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公民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摘要:公民教育在维护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和促进美国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国的公民教育中很少有强迫和灌输而注重推理和引导,其教育模式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特点。
我国几十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任存在着许多问题,因而充分认识美国的公民教育, 借鉴其中的合理成分, 可以为我们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
关键词:美国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启示正文:“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教育所特有的概念。
美国学校和社会虽然没有明确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美国政府、美国社会到美国学校,都十分重视和强调思想政治教育。
美国一般把“思想政治教育”称为“公民教育”, 其实质等同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
美国通过公民教育、爱国教育、道德教育、宗教信仰、历史教育等,使美国人的公民意识不断增强。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的大国,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对美国公民教育的研究,我们可以和本国思想政治教育对比区别,借鉴其精华,去除其糟粕。
第一、美国公民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所谓美国公民教育,是指美国国家的一种教育形式,是美国所有的合法公民有权享有的一种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权利,具有目的的隐蔽性、内容的渗透性和方式的实践性等显著特征。
公民教育是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美国公民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公民教育是指一个美国采取多元的途径,培养国民具有效忠国家的意识,获得有效参与公民生活必需的知识、态度和技能,进而发挥其责任心和荣誉感,成为良好的公民。
狭义的公民教育,是指美国各级学校中强化与公民教育相关课程,以及训育活动等;在美国庞大的教育体系中,我们很难看见“思想政治教育”的字眼,因为自美国成立以来,从社会到政府再到学校,一直把“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公民教育”。
美国公民教育注重培养有积极性、有影响力的公民。
然而,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意识形态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都不尽相同,但思想政治教育在功能上都是一致的,即服务于不同阶级、组织的统治者。
纵观美国的公民教育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其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实施方式等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一)培养目标。
“公民教育,是或应该是一件基本的事务,没有什么比培养一个有知识有能力负责任的公民更重要。
美国人应该意识到公民教育是支撑我们民主政治的根本。
思维习惯、坚持民主的倾向不是与生俱来的,他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用意识来维护和完善它”。
这是美国公民教育的基本主张。
美国公民教育深深扎根于美国的宪政思想,为“宪政式民主国家培养有能力并负责的社会、政治参与者”始终是其坚持的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的公民教育把对民主政治制度的培养作为其公民教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
总的来说,美国公民教育在培养公民的目标上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培养全国公民了解国家政体的基本内容和准则,如国家宪法、行使权力机构、多元文化整体及功能、总统竞选、国家决策程序及国家经济制度等,这些内容的学习,在美国社会看来,是作为一个合法公民最基本的必备条件。
第二,培养公民参与意识和了解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美国的公民教育注重培养其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和国际活动的意识,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好公民”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美国所谓的“好公民”,就是“爱美国,爱美国的社会制度,遵守美国的法律,履行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第三,培养学生具备一个公民所应有的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道德素质。
如培养忠诚、善良、公平、自律等重要品德。
(二)教育内容。
美国公民教育的教育内容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即美国精神和公民责任感的教育贯穿于美国公民教育的始终。
美国政府为了培养对国家忠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公民教育的核心教育内容包括历史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宗教教育等方面的教育。
美国虽是一个历史短暂的国家,但却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各阶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这门课程,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责任感与使命感。
历史教育也是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国政府善于利用多种形式不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形成强烈的“美利坚民族意识”。
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家,充分肯定个人的平等性、自主性、自由权利的优先性,但同时它又是一个拥有诸多法律条款,且社会秩序有条不紊的国家,是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以培养遵守法律和忠于美国制度的公民为宗旨。
宗教在美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统治地位,美国人十分敬畏上帝,用上帝的力量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规范自己的道德操守。
(三)实施方式。
美国公民教育的形式多样、途径广泛,基本上可分为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两种实施方式。
社会教育方面主要通过宗教、政党活动、大众传媒、社区社团、家庭教育等渠道进行实施;宗教活动和社区活动在美国的社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其教育鲜明特色的地方。
在学校教育方面,通过开设独立的公民教育课程,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有效地利用社会文化及传媒机构对学生实施公民教育。
第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任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问题。
尤其是在21世纪的今天,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文化多元化不断加强,国际形势虽总体和平但也风云变幻。
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我国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继承传统,开拓创新。
不断吸收借鉴别国优秀教育经验,不断完善自身,促进自身的发展进步。
近些年,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贯采用老套不变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来应付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和教育对象,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情况。
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很好的坚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教育方式任然较多的采用灌输式和课堂式教学方法。
现存的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被教育者,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发展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存状态和理想目标有着比较大的落差。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喜欢“满堂灌”,在思想教育的课堂上大多采用全盘的理论教授,过于注重理论,忽略实践,致使思想教育总体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二)、我国现存的德育机制不够健全,德育内容比较单一,全国各地都采用统一教材,没能很好的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地方特色和适应地方发展的要求。
教育机制也比较单调,大部分只是采取学校教师将教育相关内容教授给学生唯一的途径。
没有建立和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多角度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机制。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仍无法扭转德育工作队伍孤军奋战的状况,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家长、学校及社区环境和社会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过程显得比较孤立,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也没有将家庭、学校和社会力量合有机结合在一起,来构筑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全民德育网络。
(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方式缺乏创新。
在我国大部分大学生群体当中,多数人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提不上兴趣,普遍感觉这门课程过于乏味,除了自身对于这门课程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基本上对此门课程不感兴趣。
这就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传播思想文化的过程中,运用的教育手段和方式不能激发起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
即没有找到合适的、有创意的、可以吸引大部分人眼球的良好教育方法。
(四)、我国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人数虽多,队伍庞大,但在这庞大的队伍中,同样存在着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文化程度不够、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前进的步伐。
同时,部分教师由于薪金太低和对自身专业的认同度不高,不满于自身的工作现状,把主要精力放在其他高薪行业,对待教育工作得过且过,也严重损害了我国思想教育工作的总体发展。
(五)现今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各国文化碰撞和交融不断加深。
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各种文化的大量涌入,有人不分良莠,全盘接受西方的文化观念,进而全盘否定我国的优秀文化和道德传统,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看,基本上只是一种“教会接受的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受教育者并没有被真正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从未被鼓励对自己的道德价值取向进行任何真正意义上的选择,而只能接受教育者传授的所谓的正确道德价值取向。
鉴于以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因而探讨美国公民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美国公民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一)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现实生活中,发挥社会环境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和情境。
美国公民教育的一大特色是非常注重社区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建设,以达到“无意识性”的教育,使置身其间的人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生活在现实生活之中,无时无刻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周围一切有利因素,结合家庭、学校、社区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范围,注重营造优良的教育氛围,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和持久性,使教育者在良好的教育环境里接受思想上的熏陶和精神上的洗礼。
(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全面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
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情感,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应由灌输模式转变为平等对话模式,摒弃说教、灌输等非理性的教育方法。
要承认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相信学生是具有积极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
因此,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形成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新型师生关系。
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还要深入研究教育的潜在规律和受教育者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加强对受教育者精神的培养和熏陶。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现实,无视社会需求,而应该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进行及时的调整,深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全面突出其在社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三)寻找适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建立开放型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注重志愿活动,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和价值体验。
在美国,公民教育常常与实践直接联系。
学校经常开展参观访问、社会问题调研、社会服务、社团沙龙及课外文体、艺术、科技等活动。
公民课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就鼓励学生参加社区实践活动,参加一些公益性义务劳动,如主动帮助孤寡老人和智力低下的人等。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想要得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提高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