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营养方式。
(重点)(2)尝试列表比较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异同,理解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
(难点)(3)认识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中的代表动物,以及它们和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尝试运用观察、比较、分析、联系生活等方法,培养学生概括总结动物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
(2)通过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学习,使学生加快生物科学价值观的形成,进一步树立爱护的自然、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环境意识。
(3)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素养。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过程中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往往只关注生活中常见、熟悉的动物。
对于生活在淡水溪涧或浅海水域中个体微小的动物关注甚少。
对于动物的认识也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并没有系统、规范的理解。
本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要观察的几类动物实物、图片或资料,通过观察,归纳出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几个类群的特征,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以后学习脊椎动物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几类动物的比较、观察,使学生更易于接受不同动物类群的区别。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无脊椎动物大多个体较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利用生活实例将教学内容拉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恍然大悟”和“茅塞顿开”的感觉,不仅丰富了生活经验,同时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本节课主要介绍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的生活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想将三种动物对比起来,主要抓住各类动物的形态特征和其代表动物进行介绍,同时也认识到各类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从而树立人与生物和谐发展的生态学概念。
同时应用“激趣-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进行分组实验增加对无脊椎动物的感性认识。
让小组成员讨论,找出三种无脊椎动物的区别及各自的代表,探讨过程中,会很深刻的记清三者的区别。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分组实验蚯蚓、解剖盘、清水、棉球、木板、玻璃板。
各种蠕虫动物的图片。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助学进行相关预习工作。
课前一周,布置任务,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准备蚯蚓。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3分钟)教师通过口述的方式对上节课学过的主要知识进行提问: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细胞动物,身体呈状,体壁仅由构成,消化腔。
2、生活环境:大多数腔肠动物生活在里,少数生活在淡水中。
3、常见动物:、。
学生回忆、看书学生,并给出准确、规范的答案。
将复习旧知识常态化,从而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5分钟)过渡语:大家请看图片,同学们有没有见过这种动物?这种生物生活在溪流浅水处,多隐于石块下面,昼伏夜出。
体呈树叶形,背腹扁平,可爬行。
全体淡褐色,长10余毫米。
头呈三角形。
它的名字叫做涡虫,是一种扁形动物。
出示学习目标:(1)说出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营养方式。
(重点)(2)尝试列表比较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异同,理解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
(3)认识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中的代表动物,以及它们和人类的关系。
生:没有聚精会神的听老师介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熟悉问题,阅读目标。
学生疏理目标和指导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上课伊使就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明标促学自主学习(15分钟)过渡语:现在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几种常见的扁形动物:(展示图片)(目标1)知识点一:扁形动物1、这几种动物的生活环境是否相同?2、他们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3、他们的营养方式是否相同?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注: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对寄生、宿主有疑问,教师可适当讲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寄生生活和自由生活的不同)点拨:大家回答的很好,总结起来扁形动物的主要特点如下1、主要特征:是一类的多细胞动物,身体,多数营生活。
2、常见的扁形动物:、、。
3、涡虫生活在的落叶或,身体呈,摆动时做运动。
4、绦虫是肠道,身体长达米,依靠头节上的,和小钩固着在内,通过体壁吸引宿主的的营养物质。
教师简介:(目标3)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十分严重,造成疫区居民成批死亡,致使田园荒芜、满目凄凉,出现“无人村”等悲惨景象。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进行了积极的治疗和预防,到1958年,我国已经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
在世界范围内,寄生虫所引起的疾病一直是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
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包括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975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特别规划联合倡议要求重点防治的主要热带病有: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锥虫病和麻风。
除麻风外,其余的都是寄生虫病。
WHO (1999年)报告,全球疟疾每年的发病人数达3~5亿,感染血吸虫的人数为2亿。
估计每年因血吸虫病而死亡的人数为 1.5万。
此外,肠道寄生虫生观察图片,认识这三种动物阅读课本74页完成思考题知识点一:1、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中海水中还有的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上。
2、都是多细胞生物3、营养方式:多数营寄生生活,也有自由生活的。
学生对重点内容做标注认真阅读课本找到相应的答案1、有口无肛门、扁平、寄生2、涡虫、绦虫3、淡水溪流中、石块下、柳叶状、涡流状4、寄生虫、2~4、吸盘、宿主体学生根据资料及在生活过程中,会有吃打虫糖丸的经历,能够理解蛔虫属于肠道寄生虫。
观看大屏幕上展示的资料,了解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
产生药积极预防的意识,减少寄生虫病发生的几率,养成讲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将相关的知识有个初步的认识。
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巧妙启发,积极引导,共同总结,这样就能突破本课的难点。
通过资料展示的数据给学生一个较强的刺激吸引学生注意力,间接地使学生意识到卫生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培养感染也十分严重,特别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农业地区,据估计全球有13亿人感染蛔虫。
师:通过资料我们看出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极大,所以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切断寄生虫的传播。
发现有感染的病人要及时驱虫,卫生部门还要加强卫生宣传、严格肉类检查,我们要养成购买符合卫生标准的肉质,切生肉的案板要分开等生活习惯。
过渡语:寄生在人体内的寄生虫除了血吸虫外还有寄生在消化道内的蛔虫,但蛔虫在结构和功能上和血吸虫完全不同。
课件展示秀丽隐杆线虫、人蛔虫(目标1、2)提问:(1)你认识它们吗?哪位同学对它比较了解?(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人蛔虫,它们在形态上与扁形动物有什么不同?(3)人蛔虫生活环境、营养方式与扁形动物是否相同?(4)秀丽隐杆线虫呢?其他的线形动物呢?知识点二: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方式1、主要特征:身体一般为形或形,两头,有有。
它们通常生活在或中,也有些种类在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
2、常见的线形动物:、。
3、秀丽隐杆线虫雌雄同体体长约,生活在,是一种重要的材料。
分组讨论:通过上面的学习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归纳出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知识小结:线形动物形态:细线型或圆筒形,两头尖。
消化腔:有口有肛门。
生活环境:通常生活在土壤或水域中,也有生活在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
营养方式:多数营寄生生活。
代表动物:蛔虫、秀丽隐杆线虫。
教师点拨:究卫生的习惯。
生1:图片上见过。
生2:我小时候得过这种病,吃药就打掉了,很好治疗的。
生3:人蛔虫身体一般为细线形或圆筒形,两头尖,有口有肛门;扁形动物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
生4:人蛔虫寄生扁形动物淡水溪流中、石块下、柳叶状、涡流状也是寄生1、细线、圆筒、尖、口、肛门、土壤、水域、寄生2、秀丽隐杆线虫、人蛔虫3、1毫米、土壤、生物学研究学生根据相似的知识点,总结防治蛔虫的措施。
生:(1)驱虫(2)管理粪便(3)宣传教育,饭前饭后洗手,不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道德情操及珍爱生命的情感意识。
通过分组讨论的方法将所学内容概括总结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同学之间的团结和合作。
利用比较既可以巩固刚学过的扁形动物还可加深对线形动物的理解,一举双得。
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能够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
根据绦虫的防治措施,谁能谈谈你对防治蛔虫有怎样的意见或建议?饮生水。
出示图片过渡语: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动物有什么不同?探究实验:观察蚯蚓目的要求:描述蚯蚓的形态特点和运动方式材料器具:蚯蚓、解剖盘、清水蚯蚓、清水、木板、玻璃板等。
方法步骤:(1)把蚯蚓放在解剖盘中,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2)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体会其体壁的特点。
(3)观察蚯蚓的运动。
探究操作: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蚯蚓的外形有何特点?2、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触摸后有什么感觉?背腹面有何区别?3、蚯蚓的体壁能够分泌粘液,使体壁始终保持,以保证正常的,同时能减少与土壤的摩擦。
生:观察图片回答:上图是人蛔虫下图是蚯蚓解剖盘1、蚯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在前端有一个分节明显的环带。
2、用手触摸蚯蚓的背部有湿润的感觉,腹部有粗糙的感觉。
3、湿润、呼吸利用比较有线形动物过渡到环节动物可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探究实验教会学生观察、认识事物的次序,培养自学动手能力,达到直观教学的目的。
合作探究(12分钟) 4、释疑解难:怎样判断蚯蚓的前端和后端?(老师点拨:蚯蚓身体呈圆柱形,由许多环状的体节构成,靠近身体前端几节特别粗大、光滑,称为环带。
)5、观察蚯蚓的运动,蚯蚓是如何运动的?延伸探究1、将蚯蚓分别放在木板和玻璃板上,它在哪里运动的更快?为什么?2、仲夏雨后,在校园、花园或田间,常会见到地面上蠕动着的蚯蚓。
这是为什么?如果不及时回到土壤,就有可能死亡,试分析原因?知识点拨:实验时保持蚯蚓的身体湿润,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以保持其正常的呼吸。
过渡语:能像蚯蚓这样身体分节的动物还有哪些?阅读课本完成填空(目标1)知识点三: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方式1、环节动物生活在和环境中,身体由许多相似的,身体分节使它们的运动更加灵活。
2、水蛭生活在、或池沼泽,主食以吸食动物的或体液为生。
其体内的水蛭素可用于治疗血栓疾病。
3、沙蚕生活在海边的中,身体呈。
作为鱼类和虾类的,沙蚕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
分组讨论:通过上面的学习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归纳出环形动物的主要特征知识小结:环节动物形态: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消化腔:前有口后有肛。
生活环境:生活在水中和湿润的陆地环境中。
代表动物:蚯蚓、沙蚕、水蛭。
阅读课本76页回答下列问题:(环节动物和人类有怎样的关系?4、离环带近的是前端5、蚯蚓运动时缓慢的蠕动爬行1、在木板上运动快,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光滑的2玻璃不好固定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