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在今甘肃静宁,出生于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青年时期曾经游历各地,结识了许多朋友。
李白才华横溢,博学多才,精通剑术,一心想为国家建功立业。
他一生曾两次做官,结果不是遭宦官排挤,就是被皇帝流放,很不得志。
他写的诗,风格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很有艺术感染力。
后人称李白为“诗仙”。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
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孟浩然(689-740)
今湖北襄阳人。
比李白大十二岁,是李白所敬仰的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早年隐居家乡鹿门山,读书做诗。
四十岁时到京城长安考进士,没有考中,非常失意,回家后仍然过隐居生活。
他的诗以写田园隐逸生活为主,诗风恬静淡远。
著有《孟浩然集》。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今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虽然生活在北宋王朝比较安定的时期,但他的政治生涯非常曲折。
由于他多次反对王安石革新变法,因而大部分时间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做官,他因此有机会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接触社会现实生活,了解民生疾苦,创作出不少被后人传诵的名篇。
他的诗气象万千而又精致秀丽,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白居易(772年~846年)
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韩愈(768~824)
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主要成就:提出复兴儒学,反对佛教和道教代表作品:韩昌黎集
柳宗元
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
“唐宋八大家”。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职业: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主要成就: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
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代表作品:《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世称“范文正公”。
唐宰相范履冰之后。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
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其亦擅长诗词,流传最著名的莫过于〈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维
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今存诗400余首。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这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
音乐也很精通。
受禅宗影响很大。
职业:诗人
主要成就: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
近体诗严守声律意态豪放
代表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摩诘文集》
欧阳修(1007-1073)
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苏洵(1009年-1066年)
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苏辙(1039-1112)
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
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
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
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
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
自号颍滨遗老。
卒,谥文定。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曾巩(1019-1083)
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
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
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
嘉祐二年(1057)进士。
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
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