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适航理念与原则

适航理念与原则

适航的理念与原则适航性是按公众批准的最低安全要求继续飞行的航空器固有品质,公众要求设计人员严格按照适航要求设计飞机,保证飞机符合最低安全要求,并向局方(局方指中国民航总局及其地方管理局)表明其符合性。

公众还要求局方确认设计人的设计确实符合最低安全要求。

适航审定的宗旨是:维护公众利益,保证航空安全,促进航空工业的发展。

但是飞机的安全性是设计制造出来的,不是审查出来的,审查是公众派来的“第三只眼”,通过运用适航标准进行审查。

一.适航的来源、发展及现状适航是航空器能在预期的环境中安全飞行(包括起飞和着陆)的固有品质,这种品质是通过合格的维修而持续保持。

适航来源于公众利益的需求,以及航空工业发展的需求。

适航随着航空工业的进步而发展,航空工业是适航发展的基石,适航为航空工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从SEA-WORTHINESS到AIR-WORTHINESS,公众要求政府对空中飞行活动进行管理,以保证公众利益。

从对航线、飞行员的管理,到对航空器的管理,要求航空器的设计制造和维修达到一定的安全水平。

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FAA(美国联邦航空局)、EASA(欧洲航空安全局)应运而生,不断的改造调整其组织机构和布局,形成了当今比较丰富、比较强大的适航当局。

1.FAA、EASA的适航审定发展FAA具有8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当今世界经验最丰富、最强大的适航当局。

随着设计技术的进步、对运营故障和事故的研究,FAA的适航要求在不断修订。

随着工业的发展,FAA不断地改造调整其组织机构和布局。

随着欧盟国家一体化步伐的迈进,以及欧洲民用航空竞争的需要,2002年欧盟决定成立具有法律权限的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

对AIRBUS的产品其生产制造全部由EASA审查颁证和管理。

对其他产品,设计由EASA审查批准,制造由所在国适航当局审查批准。

2.我国适航审定的发展我国从70年代末,民航局成立了工程司,开始着手适航审定管理,从85年到92年我国参照FAR逐步制定CCAR25部、23部、35部、33部、27部、29部、21部等。

03年在六个地区管理局建立适航审定处。

随着航空产业的逐步发展,适航认证成为民机产业供应商必须开展的认证项目,越来越多的民机研制单位将与国内外适航当局开展密切合作,适航认证服务必将促进民用航空产业链的建设和上海民机集聚效应的形成。

适航取证对于国内整个民机产业仍是一个新的课题,上海目前并不具备适航取证服务的能力。

但是,随着ARJ21项目和大型客机项目的发展,适航取证已被中国商飞列入重点发展的核心能力,这必将给其带来飞速的发展。

二.适航标准1、适航标准的特点适航标准是一类特殊的技术性标准,它是为了保证实现民用航空器的适航性而制定的最低安全标准。

适航标准与其他标准不同,是国家法规的一部分,必须严格执行。

同时适航标准又是通过长期工作经验的积累,吸取了历次飞行事故的教训,不断修订而成的。

如1996年7月17日,美国一架具有25年机龄的B747-100系列飞机(TWA800航班),由于一条电线绝缘皮出现破损,其火花放电引爆了油罐内的气体,酿成飞机爆炸和坠毁事件,并致使230人丧生。

一系列燃油箱的航空事故,一连串血的教训,引起了民众的高度警惕,为了保证安全问题,经过必要的验证、论证及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引发了对燃油箱适航条例的修订。

适航标准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是没有知识产权限制的民机产业宝贵知识,是我国民机产业走向世界的重要知识源泉之一,是民用航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目前,各国适航标准中较有影响的是美国的FAR、英国的BCAR、欧洲联合航空局的CS。

我国主要参考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美国适航标准,结合国情而制定,并作为《中国民用航空规章》(CCAR)的组成部分。

2.适航标准要求的安全水平在60年代制定适航规章时,确定了民用航空活动的安全水平应等同于人的自然意外死亡率,比如喝水呛死、走路摔死、洗澡淹死等自然意外死亡率---百万飞行小时发生低于一次的机毁人亡事故。

这是一个公众、乘客、飞机设计制造人、运营商都能接受的安全水平,但以公众的态度为主。

假设一架飞机有100个主要系统或100种主要造成机毁人亡的故障状态,每个系统或每个状态造成机毁人亡的概率为10-9,由于设计制造原因引起的机毁人亡概率为10-7。

再给运营维修一个犯错误的安全余度,从而保证百万飞行小时的安全水平。

安全水平是无止境的,可以把安全水平确定为千万飞行小时,但设计的飞机就会非常昂贵,从而造成公众无法乘坐飞机。

如果安全水平确定的过低,比如说十万飞行小时。

这样公众也无法接受。

适航标准要求的是最低安全水平,国际民用航空实践(设计、制造、生产、运营、维修)表现的安全水平高于适航标准要求的最低安全水平要求。

三.申请人/持证人和局方的责任和义务申请人/持证人的责任义务是:按适航要求设计制造飞机,保证其符合要求,向公众表明其符合性。

局方的责任是:确认、监督、检查申请人/持证人的设计制造符合要求。

共同为公众、社会提供安全的、经济的、舒适的航空运输工具。

1、申请人如何落实其适航责任和义务申请人/持证人是飞机适航性的第一责任人,对飞机适航性负直接责任。

申请人/持证人要深入研究安全标准,组织有效的适航机构,组建完整的内部审核机制,制定有效的设计制造质量保证手册及程序,保证切实可行的符合性验证计划,建立内部审核监督机制,和局方密切的合作。

图一 申请人如何落实其适航责任和义务2、申请人应积极配合局方落实其适航责任和义务局方确认、监督检查申请人/持证人设计制造的飞机符合公众批准或认可的最低安全标准。

确认,具有抽样的概念。

监督检查,就有被检查者要自己有内部监督检查的机制,在提交局方检查前,自己应首先保证符合的概念。

局方作为国家的政府部门,则是在制定各种最低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对航空器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环节进行科学统一的审定、监督和管理。

局方负责对航空器的适航性进行技术鉴定和监督检查,负责对航空器适航性负有责任的单位及其他人员的监督检查,并客观地进行控制和评估。

切实可行的符合性 和局方密切的合作 领导重视落实责任 内部审查监督机制 有效的设计制造质量完整的CS 和AS 机制 有效的适航组织机构 深入研究安全标准 责任义务局方及其成员要对其影响适航性的所有工作负责,申请人应提供足够的证据,以便局方对适航性进行判断批准。

图二 局方落实其适航责任和义务四.适航法规体系的特点适航法规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适航规章(CCAR )、适航管理程序、适航咨询通告等。

中国的适航法规体系在国际上具有可比拟、可交换性,基本上与国际通用的标准和做法相衔接,这一适航管理法规体系的建立,使适航管理工作有了法律依据。

适航法规要求是人类航空安全活动共同的财富,是没有知识产权限制的宝贵知识。

其具有以下特点:1、强制性:适航法规体系的上位法是《民航法》,任何从事民用航空活动的人必须严格遵守。

2、国际性:它体现了整个人类对航空安全的祈求,反映了100多年人类航空实践的安全成果,是没有知识产权限制的宝贵知识成果。

随深入研究安全标准 有效的审定、监督检查 按使用结果、技术进步 和工业界良好的 敏锐公正的 审查判断能力和工业布局相适应严格立法 责任义务着FAA 和EASA (JAA )进行了10多年的协调,目前各国适航要求基本等同。

3、完整性:适航法规体系贯穿于材料、设计、制造、运营整个过程,也贯穿于和航空活动相关的各个专业领域。

4、公开性:全面对公众开放。

5、动态性:适航要求在不断持续地修订和完善,仅FAR25部目前就修订了127次,新申请的项目要适时符合新修订的标准。

每一次修订都由设计技术进步或航空事故结论推动,每一次修订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是没有知识产权限制的宝贵知识成果。

6、案例性:适航标准属于海洋法系,以案例为基础。

7、基本性:最低安全要求。

目前,国际上的设计制造商在设计制造中基本都高于适航要求,航空活动的安全纪录也证明了这一点。

8、实时性:可追溯条款、适航指令。

图三 适航法规体系特点五.运输类飞机设计发展趋势和适航发展趋势1.运输类飞机设计发展的阶段及发展趋势 国际性 公开性 案例性 实时性基本性 动态性 完整性 强制性 法规体系运输类飞机设计发展的四个阶段:结构简单,仅考虑元件安全性的阶段;结构系统较复杂,关注系统级安全性的阶段;结构系统复杂,关注飞机安全性的阶段;结构上大量使用复合材料,系统上采用高度综合的复杂系统,要结合过程控制来保证飞机安全性的阶段。

运输类飞机的发展趋势:从设计模式上讲,主设计人和系统供应商对飞机联合定义,系统供应商按联合定义的要求负责系统的具体设计,主设计人对供应商进行有效控制并负责系统综合。

从技术上讲,大量使用复合材料,突破了过去的结构设计包线,使飞机更轻,更便于维修。

采用高度综合的复杂系统,使飞机自身系统和空管、运营、维修、机场管理、娱乐等高度综合,全面提高安全性和可运营性。

系统安全性设计引入了过程控制的理念。

2.适航的发展趋势为了飞行安全,在适航管理的发展过程中,申请人与局方全面合作。

使用PSCP、CP对符合性验证等活动进行全面规划,更加注重过程控制。

局方注重对申请人机构的授权,申请人承担更多的责任,并获得更大的权力。

局方全面加强对复杂系统、复合材料、软件、安全性评估的审定。

现代飞机设计的自主知识产权在于供应商控制和系统综合,除飞机的结构外,飞机的系统、发动机、设备等都不是申请人/持证人的。

申请人把精力放在对供应商的控制、要求,系统综合,飞机结构使用新材料等方面。

六.适航工作的基本理念与原则1.安全适航安全是我们工作的动力源泉,我们在为公众的安全工作,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骄傲。

紧密关注航空工业的发展趋势,明确适航工作的机遇和挑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安全水平。

和所有相关工作人员(管理者、局方、设计工程人员、航空公司、公众等)共享和适航安全相关的资料,筹划完整的解决方案。

在适航工作中尽早发现不安全征兆,预防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用风险评估的原则优化我们的工作,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贯彻系统适航的理念。

2.正直诚实正直诚实是适航安全工作的特点,哪怕是没有人检查我们的工作,我们仍然要正直诚实。

开放、诚实建设性地沟通;实现我们对适航安全的承诺;为我们的决定和行为负责;清晰明了地分享信息和观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做表面文章,参与决策过程并为目标努力工作。

3.以人为本想要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就要怎么对待别人。

互相之间永远公平对待并永远尊重对方。

在适航工作中要主动听取不同的意见,不断改进,充分发挥不同背景、不同观点的人的才智,不断努力提高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充分认可别人的成就。

4.质量按客户的需求满足情况来评估我们的工作,在整个组织体系内沟通,寻求完整的解决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