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一(川西邛笼)..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一(川西邛笼)..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八——
川西邛笼建筑
B 主要生活层面的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布局
邛笼建筑一般空间高度多在2.3—2.6米之间。中间 层面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活动场所,一般由主室、储藏 室、卧室及楼梯间组成,基本上各有定型。早期的房屋 较为简单,多无卧室,家人的活动均在主室中,共睡一 屋,如夏日游牧之帐篷(另外有在基本模式上衍化出带 有夏日卧房的建筑平面布局以及底层无圈养牲畜而直接 住人的模式,这可能是生产方式更加趋近农耕使然。) 顶层的罩房和平台事实上是室内空间的延续,在日常生 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十几个平方米的台面在不平的 山地中创造了平整的空间,是农事的延续的场地,是活 动的场所,是私家的领域,同时也是祭祀、敬神的地方。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八——
川西邛笼建筑
嘉绒藏族和羌族石碉造型大同小异,仅羌族的四角 碉顶部靠后部有升起的照楼,而嘉绒藏族的四角碉四角 顶端作尖角耸立。从总体上来看,嘉绒藏族的石碉较羌 族的同类形石碉修建技术更高,碉身石墙面平整、石块 间的缝隙较小,碉角线由下至上极为端直,羌族石碉在 这些方面则略有逊色;另外还可以按照居住的主体---不同的民族划分,即藏族名居、羌族碉房以及彝族的土 掌房,从而考察他们之间的异同处,了解不同民族文化 背景下同一居住类型的不同演化;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八——
川西邛笼建筑
2. 邛笼的分类
不同分类方式有不同的侧重点,邛笼的分类方式有多种:
一种就是按照建筑的具体形态进行区分,邛笼的造型按外观 分为四角碉、五角碉、六角碉、八角碉四种。现存石碉中以 四角碉最为常见,大多建于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平面通常
呈方形或近方的“回”字形,立面呈由底向上逐渐内收的方 锥形高台。底部边长5-8米、墙厚0.70-1.10米,碉楼高度低者 巧米、高者逾50米,其中以高27-37米者居多。四角碉属最为 古老的一种石碉造型。五角碉则多因建碉地点为斜坡地,为 增强石碉临坡地下方一面墙体的受力强度,将该面墙体逢中 线部位砌出一道突出墙面约0.10-0.20米的角以支撑墙体中部, 属于四角碉的变形。五角碉在平面上皆呈近方的“回”字形, 第五角位于临坡地下方的长边中部。砒秤石碉数量较少,其 中以羌族地区略多见,最高有达34米者,一般高度在20余米。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八——
川西邛笼建筑
二、邛笼民居
1. 邛笼民居的建造
对于邛笼的建造,李心衡《金川琐记》卷二中就有记载: “蛮俗造屋尽用土,盖先砌石作墙,架巨木为梁,以杂木横 搭之,盖土于其上,筑之令极坚,虽倾盆大雨不能漏,唯淫 雨数日,须加土再筑。其碉楼及一切墙垣俱乱石,远望作小 裂纹,顿齐如倒削,虽汉人登之不能动寸步。 在修房前,首先要考虑的是房屋的向阳背风。如羌族,为 了饱暖通风,住房多采取向阳背风、封闭及层高较低的等方 法。住屋的方向、门窗的开口,大都避免常年主导风向,向 南方或朝东南,楼层的背面,东面和西面墙身及底层各墙都 不开窗。由于住屋层数多而层高较低,墙壁较厚,窗洞矮小, 以致下面各层室内采光、日照、通风均感不足。因此他们便 利用梯井、天井、天窗等方式以弥补侧窗之不足。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八——
川西邛笼建筑
六角碉外部造型平面呈正六角形,角与角之间呈内凹的
弧形,六个角明显突出,立面上呈下大上小的六棱柱形。石 碉的内部平面呈圆形。六角碉通常较高大,低者20余米、高 者30余米,内部分隔为9-13层。石碉底部每边边长(角两侧 边)3-3.50米、墙厚0.70-1米。六角碉从数量上亦较少见,现 存嘉绒藏族地区的六角碉皆为清代康熙、乾隆年间修建,羌 族地区现存六角碉皆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修建。八角碉是各 种石碉中造型最美、建筑艺术水平最高的一种,流行于清代 嘉庆——咸丰年间。此种石碉外部造型平面呈正八角形,立 面呈下大上小的八棱柱形,底部每边边长(角两侧边)多在2 米左右。外部八角突出,内部则呈圆形,结构与六角碉相同。 八角碉的高度低者20余米、高者达43.20米。石碉内部按高 度分隔成9-13层。各种石碉的大门除极个别在底层开设外, 大多在2-4层设置碉门,碉门距地表高7-10米以上。中、上 部各层则于不同方向的墙面上错位开设通风、观察、射击孔。
A 楼层功能的使用状况 邛笼民居的主人——藏、羌、彝民族半农半牧的生产 方式和严寒的气候客观上决定了它的楼曾功能布局。一 般说来,邛笼民居由三个不同标高的层面组成:地面层 为过东的牲畜提供御寒场所同时也是杂物堆放间;中间 层为人的主要活动场所,主室所在(也有喇嘛的经堂设 该层);最上一层通常为半开敞房屋(又叫照楼),半 为晒坝,间或经堂。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八——
川西邛笼建筑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八——
川西邛笼建筑
一、邛笼的分布与分类
1. 邛笼的分布 岷江上游走廊以松潘县与南坪县交界的弓杠岭岷江 发源为起点,贯穿松潘,茂县,汶川三县,长约340公 里。自战国以来,该走廊为南下的羌人占据。由于该地 区比较集中分布了羌族的碉房建筑,尤其是坐落山顶达 十余丈的高碉,所以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然后仔细 考察横断山脉区其他的两条通道,即西部的金沙江与雅 砻江走廊和中部的大渡河走廊,就会发现“凡川西诸土 司直至西藏,人民所居皆同此制”。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八——
川西邛笼建筑
也可以按照邛笼的砌建材料分类,即片石材、鹅卵 石材、版筑土材、板筑木材等,了解修建过程中人们对 于材料的利用;还有按照建筑的等级分类,一种为普通 的平民居住生产用房,一种为土司奴隶主使用的官寨, 可以了解比较普通和特殊之间的关系,顾炎武说:“威、 茂、古冉驰地,累石为巢以居,如浮图数重,门内以楫 木上下,货藏以上,人居其中,畜圈于下,高二三丈者 为鸡笼,十余丈者谓之碉”。也就是说,分为高低两部 分,高者为防卫储藏用,低者为日常生活用。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八——
川西邛笼建筑
2. 地质条件
邛笼的分布地带多处于亚欧板块、印度板块、太 平洋板块之间,受到这些板块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挤 压,形成了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地质构造复 杂,地震频繁。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八——
川西邛笼建筑
3.居住的模式
研究平面功能的布局是研究居住模式的重要组成。 这里面包含两个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