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降糖药

降糖药

常见口服降糖药分类、适用人群
降糖类
磺脲类促泌剂
此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体内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素分泌而发挥降糖作用,适用于胰岛功能尚未完全丧失的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

磺脲类药物降糖作用强。

大多数磺脲类药物所刺激出的胰岛素分泌需要经过1.5小时才能达峰,为使胰岛素分泌达峰时间与餐后血糖达峰时间同步,以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二代磺脲类药物应该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三代药物格列美脲可以餐前即刻服用)。

代表药物有:(第二代)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第三代)格列美脲。

格列奈类促泌剂
此类药物化学结构及作用位点与磺脲类药物明显不同,此类药物起效更快、达峰更快、作用维持时间较短,可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却极少引起下一餐前低血糖。

因此服用简便,餐前即刻服用,不进餐不服药。

适合老年人、轻度糖尿病肾病患者以及饮食不规律者。

注意:格列奈类药属于餐时胰岛素分泌调节剂,可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不能有效的降低基础血糖即空腹血糖。

代表药物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此类药物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降解,使GLP-1能更好的发挥作用而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肝糖原分解、抑制食欲、减轻体重。

代表药物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

抗糖类双胍类
此类药物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及糖异生、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的吸收、减少食欲等途径降低血糖,同时兼有降脂、减肥及心血管保护作用,尤其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患者的首选药物,而且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用药。

该类药物虽不能单独用于1型糖尿病治疗,但1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基础上,如血糖波动太大时可以加用该药,有助于平稳控糖。

此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口干、口苦、金属味、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

此药主要从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心衰、缺氧患者慎用。

代表药物有: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降低空腹血糖效果好,降餐后血糖力量稍弱。

该药对血糖在正常范围者无降血糖作用,单独应用不会引起低血糖,与磺脲类合用可增强其降糖效果。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大分子多糖/双糖,只有在消化酶(主要指的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小分子的单糖才能被肠道吸收,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肠道α-葡萄糖苷酶,延缓大分子多糖/双糖的分解和吸收,可降低餐后高血糖。

可适用于绝大多数餐后血糖较高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

该类药物降糖效果缓和,单用时不会引起低血糖,但与磺脲类或胰岛素合用时仍可发生。

当低血糖发生时,进食淀粉类食物无效,应及时补充葡萄糖。

由于该类药物的作用底物是食物中的多糖/双糖,所以,该药在服用时应与第一口饭一起服用,否则不能发挥作用。

该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是腹胀、排气过多、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因此有消化道疾病以及疝气的患者忌用。

需要注意,个别患者服用阿卡波糖会引起严重的肝损害,为慎重起见,有严重肝损害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最好不用阿卡波糖。

代表药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噻唑烷二酮类
也称为“胰岛素增敏剂”,增加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增加“高亲和力受体”数量,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适用于伴有明显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

既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其他药物联用。

单独服用该药不会引起低血糖。

该药不受饮食影响,故餐前、餐后服用均可。

其主要不良反应为水钠潴留所致的体重增加及水肿,心功能不全或肝功能异常的糖尿病患者禁用。

代表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该药起效较慢,需要2~3周才明显见效,但作用持久。

胰岛素:
药理作用:促进血循环中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细胞合成糖原使血糖降低,促进脂肪及蛋白质的合成。

适应症:主要用于糖尿病,特别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1.重型、消瘦、营养不良者;
2.轻、中型经饮食和口服降血糖药治疗无效者;
3.合并严重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或乳酸酸中毒)、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肝硬变)和进行性视网膜、肾、神经等病变以及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者;
4.合并妊娠、分娩及大手术者。

也可用于纠正细胞内缺钾。

不良反应:1.全身性胰岛素反应:低血糖;过敏;胰岛素性水肿;屈光失常
2.局部反应:⑴注射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及皮下有小结发生,⑵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
3.抗药性
注射部位须知腹部:是应优先选择的部位,因为腹部的皮下脂肪较厚,可减少注射至肌肉层的危险,捏起腹部皮肤最容易,同时又是吸收胰岛素最快的部位
用量用法:一般为皮下注射,1日3~4次。

早餐前的1次用量最多。

午餐前次之,晚餐前又次之,夜宵前用量最少。

有时肌注。

静注只有在急症时(如糖尿病性昏迷)才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