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
21.电缆位于基础中间时,应将电缆入入木槽或埋入基础内,槽内应填入细沙,不得漏浆、渗水,且保持电缆抽动。
22.所有基础中螺栓及钢筋外部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得小于50mm。
23.对植筋的施工、技术要求:
a.锚栓的锚固效果与施工质量密切相关。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高强度锚固胶黏剂填充锚固。植筋胶的性能应满足《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施工时应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必要时应向锚栓供货商咨询。
二、施工基本流程
2.1钢筋及地脚螺栓工程施工
在路基阀板区段内,在钢筋混凝土板上应采用水钻研磨钻孔,根据孔径选用合适钻头分别钻出纵向主筋孔和地脚螺栓孔并清理。纵向主筋锚固深度为250mm,接触网基础地脚螺栓的锚固深度为400mm,拉线基础地脚螺栓的锚固深度为360mm。
钢筋及地脚螺栓化学锚固施工,待满足锚栓强度后,进行其它部位钢筋的绑扎及安装。
2.4、技术标准
1.模板必须稳固、可靠、不得漏浆。
2.模型板的限界、标高、尺寸等应与基础的类型相符,其中心线与软横跨中心线相符合。
3.线路两侧和线路中间的基础面,应高于路肩面100~200mm,一般应低于相邻轨面200~600mm;
4.螺栓的布置方向、数量等按设计要求安放。
5.搅拌台应略高于基础底面。
15.同批试块抗压强度的平均值不得低于设计标号;任意一组试块的最低值不得小于设计标号的85%;在同批试块中,低于设计标号的试块组数,当试块为3~5组时,不得多于1组,当试块为6~16组时,不得多于2组。
16.混凝土的浇水养护日期,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碴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一般不少于7天,对掺入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二、技术标准及技术要求
1、接触网基础开挖及浇筑
1.1、接触网基础开挖施工基本流程
①、确认坑位:确认坑的类型,限界距线路中心3.25米。
②、清理工作面:将坑口处的地面清理干净。
③、安置防道渣挡板:坑口的线路侧应加设防止道渣滑落的挡板。在坑口线路侧相距1m处打2-3个木桩,木桩长0.5m外露200mm。在道渣与木桩间横放一块木板。
6.不同标号品质的水泥应分别存入,不得混合使用,不得采用海水进行拌制。
7.试块模型采用木材、塑料或金属料制成。
8.基础如有蜂窝麻面,可用多钢刷清刷干净,以1:2的水泥沙浆修补;蜂窝、空洞较多或有裂纹、露筋,凿去全部强度薄弱的混凝土和个加紧突出的石子,用钢刷清除表面,以细骨混凝土修补,其强度比基础本身高一等级并仔细捣实。
2.2模板工程施工
将安装模型板的地面清理干净、平整。复核限界、标高、型号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清理基坑:坑底、坑壁清理干净、平整。安装基础螺栓框架:根据基础型号选择基础框架类型,将基础框架固定到模型板上口。安装基础螺栓:按设计要求选择基础螺栓型号、数量等。将基础螺栓由框架也中穿入。
2.3混凝土工程施工
1.2、技术标准
①、坑中心一般按下式确定:坑中心X=Cx+1/2支柱底部宽。(Cx:支柱设计侧面限界)。
②、确定坑口尺寸的原则:为支柱底部的尺寸和保证施工人员方便,若有底板的基坑,还应考虑底板尺寸;
③、基坑中心及坑口尺寸标定在清理干净的工作面上。
④、挖掘中应保证坑位和坑壁的竖直。
⑤、挖掘中应保持坑的中心线垂直于线路中心线。
1、搭制搅拌平台:用钢板、木板、方木搭置混凝土作业平台。
2、浇注基础:先将坑底铺一层石渣。在石渣上浇注一层混凝土砂浆,并使沙浆渗入到石渣空隙中。
将一袋水泥和砂子按配合比试验比例,在作业平台的钢板上进行拌合,六个人“站板”,每两个人一组,用方锹相互拌合,拌合三遍,至砂子、水泥拌合均匀为止。
按水灰比加入水,并按前述“3”的方法继续拌合三遍。
d.注胶前应将钻孔清理干净,化学胶粘剂的锚固性能应通过专门的实验确定,对获准使用的锚固胶,除说明书规定可以掺入定量的掺和剂外,现场施工中不准随意增添掺料。
e.为保证锚固系统效果,要求清孔干净,无泥土、灰浆,锚栓后期加载必须严格遵守产品的固化时间要求。
f.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完毕时均需不断进行检查和校正,植入钢筋应保持垂直。
17.基础拆模后,表面应平整,不应用蜂窝麻面,棱角损坏或露筋现象。
18.基础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混凝土保护层-10mm,横断面-20mm,高为±30mm。
19.基础螺栓外露长度允许偏差为±20mm,基础螺栓间各方距离为±5mm。
20.位于基础中间的水沟,允许在基础中间预留一排水孔洞,孔壁距基础螺栓不小于100mm,孔底与水沟底相平,孔顶面与基础顶面的距离不得小于200mm,在孔高范围内适应埋设几根钢筋。
2.5、注意事项
1.一般情况下,模型板可选用定型的钢模板。
2.在土壤密实地段灌注基础时,可不设模型板,按尺寸挖坑灌注,但每边尺寸应大于10~30mm,露出地面部分仍用模型板。
3.施工中应认真校核基础限界与钢柱限界的距离,并严格控制施工误差。
4.框架使用前应认真校核,不合格的绝不能使用。
5.螺栓的螺纹部分及螺纹下200mm处采用镀锌处理。
5、基础养护:混凝土浇注完毕后的10~12小时以内,应即开始遮盖并浇水,在炎热和有风的天气中,应在灌注后2~3小时以内即行遮盖并浇水。
6、拆除模型板:混凝土强度达到25kg/cm3时,可进行拆模。
培土、砌石:基础保护层厚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培土、砌石。
7、浇制基础帽:基础受力后进行基础帽浇制。将基础顶面用石渣堆码成“△”形。用混凝土灰浆表面封死、抹平。
⑥、基坑深应满足支柱的埋深,坑底应清理干净平整。
⑦、设有横卧板的基坑,应将安放横卧板的槽道一并挖出。
1.3、注意事项
1、挖坑作业时,一般不得少于2人。作业人员须戴安全帽,坑内作业时,坑上须有人防护,列车通过时,坑内人员应到坑上安全地点待避,坑内不得有人,列车通过后方可作业。
2、挖坑时,应保证路基的稳定性,不应使路基的破坏或减弱,遇有塌方,应立即处理。
编制人
时间
审核人
时间
批准人
时间
交底内容
接触网基础
接受交底
单位/部门
接受交底人
时间
备注
技术交底
单位:京津城际延伸线工程项目经理部第三分部
工程名称
京津城际延伸线接触网基础工程
项目名称
京津城际延伸线项目经理部第三分部
图纸编号
交底部位
接触网基础
一、工程概况
施工以CJDK117+100至CJDK9+000终点本段为路基段进行接触网基础施工,其中TH140H型接触网基础5个、TH160H型接触网基础9个、ZLX1拉线基础17个因工期紧迫,要求在2015年4月5日之前所有接触网基础施工项目施工完毕,由于接触网基础和拉线基础所处地址情况不同,在高密度碾压路基阀板区段,路基填土深度在1.5m<H<2.7m之间,应采用化学锚杆加固基础图(图号:津秦客专施网-403)。在高密度碾压路基区段,应采用高速路基上接触网腕臂柱及下锚拉线基础图(图号:京津城际延伸施网-401)。
10.每层灌注深度不应超过插入式振捣器工作部分的1.25倍,若用人工搅拌,其灌注的深度不宜超过200mm。
11.在振捣过程中,应同时调整基础螺栓的位置。
12.同一基础应连续浇制不得有间歇。
13.试块为边长150mm的立方体,表面平整。
14.每灌注50立方米混凝土应做一组试块(每组三块),试块在灌注地点制作,并与基础同条件养护。
6.基坑铺设100mm石渣层,或C10型混凝土(基坑应相应深挖100mm)。
7.混凝土的各种配料须按配合比用磅秤或其它手段进行计量,不应随意估算。
8.混凝土的自由落度不得超过3米,否则应设置斜槽,或竖向吊桶等措施。
9.振捣器进行捣固时应逐层进行,振捣器垂直或略带倾斜插入混凝土内部,并伸入已捣实层30~50mm,振捣器应与模板保持100mm净距,并不得触及钢筋及螺栓,必要时配合人工捣固,尤其注意边角处的捣固质量。
按试验配合比的规定加入石渣,拌合三遍,至水、水泥、砂、石渣混合均匀为止。
将拌合完的混凝土推送基坑中。
每推入基坑中2-3板混凝土用振捣器进行振捣一遍。
按前述“六”所述工艺继续进行,至基础完成为止。
3、制作试块:用原基础配料制作试块。试块上注明地点、基础号、日期、并与基础一并养护。
4、抹基础面:根据支柱受力后的倾斜标准,基础顶面抹一定的斜面。
技术交底会签表
工程名称
京津城际延伸线工程
施工部位
CJDK117+100至CJDK9+000
编制人
时间
审核人
时间
批准人
时间
接受交底人
时间
备注
副经理
安质检
物资
工班长
技术员
领工员
施工队技术交底会签表
工程名称
京津城际延伸线工程
施工部位
CJDK117+100至CJDK9+000
④、开挖:a、由前往后或由后往前按层次进行挖掘。
b、土质较硬时,可先用镐刨松后再用锹挖。
c、弃土在坑浅时可直接弃土,在坑深时可采用吊篮。
d、开挖至混凝土表面并清理干净。
⑤、检验:坑挖完后,应对基坑类型、中心线、坑深等进行检验,方法如下图。检验合格后,准备立杆、化学锚杆或浇注基础。
⑥、凿除采用柴油发电风镐凿除0.5m厚路基阀板。
9.平均气温低于+5度时,不进行浇水养护,采用培土养护,培土鹌鹑应超过当地冻土厚度。
10.采用培土养护的,必须将冻土打碎。
11.铁路沿线浇制基础时不得污染道床,铺设彩条布,并应设置施工防护。
接地端子和钢筋绑扎具体制作和安装详见附图
3、严禁往线路上弃土,并应有防止道床污染的措施。
4、有地下电缆、管槽、文物等设施时,应停止施工,并报施工负责人或有关单位,妥善处理后,再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