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爱哭的孩子更健康 宝宝哭闹时别让他

爱哭的孩子更健康 宝宝哭闹时别让他

爱哭的孩子更健康宝宝哭闹时别让他“闭嘴”
2013-07-04 10:46:36 出处:凤网/今日女报0人参与
孩子哭闹时,你习惯怎么做?是呵斥他:“收声!”抑或恐吓她:“闭嘴!再哭就把你关黑屋子
里去!”是教育他:“勇敢的孩子都是不哭的。

”抑或试图转移她的注意力:“看,那是什么?”……通常,父母会出于各种考虑,千方百计去抑制孩子们喷薄而出的眼泪。

然而近日,日本专
业性教育网站“育儿指导”指出:会哭的孩子更容易获得快乐,家长不宜横加干涉。

在今日女报/凤网
记者的采访中,本土心理专家也表示:擅哭的孩子,心理更健康……
案例
“妈妈不让哭”的孩子,莫名吐了
长沙热心读者李佳向记者讲述称,他所住的小区里,有两个同样是三四岁大的男孩常一起玩耍,“小孩子免不了打打闹闹,常常闹得‘两败俱伤’,突然就毫无征兆地一齐哇哇大哭起来。

有意思的是,两位妈妈对待哭闹中的孩子,态度完全不一样”。

李佳与小区里许多邻居都曾多次目睹:丁丁的妈妈会马上拿出零食或玩具哄孩子;乐乐的妈妈则
往往置之不理,任其哭闹……“两种态度取得的效果也完全不一样,被哄的那个(孩子)反而越哭越
厉害,不哄的(孩子)很快就没事了。


李佳观察发现,乐乐每次刚开始哭时都会很期待地望向妈妈,见妈妈不理自己,哭了一会儿后便
自行擦干眼泪,像没事人似的一边玩去了。

而丁丁脾气很大,妈妈递过来的玩具和糖果往往被他随手
摔在地上,哭得也越来越起劲。

渐渐地,丁丁妈失去耐心,开始呵斥:“再哭我就打人了,我数三下,1、2、……”一般在妈妈“3”字快出口之际,丁丁的哭声就明显小了,迅速由嚎啕大哭变成低声抽泣。

几天前的一个早晨,李佳出门上班时碰到正准备带孩子去医院的丁丁妈。

一问才知道,丁丁刚才
莫名其妙地把早饭都吐了出来。

“大清早的,他非吵着要看动画片,我不准,他就躲在房里生气,没过多久就吐了……”丁丁妈一脸焦急,生怕孩子得了什么病。

事后,李佳听说,丁丁的检查结果一切正常。

“据医生判断,孩子很可能是故意的——呕吐也是对不良情绪的一种发泄。


调查
孩子哭闹时,你会怎么办?
孩子哭闹时,你通常会如何应对?在“凤网长沙妈妈活动群”里,记者随机对30名年轻妈妈进行了调查,归纳出以下几种最为常见的家长“止哭”方法,并有请长沙绿城育华幼儿园园长高伟进行点评。

一起来找找,看其中有没有你的影子?
情景1:不理不睬型
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赖在地上哇哇大哭。

妈妈皱起眉头:“这样都哭,真是一点也不勇敢!赶紧自己爬起来!”然后便转过背不理。

过了一会儿,孩子果真不哭了,还自己站了起来。

妈妈对自己的处理方法很满意。

点评:任何时候,家长都不要轻易对孩子说出“你不勇敢,不坚强”这类话,这可能会在潜意识里降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导致其长大成人后缺乏自信。

情景2:恐吓型
动画片演完了,孩子意犹未尽,于是哭闹不止,爸爸觉得这种情绪有些不可理喻,心烦地吼道:“再哭,再哭就把你关到小黑屋里去!”
点评:这种方法最不可取。

大人看来不起眼的一句话、一件小事,却有可能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困扰,甚至伤害。

情景3:转移注意力型
孩子不小心将最喜欢的玩具摔坏了,伤心地哭起来。

妈妈赶紧打开电视机:“快看,《喜羊羊与
灰太狼》开始了……”孩子果然马上停止哭泣,专心看起了电视。

点评:很多家长采取这种方法来令孩子停止哭闹,并自以为“很有办法”。

这种方法的确比恐吓
或训斥孩子“不许哭”要好一些,但孩子的情绪仍然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情景4:帮忙出气型
孩子不慎磕碰到桌子,吃痛地大哭。

爸爸马上过来“狠狠地”拍了几下桌子:“都是桌子不好,
它不听话,我们打它!”
点评:用这种方法应对孩子的哭泣,容易让孩子不分事理、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

专家
不许孩子哭,不利于健康
近日,日本专业性教育网站“育儿指导”指出,会哭的孩子更容易快乐。

生活中,有的孩子“会哭”,有的则“不会哭”,研究人员认为,会哭的孩子在痛快地哭一场后,负面情绪宣泄得快,事后
很快就能心情晴朗起来,性格也更能保持开朗。

而不会哭的孩子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压抑情绪,就连
哭起来时也抽抽啼啼,甚至伴随咳嗽、呕吐等现象,事后更是要过老半天才能醒过神来,情绪转换慢,长此以往对身体也不好。

对这一观点,长沙市妇女儿童心理咨询服务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刘立京表示非常认同:“孩子性
格的好坏与是否爱哭没有关系,哭只是其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

”刘立京分析称,人类降临世界时都
是用哭的方式来“报到”的,自然地,成长过程中也少不了采用这种方式面对生活,对孩子而言更是
如此。

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天性擅哭”这点,通常在听到孩子的哭声后,第
一时间抱起来哄——与老人同住的家庭更是如此;若孩子哭声剧烈,则全家人抢着安抚。

当然,也有
另一种极端形式,即在孩子哭时以“爱哭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勇敢的孩子都是不哭的”之类的话
来进行教导,甚至严厉呵斥。

事实上,这些方式都是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

刘立京认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哭能够很好地调节情绪,对孩子而言更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治疗。

换个角度来看,虽然有的孩子能够做到为在爸爸妈妈心目中做个“好孩子”而努力坚强,或为服从爸
爸妈妈的权威,忍受内心的不良情绪,压抑心中的真实感受,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但这种不良情绪
得不到正常释放,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容易造成心理问题。

换句话说,会哭的孩子、善于哭的孩子,心
理反而更健康。

请把哭的权利还给孩子
刘立京提醒,作为父母,应该把哭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在想哭时能尽情地哭,将不良情绪全
部付与眼泪流走。

同时要相信,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逐渐掌握到更多排遣不良情绪的方法,哭的
次数也会慢慢减少。

孩子哭泣时,父母该如何正确应对?刘立京认为,首先,不可剥夺孩子哭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
着就该放任其哭不管不顾,而应该分情况处理:在孩子因为疼痛而哭时,不要一味地用“勇敢”、
“坚强”去要求孩子,而是要帮助孩子感受真实的疼痛,让他根据自己的生理反应去选择哭与不哭;
当孩子受到委屈、感觉不快乐时,更应该允许其用哭的方式发泄心中不良情绪,往往哭过之后心情就
自然变好了;当孩子因为恐惧而哭时,应当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恐惧,而不只是一句简单的“这有什么
好怕的”;当孩子为困难、挫折而哭时,多抱抱他,夸夸他,充分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而不要
简单粗暴地用“笨”、“无能”之类的言辞去指责。

支招
家长不知道说什么时,就什么也别说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孩子哭泣,长沙绿城育华幼儿园园长高伟认为,有一种招数都基本有效:先将
孩子带离当时的环境,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抱着他、温和地看着他。

这时如果孩子哭诉,可主动回应
他的话,但内容不“对事”,而是肯定他的这种情绪。

比如,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委屈”。

也有的家长不知道这种情况下说什么好,那么不说话也无妨,只需抱着他、温和地看着他就足以传递出关爱与关注,起到平抚、安慰的作用。

等孩子情绪宣泄完毕,自然会自己处理自己的问题。

有些家长担心:这样任由孩子宣泄,会不会令其哭个没完没了?高伟说,根据她的经验,如果孩子每次都能及时得到倾听和宣泄,体内积聚的负面情绪会越来越少,每次宣泄所需的时间也就会越来越短。

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