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精品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精品教案)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交流、总结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

2.猜出难理解的词语的大致意思;说说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3.根据描写的语段猜猜描写的人物。

4.诵读古诗,理解诗意,积累山水诗。

重点难点1.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用多种方法猜测词语的意思。

3.积累描写山水风景的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1.感知阅读古典名著的不同方法。

2.猜测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把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猜测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一、交流平台1.激趣谈话,导入主题。

导语:古典名著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如果掌握一些方法,阅读起来就能够更加顺畅。

现在,我们就来交流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

2.师生交流,教导方法。

预设:生1:我知道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如《猴王出世》,“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我大致猜到这句话在讲猴王很有灵性。

生2:我知道可以采用适当跳读的方法来理解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如《红楼春趣》中“剪子股、籰子”等词语,不用反复琢磨,只要知道是放风筝的工具就行了。

生3:读《草船借箭》的时候,我借助资料了解了三国时代的一些历史背景,更好地理解了故事的内容。

生4:我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增加了阅读的乐趣。

……师总结:同学们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意思、适当跳读、借助背景资料、联系影视剧,都掌握了恰当的阅读方法,除此之外,下面这些方法也是可以尝试运用的:(1)带着问题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在通读了《草船借箭》后,我们可以这样设问:对三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为什么胸有成竹?他能成功吗?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理解会更深刻。

(2)演绎情景故事。

有些内容比较难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发挥,将故事表演出来,这样也能增加学习课文的乐趣。

3.练习阅读其他名著。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明白了阅读古典名著的的方法多种多样。

同学们,可以尝试运用刚才总结的方法去阅读更多的名著,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词句段运用(一)1.教师出示教材“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给出的十个词语,学生齐读词语。

榜文客官印信驿站伙计郎中店家客舍货郎墨客2.教师解释词语的意思。

[榜文]古代指文告。

[客官]旧时店家、船家等对顾客、旅客的尊称。

[印信]政府机关的图章(总称)。

[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及往来官员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伙计]旧时称店员或长工。

[郎中]中医医生。

[店家]旧时指旅店、酒馆、饭铺的主人或管事的人。

[客舍]旅馆;供旅客住宿的房屋。

[货郎]在农村、山区或城市小街僻巷流动地贩卖日用品的人,有的也兼营收购。

[墨客]指文人。

3.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词语,进行写话训练。

示例:驿站——驿站内的官员正为一位回乡省亲的大臣接风洗尘。

墨客——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4.教师挑选写得比较好的句子,投影展示,并进行点评。

5.教师出示教材“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中给出的三个句子,学生齐读句子。

◇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石猴喜不自胜....,跳出水外。

....,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朝上礼拜。

....。

一个个序齿排班6.师生共同探究三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预设:生1:“请勿自误”的意思是:请不要自己伤害自己。

我是通过分析这个词语中关键字的意思来理解词意的。

勿,不要。

误,使受伤害。

生2:“喜不自胜”的意思是:高兴得自己都觉得受不了,形容喜悦到了极点。

根据前文石猴发现了水帘洞,可以想象他的内心是十分欢喜的,这样就猜出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3:“瞑目蹲身”的意思是:闭上眼睛,蹲下身子。

这个词语中有两个表示身体部位的词“目”和“身”,它们前面的两个动词分别表示这两个身体部位的动作,据此可推测“瞑”意为闭上,“瞑目”就是闭上眼睛。

生4:“拱伏无违”的意思是:抱拳举到头上,弯下身子。

表示毫无抵抗,全部顺从。

“序齿排班”的意思是:按年龄大小的顺序依次排列。

这两个词语较难理解,我是通过分析词语的组成来理解词义:“拱伏无违”中,“拱”指两手相合,臂的前部上举;“伏”指脸向下,身体前屈;“违”指不遵照,不依从。

“序齿排班”中,“序”指顺序,“齿”指年龄,“排班”意为排列。

也可以根据句子后面的“朝上礼拜”,想象众猴俯身下跪,按顺序排好,朝石猴下拜时的情形,大概理解词义。

7.引导学生课外积累类似的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其含义。

三、课堂回顾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这节课我们交流了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加深了对本单元所学课文的理解,此外,还猜测了难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进行了造句训练。

希望大家能够把握这堂课所学的内容,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2.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收获,积累描写生动、优美的句子。

1.根据描写的语段猜测描写的人物。

2.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积累古诗。

1.体会典型人物的形象。

2.理解诗意,积累山水诗。

一、词句段运用(二)1.谈话引入。

过渡:古典名著中总有一些精彩人物让人难以忘怀,他们有的相貌堂堂,有的气度非凡,有的智慧过人,有的英武豪迈……。

作者对他们也是精心刻画,细致描写。

下面,你能根据作者描写的语段猜出写的人物是谁吗?2.教师出示教材“词句段运用”第三题中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

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

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

挺挺身材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

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

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3.学生朗读,小组讨论,交流体会。

交流后明确:第一个语段的几句话描写的是孙悟空。

“身穿金甲”“手举金箍棒”“变化多”等,都是《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形象特征。

第二个语段的一句话是《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外貌描写。

第三个语段的几句话描写的是《水浒传》中的武松。

他英气逼人,双目有神,浑身是胆,爱打抱不平,这些特点都与这几句话相合。

4.教师出示描写人物的语段,学生猜测,进行拓展。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眼如丹凤,眉似卧蚕。

滴溜溜两耳悬珠,明皎皎双睛点漆。

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

(宋江)○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眼如桃瓣,睛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贾宝玉)二、日积月累1.课件出示古诗,播放朗诵音频。

过渡: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古典名著,相信你一定陶醉于其精彩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和优美的文笔。

当然还有作者创造的那些熟悉的诗歌,它们同样散发着经久不衰的魅力。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古诗——《鸟鸣涧》,再次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2.学生齐声朗诵,教师指名学生诵读。

诵读示例: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介绍作者的相关情况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王维(701—761,一说699—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写作背景这首诗应当是作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游历江南之时,当时正是盛唐时期。

此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4.教师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并进行简要的赏析。

重点词语:[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

[惊]惊动,扰乱。

[时]时而,偶尔。

诗意:夜晚人都安静了下来,只有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谷显得空荡荡的。

月亮升起来了,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它们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夜山间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

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5.指名学生说说读这首诗的感受。

6.引导学生在课外积累诗句,扩充知识储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三、课堂回顾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先结合语段猜测了其描写的人物,进一步感受了古典名著的魅力,对人物形象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我们还学习了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一首山水诗,感受了古诗宁静幽美的意境,并进行了课外拓展。

在课堂上,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配合老师很好地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希望大家保持这种好的学习劲头,争取更大的进步。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并在课后积累古诗词名句。

本次“语文园地”有三个板块。

“交流平台”重在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收获,本次教学设计就着重让学生习惯交流、爱上交流,通过分组学习、共同探讨的方式,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

“词句段运用”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猜测词语的意思或根据描写的语段猜测描写的人物,由于这些词语和语段都出自古典名著,同学们在合作、交流后都猜测得很准确。

在“日积月累”中,我们学习了王维的一首山水诗,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查资料、析作者、明诗意、悟诗境,很好地赏析了古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