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教研室简介一、语言学科情况河北师范大学语言教研室历史悠久,一度为知名学者的汇集之地。

著名语言学家赵荫棠、齐佩瑢先生曾于本专业执教,朱星、孙崇义等老一辈语言学学者长期工作于此,为教研室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学术传统。

其中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是河北省重点建设学科。

本学科近年来,通过进一步的资源整合与人才引进,学术优势更为突出,汉语词汇学与辞书学研究、语言认知研究、汉语方言学与音韵学研究等方向在学界都具有一定影响。

目前,本学科共有教师23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6人,分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学府,年龄主要分布于35~50岁之间,形成了一个职称、年龄、学历与学缘结构都非常合理的学术梯队。

近年来,本学科共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0余部,发表专业论文180余篇,其中90余篇发表在《中国语文》、《语言文字应用》、《语言研究》、《语文研究》、《古汉语研究》、《辞书研究》、《文献》、《文史》等全国性学术刊物上。

承担各级科研课题34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国家语委、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12项。

获国家与省部级奖励16项,其中国家辞书奖一等奖1项,国家图书奖1项,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教育部曾宪梓教育基金奖2项,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

199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7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设有汉语词汇学与辞书学、汉语文字学与训诂学、汉语音韵学与方言学、语言认知研究四个主要方向,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和稳定、鲜明的特色。

1.汉语词汇学与辞书学研究汉语词汇学与辞书学研究是本学科特色鲜明的强势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为博士生导师苏宝荣教授。

本方向的研究特色是:认真总结、发掘我国传统词汇研究的成果,充分吸收、借鉴国外语义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注重对汉语词义的民族特征与内部构成进行科学的阐释,并着力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语文辞书的编纂。

在汉语词汇学与辞书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上提出系统的新见解,为汉语语文辞书的编纂提供了借鉴。

学术带头人苏宝荣教授现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省语言学会会长、河北省语言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长期被上海辞书出版社《辞书研究》杂志聘为特约作者,多次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聘为国家辞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已出版词汇学与辞书学专著9部,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其中50余篇发表在全国性重要学术刊物上。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语委“十五”规划项目1项及省级课题多项。

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成果之一——专著《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取得了良好的反响,近期又已再版。

获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河北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及其他省部级奖励多项。

本方向研究成果丰硕,且处于学科前沿地位,受到学术同行的关注。

2.汉语文字学与训诂学研究本方向学术带头人为郑振峰教授。

本方向的研究特色是:将传统文字学、训诂学理论与现代语言学理论方法相结合,对传统文献的词义与《说文》及古文字进行系统的训释研究,以促进对汉字的全面整理和汉字规范化原则的确立,推动现代汉字学的发展。

郑振峰教授主要从事古文字学与汉语词汇学研究,已出版《词汇》、《词汇应用通则》、《甲骨文字构形系统研究》等多部著作,在《古汉语研究》、《语言研究》、《语文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语委项目多项,担任国家语委“十五”规划项目“汉字行楷手写体字形规范”课题组组长,主持河北省研究课题多项。

2000年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4年获河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获河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3.汉语方言学与音韵学研究本方向学术带头人为吴继章教授。

本方向的研究特色为:方言研究方面,通过河北方言与其他方言尤其是毗邻方言的比较、河北方言内部的比较以及河北方言和近代汉语的比较,揭示汉民族共同语基础方言发展的规律。

吴继章教授主持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方言研究”,主编《河北省志·方言志》,在《语言研究》、《语文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音韵学研究方面,以反映近代汉语北方音系的韵书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近代汉语语音研究方面提出了系列独到的见解。

龙庄伟教授对《中原音韵》、《韵略易通》、《五方元音》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中国语文》、《民族语文》、《语言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河北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其专著《音韵学》在学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语言认知研究本方向学术带头人为鲁忠义教授。

本方向的研究特色为:研究方法上,把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和语言学本体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两者相互验证;研究内容上,探讨较大语言单元的认知机制,分析汉语结构的功能动因。

鲁忠义教授在《心理学报》、《心理与行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多篇,其《汉语句子阅读理解中的语境效应》、《故事阅读中句子加工时间与理解的研究》等研究报告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河北省教育厅项目1项,所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成果之一——《语篇理解研究》获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二、开设课程情况语言教研室的各位老师。

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循循善诱,多人获得教学方面的荣誉称号。

苏宝荣教授获得教育部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郑振峰教授、唐健雄教授、田恒金教授等13人次获得省级、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郑振峰教授、田恒金教授、武建宇副教授获得河北师范大学中化园丁奖,多人获得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优秀教师称号及河北师范大学五四青年奖章。

在文学院举行的课程评优活动中本教研室有多人次总排名在前十名之内,显示了本教研室教师整体的较高的素质水平。

2007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

由于成绩突出,语言教研室党支部2006年被评为优秀党支部。

语言教研室所负责为文学院及汇华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对外汉语专业、汉语言专业所有本科学生开设语言类基础课、选修课,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开设专业课。

秉承语言教研室一贯的严谨、求实、稳健的作风,本教研室注重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导向、监督作用,制订了一整套从排课、上课、说课、公开课到考试命题、阅卷的严格程序,保证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教学活动紧紧依托学科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准备充分、讲授深入、指导细心,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对语言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报考语言类研究生的学生以及考研录取率逐年增长,获得广大学生及国内同行的好评。

课程建设方面,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训诂学都被评为河北省精品课程。

同时努力加强教材建设,在充分研究国内通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的需要、河北省全省的教学状况以及学生的经济能力,语言教研室联合省内各学院、各地师专院校的语言课教师编写了河北省高师院校通行的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教材,2007年开始已经在全省高师院校全面使用。

集中本教研室的学术力量,出版了训诂学、汉字学基础、汉语音韵学基础,作为自编教材。

还有一批教材正在酝酿之中。

在做好教学科研的基础上,本教研室还注重推行教学改革,积极申报校级、省级、国家级各类教学改革课题,从教学改革理论的探讨、具体教学手段的更新到结合中小学教育的语文教学研究,力求促使各领域语文教育的全面提高。

本科阶段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训诂学、汉字学基础、汉语音韵学基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社会语言学概论、西方语言学流派等。

硕士研究生阶段主要开设的课程有:普通语言学、汉语音韵学、汉语文字学、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汉语词义学、古文字学、近代汉语词汇语法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方言学、《说文》研究、现代语义学、汉语方言调查、《诗经》正音、句法语义研究等。

博士研究生阶段主要开设的课程有:词汇语义学、上古汉语词汇研究、古文字研究、方言研究等。

三、主要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苏宝荣教授男,1945年9月生。

博士生导师。

196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汉语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河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河北省省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

现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省语言学会会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学与辞书学,已出版学术专著9部:《词汇学与辞书学研究》(商务印书馆)、《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商务印书馆)、《词汇学理论与应用》(商务印书馆)、《训诂学》(语文出版社)、《<说文解字>今注》、《<说文解字>导读》、《许慎与<说文解字>》、《古汉语词义简论》;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其中有50余篇发表在《中国语文》、《新华文摘》、《中国语言学报》、《语言文字应用》、《语言研究》、《语文研究》、《辞书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古汉语研究》等全国性重要学术刊物上。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汉语词义研究与语文辞书释义”、“词的功能义研究与语文辞书编纂”)、国家语委“十五”规划项目1项及省级项目多项;获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两项(独立完成)、河北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两项(独立完成)及教育部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等奖励多项。

科研主攻方向为汉语词汇学与辞书学研究,其研究特色是将汉语传统语义学研究的优秀成果与现代语言学理论结合起来,充分吸收、借鉴国外语义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汉语词义进行民族的、科学的语义构成分析,在汉语词汇学、辞书学研究中提出一系列个人新的见解,其中作者首次明确提出的关于“词具有表层‘所指义’与深层‘隐含义’”、“汉语语义研究的基本单位应分为词和语素两个层级”、“通过‘语法—语义’结构研究词语的功能义”等观点,受到学术同行的关注。

龙庄伟教授男,1956年7月生。

博士生导师。

1985年河北师范学院汉语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成员。

研究方向为汉语语音史和近代语音。

对《中原音韵》、《韵略易通》、《五方元音》等传统音韵学著作的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在《中国语文》、《民族语文》、《语言研究》、《文献》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以质量高、见解精辟而引起音韵学界的广泛关注,近期又有新著《汉语音韵学》问世。

曾获河北省社科成果一等奖、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张标教授男,1945年5月生。

博士生导师。

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汉语史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