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综述
——这段话是在说谁呢?哪个成语 与此有关?
隋朝的衰亡
滥用民力 •大业元年,修筑东都(洛阳),每月役丁 二百万,死者十之四五。
•大业三年四月,北巡,随行甲士50万,马 10万匹。……七月,筑长城,发丁男百万, 死者十之五六。
•大业四年正月,开永济渠,发河北郡民百 余万,丁男不足,以妇女供役。……七月, 发丁男二十余万筑长城。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
诚可畏也。
----唐太宗
吸取隋亡的教训。
(1)鼓励臣下直言,从谏 如流(纳谏:魏征)
(2)选贤用能,知人善任, 唯才是举(重用人才)
魏 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 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 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皇帝(李渊) 太子(李建成)
秦王(李世民)
齐王(李元吉)
唐太宗李世民(599 -649)是中国历史 上著名的封建帝王。 公元626-649年在 位,通过玄武门之 变,626年继承皇位, 次年(627年)改年 号“贞观”。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1、唐太宗即位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 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三、贞观新政
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三、贞观新政
1、赋役制度方面
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 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 的方式代替服役,使 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三、贞观新政
2、沿袭和完善隋代 的“三省六部”制
皇帝
中书省 尚书省
(起草政令) 执 行
吏户 礼 兵 部部 部 部
()
三
省
六
门下省
部 制
(审核) (
隋
唐
刑 工)
灭)
611年开始
山东长白山 (首发地)
翟让、 李密 瓦岗军
隋灭亡的根本原因 隋炀帝暴政
隋末农民起义
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那一个朝代?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一、唐王朝的建立
公元617年,
隋朝太原留守李 渊在太原起兵,
攻占长安,次年 (618年)建立唐 朝,定都长安。 李渊即唐高祖。
错时,随时给我提出来,帮助我改正。”
“(太宗)尝临朝谓 侍臣曰:夫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 三镜,以防己过。今魏 征殂(cú)逝,遂亡一镜 矣”。
——《旧唐书》卷七一《魏征传》
程 咬
李 靖
秦 叔
金
宝
杜
如
马
晦
周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
魏征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薄赋敛,轻租税”
君似舟,民如水,“水 能载舟,亦能覆舟”
长孙皇后
最贤慧的女人
我听说主明臣直, 魏征敢于直言, 是因为陛下是明 君,我怎能不祝 贺呢?
魏征逝世后,他的家人托人给唐太宗送去一
个魏征未写完的奏章。上面写道:“天下的事情 有好事坏事。人,有好人坏人,任用好人,则国 家安泰,任用了坏人国家就要大乱;朝中大臣之 间有爱有憎。往往对他爱的人,只看见长处,对 他憎的人却只能看见短处,这是不正确的。应当 是:能看见所爱的人的短处,看到所憎人的长处。 如果这样,就能去掉真正的坏人,任用好人,天 下就兴旺了。”唐太宗看了这段话以后,非常感 动,他对大臣们说:“今后,我难免会遇到这样 的事,你们把魏征的语言写在笏(hu)上,看到我有
──《贞观政要·纳谏》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rěn), 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 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 行旅不赍(jī)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2、唐太宗的 用人和纳谏
❖唐 太 宗 为 什 么 能 够 善 于纳谏,善于用人?
❖唐 太 宗 怎 样 善 于 纳 谏 , 如何善于用人?
❖善 于 纳 谏 和 用 人 对 唐 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 展有何影响?
阅读材料:
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 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 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 觉惕焉震惧。 ----《贞观政要)
阅读材料:
[贞观十八年(644),太宗]又谓曰: “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 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 载舟,亦能覆舟……”
隋朝的衰亡
劳师远征——三征高丽 •大业七年,初征高丽。调兵征粮,集中军队113万、 民夫200万,举国骚动。大业八年,征高句丽大败, 被迫退兵。 “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大业九年,再征高丽。因礼部尚书叛乱,隋炀帝迅 速撤兵。
•大业十年,三征高丽。高句丽遣使请降。
隋末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所杀,隋朝覆
部部
3.执行命令 2.审核计划 1.制定赈灾抢险计划
整惩 防 祭 划 选 修治 范 祀 拨 拔 河犯 盗 天 钱 官 道罪 贼 地 粮 员
三、贞观新政
3、 法律上,修改 法令,编撰《唐律 疏议》。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步 完备的法典
唐律残片
唐太宗说: 法乃天下之法, 非朕一人之法。
十八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马周等人。
房玄龄(579-648),博览经史, 工书善文,18岁中进士。隋末大乱, 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 民,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谋 士。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 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贞观前,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 方,削平群雄,夺取皇位。李世民 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 功”。贞观中,他辅佐太宗,总领 百司,掌政务达20年;善于用人, 不问贵贱;恪守职责,不自居功。
杜如晦(585~630),唐代 名相。年轻时爱读书,喜谈文 史。如晦为相时,正值唐朝新 建不久。他与房玄龄共掌朝政, 典章制度皆两人所定。每在太 宗前议事,玄龄说:非如晦不 能决。如晦亦能尊重玄龄之策。 时称如晦长于断,玄龄善于谋, 故有“房谋杜断”之说。两人 配合默契,同心辅佐太宗,后 世论唐代良相,首推“房、 杜”。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高祖李 渊 太宗李世民 高宗李 治 武则天 中宗李 显 殇帝李重茂 睿宗李旦 玄宗李隆基
皇帝列表
肃宗李亨 代宗李豫 德宗李适 顺宗李诵 宪宗李纯 穆宗李恒 敬宗李湛
文宗李昂 武宗李炎 宣宗李忱 懿宗李漼 僖宗李儇 昭宗李晔 哀帝李拀
思考:隋朝为什么灭亡?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 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