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与长沙文化产业
唐宋建构起来并延续到近现代的一种区域性的历 史文化。
实物标志:公元976年岳麓书院建立。
湖湘文化是空间和时间的产物:
就空间而言:湖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 一块马蹄形地域。后有重山,前有大泽,在 古代相对于中原地区是信息闭塞的区域,但 又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地方。正所 谓“深山大泽,实产龙蛇”。环境的艰苦锻 炼了人的坚强勇毅的性格,环境的闭塞,培 育了人的独立思考,敢于探索的精神。
一、湖湘文化的历史演进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晚清王闿运 岳麓书院对联
这副对联虽然狂放,却表现了湖南人及 湖湘文化对近世中国所担当的崇高责任。
1、湖湘文化的界定
从空间看:
湖南,拥有旧石器文化的历史。
旧石器晚期的长江中游,已经成为两岸文化同源 的纽带。渡过湖北江陵一带,便是湖南洞庭区土质松 软的澧阳冲积平原,具有发展规模稻作文化的自然条 件,从旧石器晚期始,先民们陆续进入这个平原。八 九千年前的澧县彭头山就有文字发明前的表意符号、 表意绘画和图腾。八千年左右的澧县八十垱遗址,发 现稻谷和大米两万多粒,是全世界史前稻作谷物发现 最多的地方。
早期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
湖湘文化的开山祖:周敦颐(1017-1073) ,湖南 道州人。道学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吾 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宋代大儒周敦颐作南安司理参军时,有囚 犯罪不至死,上司却要置之死地而后快。作 为主审官的周敦颐不畏强权,秉公而断,曰: “如此尚可士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最终上司也其浩然正气被折服。
周敦颐晚年隐居隐山讲学,于此写下脍 炙人口的《爱莲说》。后人建濂溪祠以纪念。
周敦颐学术思想以孔孟的儒学为基 础,吸取道家与佛家一些有益观点,重 德治、立人极、倡正气、主廉洁、讲官 德。以“天人合一”作为哲学论证的主 题,始终窥圣道,做圣人,以涵养“圣 人气象”理想人格,以仁为己任,遵道 不趋势,嗣往圣、开来哲、发天理、正 人心,将儒家学说推向一个新阶段。雍 正十三年(1735年),他的《太极图 说》、《通书》列为考试范围。由于学 术上的巨大成就,他本人被尊为“孔孟 后一人”和“理学鼻祖”。
从时间来看:楚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既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又保有蛮族 文化生猛雄健的遗风。地域的封闭性更使这 种独特基因得以绵延。文化的核心是人,人 是环境的产物,于是湖湘文化和具有此文化 性格的湖南人在这一特殊土壤中应运而生。
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 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先秦、两 汉时期湖南的文化应纳入到另外一个历史文化 形态———楚文化中。屈原的诗歌艺术、马王 堆的历史文物,均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而 南北朝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 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 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 均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 的区域文化形态,称之为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与长沙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朝 阳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已成为 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竞争的焦点。
近年来,长沙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 城,作为湖湘文化的大本营,文化产业 的整体实力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并荣 膺 “2008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十大城 市”称号。文化产业的“长沙现象”已 引起全国广泛关注。
湖湘学派奠基人:胡安国及其儿子,福建崇
安人。胡氏父子讲学南岳,创立湖湘学派。
早期湖湘学派集大成者:张栻,四川绵竹人
湖湘理学传统源于两宋时期。胡氏父子理学 造诣极深,同时又倡导经世致用,表现出理学经 世派的文化特征。如胡宏深入探讨“性与天道” 的理学主题。张栻是胡宏弟子,他在理学研究方 面比老师更深,他构建了一个以太极、性、理和 心为基本范畴的本体论逻辑结构,提出了“心理 合一”的认识论思想体系,突出研究人性二重说, 先察识后涵养的道德修养论等伦理思想,并将湖 湘学派发展到最盛。后人将他和朱熹、吕祖谦并 称为“东南三贤”。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内之“活体博物馆”— —即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岳麓书院。北宋时期,由 潭州太守朱洞创办于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成为 当时湖南乃至全国的高等教育基地。著名理学家 张栻主教的18年,从学者达数千人。他发展了湖 湘学派体系,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
岳麓书院——湖湘文化的大本营。岳麓书院 背靠岳麓山,面临湘江,其中轴线正对岳麓山的 禹王碑。岳麓书院选址布局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 对“天人合一”的追求,说明古人对地理环境与 人的心性道德之间关系的认识相当深刻,好的 “气场”可以使“人心向善”,培育出儒家正统 经世之才。
湖湘文化的内涵:湖湘文化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支脉,是湖南各族人民具有特 色的民风民俗、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和科 学文化等的总和。
2、早期湖湘文化
长沙又称“屈贾之乡”。屈原、贾 谊的爱国精神千百年来对湖湘文化也有 着深刻影响。屈原是忠君爱国、呕心沥 血的儒者。《离骚》是以儒家爱国思想 为精魂而披上一件巫歌外衣的。这些精 神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湖湘仁人志士。
764年(唐朝广德二年),设湖南观察使,始有湖南 之称。1724年,湖南湖北分治,才有湖南省。湖南 因处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又因湘江贯穿其间,合称为 湖湘;湘江从上往下分别称漓湘、潇湘、蒸湘,湖南 又称三湘。
从时间看:一种历史文化
湖南考古发掘和先秦文献中许多史实记载暗合, 人们对湖湘文化的历史长河产生了再认识:湖湘 文化不仅源自千年,而且缘于炎黄文化和前炎帝 神农文化。 我国考古学界认定,距今一万至五千年前是我国 新石器时代的早、中期,即传说中的神农时代; 距今五六千年前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向青铜器过渡 的时期,即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炎、黄二帝既是 氏族首领,又是氏族和部落的称号,分别代表着 两个时代,即炎帝时代和黄帝时代。
先秦、两汉的楚文化对两宋以后建构的湖 湘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 一。故而可将湖南这两种文化形态连接起来, 并称之楚湘文化。
湖湘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它是历代 (包括现在)湖湘民众在湖湘大地上所创 造的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 律、风俗、以及其余从社会上学到的能力 和习惯的总和。学者们普遍认同湖湘文化 不是一个学派,而是长期来在现今湖南地 域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