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视鉴赏 ppt

影视鉴赏 ppt

详情请见教材
鉴赏解读
1.以平等的视 角关注当下
2.没有技巧就 是最好的技巧
3.对比手法 的恰当应用
比较
这两部DV影片都是非剧情类的DV片,在叙事结构上,都使用了主线和副 线两条线索并行、穿插的方式进行叙事。这两部DV片虽然来自不同国情的国 家,但是导演不约而同地将拍摄对象都集中在了社会“非主流”的生活在社会 底层的被摄对象身上,关注的视点都集中在了社会“非主流”文化方面,并且 共同关注当今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用DV拍摄的作品一般分为DV剧情片和非剧情片两大类。DV剧情片 虽然很少有好莱坞大片的恢宏场面和大牌明星以及大制作,但是在电影史 上仍然不乏诸多得到公认 、享有盛誉的优秀的DV影片。
主讲影片
《拾荒者》/《拾穗者》/《我与拾穗者》 (法国,2000) 导演:阿涅斯·瓦尔达 主演:阿涅斯·瓦尔达、群众等 获奖情况:本片曾于各类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无数,所获奖项主要有:芝加哥国际电影节 最佳纪录片奖(2000);欧洲电影学院最 佳纪录片奖(2000)等。
《拾荒者》关注的是社会的浪费、节约、环保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 发展等深刻的社会问题,而《闲着》关注的是大城市中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边缘 艺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思考互动
1.解释DV和DV片的含义。 2.DV片是如何分类的?各类别的特征 是什么? 3 . 将 国 外 著 名 的 DV 片 与 国 内 优 秀 的 DV片进行比较,它们在选题和表现手法上 有哪些异同? 4.讨论当今DV片的发展趋势。
经典链接
《家变》/《那一个夜晚》
(丹麦,1998)
《白痴》/《越笨越快乐》
(丹麦/瑞典/法国/荷国/意大利,1998)
经典链接
《女巫布莱尔》/《死亡习作》 《厄夜丛林2:阴魂怒吼》/《女巫布莱尔2》
(美国,1999)
(美国,2000)
谢谢观看
剧情梗概
《拾荒者》(The Gleaners And I)是一部创作者受19世纪 法国画家米勒的名画《拾穗者》启发而拍摄的纪录片,影片以第一 人称的视点描绘了法国当今的拾荒者形象,甚至编导瓦尔达本人也 把自己装扮成米勒的名画中的拾穗妇女出现在镜头中。瓦尔达采访 了多个现代“拾穗者”(或拾荒者),既有失业的中年汉、单身母 亲、独居老人,也有艺术家、餐馆大厨等。
详情请见教材
鉴赏解读
法国女导演阿涅斯·瓦尔达,向来以“新浪潮之母”的盛誉而闻名 于西方影坛。完成于2000年的DV纪录片《拾荒者》取得的巨大成功 就是证明,本片参加了几乎所有的重要国际电影节,并在30个月内获 得了30个奖,即使是在电影节多如牛毛的今天也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以独特的视 角关注社会现实
个人DV影像
是指排除了正常制作渠道,包括电视台、电影制片公司的专 业人士制作和发行的用各种格式拍摄的剧情片以及非剧情片。
2 DV片鉴赏
《拾荒者》
《闲着》
DV往往能让创作者自由地选择拍摄对象,用简朴的语言构造现实日 常生活,用非“革命式”的语言进行着“个人化”的表达。DV作品所关 注的题材往往是日常化的生活图景,“革命”与“历史”的官方大叙事被 坦率的辅助导读
《闲着》 (中国,2006) 导演: 张伟杰 主演: 群众等 获奖情况:第3届半岛国际纪录片电影节长片 评审团大奖(2007);上海国际电视节“白 玉兰奖”纪录片银奖(2007)等;该片于 2007年先后参加过的影展有:2007黑山国际 电影节、第25届慕尼黑国际电影节、日本山 形纪录片电影节等
中国DV片的参 与者(传播者)
职业导演和(或)独立影人 如贾樟柯、吴文光等
其他门类的艺术家 如作家朱文等;青年学生及DV爱好者
DV片本质特征
发挥其技术潜能,零距离地记录身边的生活,直接抒发自己 内心的情感,用生活自身的形态直接诉诸人的视听感官,进行人 本化的传播,这是人类一种本能的愿望,实现这一愿望是传播史 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影视鉴赏 主编 涂晓 赵炳翔
DV
1 DV综述
DV是Digital Video(数码视频摄像机)的缩写,原意是 指数字视频技术,这种技术主要革新之处是采用数码信号的 方式,对视频信号进行记录、存储和转换,从而提高了录制 图像的清晰度,并使得伴音信号质量更好、摄像机体积更小、 价钱更低、对信号的次复制损耗更小……数码视频系统在清晰 度、色彩还原能力、非线性编辑和操作等方面都具有以往的 家用模拟视频无法比拟的优势。
剧情梗概
本片表现了上海街头几位街头艺人的不同遭遇和比较艰难的卖艺生 涯。这些街头艺人之前都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其中,老房曾是大型国有企 业的老工人、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石静曾是工人编制序列的妇联工作 人员;老丁曾是乡村干部;小赵是江南造船厂的农民工。但是,由于时代 和历史的原因,在国家“转型期”的当下,他们被宣布下岗,这样,他们 的生活轨迹被彻底打乱,沦为社会最底层的群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