O
S
1
N H
N H
4
化学名:4-甲基-N-[(丁氨基)羰基]苯磺酰胺 N-[(Butylamino)carbony]-4-methylbenzenesulfonamide
理化性质
OO O S NN HH
1.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未;无臭, 无味。
易溶于丙酮或氯仿,溶于乙醇,几乎不溶 于水
第一节 口服降血糖药
hypoglycemic drugs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慢性高血糖伴随 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紊 乱。世界卫生组织(WHO)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把糖尿病定义为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 谢性疾病。高血糖是血糖升高的专业术语。体内胰岛素缺乏、或不足 或不能被正常利用时则会出现高血糖
口服降血糖药按作用机制分类
促胰岛素分泌剂 磺酰脲类 增加外周葡萄糖利用 双胍类 胰岛素分泌模式调节剂 苯丙氨酸 胰岛素增敏剂 噻唑烷二酮类(环格列酮) 减少肠道吸收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阿
卡波糖 米格列醇) 改善并发症
磺酰脲类降糖药
发现及发展 1942年
1955年
骨髓抑制和肝毒性
H2 N
. H2SO4 + CO2
甲苯磺酰胺沉淀 用水重结晶后,测定熔点
NaOH
H2 N 产生正丁胺的臭味
4.含量测定
酸碱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
OO O S NN HH
OO O S NN Na H
+ NaOH + H2O
体内代谢
口服迅速由胃肠道吸收
30分钟即可在血中检出,2~3小时达血 浆浓度峰值,持效6~12小时,属短效磺 酰脲类降糖药。
的活性,减少肝糖产生。
临床用途
降糖作用较弱但安全有效 用于治疗轻中度Ⅱ型糖尿病,尤其是老年糖
尿病人。 注射剂用于诊断胰岛素瘤。
合成
HO
Cl
NH3/C2H5OH
H2N
H2SO4/CH3OC6H5
H2N
HCL
OO O S NN HH
SO2NHCONH2
. 1/2 H2SO4
格列本脲 Gliclazide
在体循环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在肝脏降解 氧化为羧基或羟基衍生物而失活,由肾脏 排出。
HO O
OO O S NN HH
OO O
S
NN
HO
HH
作用机制
刺激胰岛素分泌 同时减少肝脏对胰岛素的消除 还能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
素受体数量和增加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 增加肌肉细胞内葡萄糖的运转和糖原合成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