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001换句话说马塘镇潮桥小学五0一班任一鸣指导老师:陈志刚[题目1]4本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的价钱相等。
小明买3本日记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4元。
日记本和练习本的单价各是多少元?这道题我是这样想的:把“4本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价钱相等”换句话说,就是“1本日记本和2本练习本价钱相等”;再把它换句话说,就是“3本日记本和6本练习本价钱相等”,也就是说“3本日记本可以换成6本练习本”。
题目中的第二个条件“买3本日记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4元”,换句话说就是“买6本练习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4元”。
这样就可以先算出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4.4÷(6+5)=0.4(元)从而求出日记本的单价是:0.4×2=0.8(元)。
联系以前做过的一些题目,我又想,有些题中的已知条件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说,解题时,把它换句话来说,可以使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更加直接,数量关系更加一目了然,也就方便我们找到解题方法。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陈老师,陈老师肯定了我的想法,还告诉我:“这就是转化的方法,转化就是把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已经会解决的问题。
”陈老师又给我出了一道题目:[题目2]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来的数大53.46。
这个两位小数是多少?我想:把“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换句话说就是“把这个两位小数扩大100倍,得到一个新数”。
再想把原来的数看作1倍,新数就是100倍,又可以把“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来的数大53.46”换句话说成“原数的99倍等于53.46”。
这样要解决的问题就可以转化成:“一个数的99倍是53.46,求这个数。
”53.46÷(100-1)=0.54解题时,把已知条件“换句话说”,还真能化难为易!最后,陈老师又给我出了一道题目:两个数相除的商是21,余数是3。
如果把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相加,它们的和是225。
被除数、除数各是多少?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编号:003肉价表里的数学知识马塘镇潮桥小学五0一班施鹏飞指导老师陈志刚爷爷是潮桥街上开肉铺伙里有名的“神算”。
今天是星期日,我早早起床,想随爷爷一起去肉铺,实地考察考察。
“施老板,来点儿精肉,做馅儿的,半斤多就行。
”“好来!”爷爷利索地剁了一小块,一称,六两。
爷爷拉开抽屉,看了看说:“15元一斤,六两,9块钱。
”又来一位,“施老板,帮我斫35斤肋条。
”“好来!”爷爷三下五除二,就把一大块肋条装进包装袋,递到买主面前。
爷爷又拉开抽屉,看了看,说“肋条12块半一斤,35斤,437块半,你给435块钱。
”爷爷的神算还真名不虚传,可爷爷在报价钱之前总在抽屉里看什么呢?我拉开爷爷的抽屉,看到一张表:原来,爷爷算六两精肉,就是把6斤精肉的价钱90元,除以10(也就是把9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9元;算35斤肋条的价钱,就是用30斤肋条的价钱加上5斤肋条的价钱(这里运用了乘法分配律),30斤肋条的价钱就是3斤肋条的价钱37.5元,乘10(也就是把37.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375元)。
35斤肋条的价钱35×12.5=(30+5)×12.5=30×12.5+5×12.5 (运用乘法分配律)=375+62.5 (查表,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437.5(元)你可别小瞧这小小的肉价表,这里还真有学问呢!这里不但运用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还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爷爷真有数学头脑,数学在生活中真有用处!编号:030买鞋的发现如东县新店镇汤园小学五〇二班李欣然指导老师顾振华星期天,妈妈带我去买鞋。
来到鞋店,妈妈让营业员给我拿了一双37码的运动鞋,我试了试:“哇!还挺合脚。
”接着妈妈又让营业员给她挑了一双,妈妈一试,大小刚好。
我觉得妈妈的皮靴很漂亮,就拿来瞧一瞧。
不看不知道,看了也不知道:咦?妈妈的鞋码怎么比我的还小?我的鞋是37码,妈妈的鞋是24码。
我奇怪地问妈妈:“妈妈,这鞋上的数字是不是印错了,怎么你的鞋比我的还小,我的是37,你的怎么只有24?”妈妈和营业员一听,笑了起来。
营业员阿姨说:“小朋友,鞋上的数字没错,是你理解错了。
你的鞋标的是多少‘码’,而你妈妈的鞋标的却是多少‘公分’。
”“那我的鞋是多少公分?”营业员阿姨笑着说:“你自己算呀,你把你的鞋码加10,然后再除以2就得出你的鞋是多少公分了。
”我算了算:(37+10)÷2=23.5。
“我知道了,我的鞋是23.5公分。
”营业员阿姨和妈妈点点头。
在回家的路上,我对妈妈说:“原来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连买鞋也要用到数学。
”妈妈点点头:“对呀!只要善于观察生活,你就会有更多的数学发现。
”编号:032巧用假设法解决问题如东县饮泉小学502班郑佳鑫指导老师王爱霞我的数学成绩一向很好,素有“数学小神童”之称,我也常常引以为豪。
这天,我要去看电影,爸爸不同意,两人争执很久,最后爸爸说:“好,如果解决了我的问题,我就同意你去看电影!”我想:为了看电影,花费点脑细胞,值!何况我的成绩很好,随爸爸什么问题,我解决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于是,我信心十足地说:“请出题!”题目是这样的,一辆货车去山里运矿石,晴天每天可运20次,雨天每天可运12次,它一共运了112次,平均每天运14次。
这几天中有几天晴天,几天雨天?我思索片刻,根据平均每天运14次,运了112次,可以列式112÷14=8(天),算出运了8天,假如这8天全是晴天,就能运20×8=160(次),比原来112次多运了160-112=48(次),晴天多一天,就多运20-12=8(次),一共多运了48次,就有48÷8=6(天)雨天被当成了晴天,实际晴天就有8-6=2(天)。
我又验证了一下:20×2+12×6=112(次)。
于是,我把思路讲给爸爸听,爸爸听了直点头。
我得意地说:“假如全是雨天我也会做:[112-12×(112÷4)]÷(20-12)=2(天),这是晴天天数,雨天用112÷4-2=6(天)”。
爸爸看到我的思路如此清晰,脸上挂满了笑容,我见此情景撒腿就向电影院跑去。
编号:039不同的题目不同的解法苴镇德耀小学502班张璐超指导教师:金铁梅今天,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练习题:一张长方形红纸,长100厘米,宽60厘米,要把它做成底是20厘米,高是15厘米的直角三角形小红旗,最多可以做多少面?我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很快就理解了题目的意思。
要求最多可以做多少面,就是想这张长方形纸最多可以剪多少个直角三角形,先分别求出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面积,100×60=60 00(平方厘米)20×15÷2=150(平方厘米),再想6000平方厘米里有几个150平方厘米,6000÷150=40(面),这样就求出了最多可以做40面。
我正为自己的解法沾沾自喜呢,老师又给我们出了一道题:一张长方形纸,长21厘米,宽17厘米,做成两条直角边长都是4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小旗,最多能做多少面?我很快地读完了题目,发现这一题和上一题差不多呀!我马上用刚才的方法来解答这个问题,21×17=357(平方厘米)4×4÷2=8(平方厘米)357÷8=44(面)……5(平方厘米)。
怎么会除不尽呢?我把自己的疑问告诉了老师,老师说:“如果沿着长剪,能剪多少段4厘米呢?沿着宽剪呢?”如果沿着长剪,能剪5段4厘米,还余1厘米,沿着宽剪,能剪4段4厘米,也还余1厘米,余下的部分不能再剪一个三角形了呀!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第一题的方法根本不适用第二题。
我重新画了一下示意图:这一道题的解法是这样的:先算沿着长剪,21÷4=5(段)……1(厘米),能剪5段,再算沿着宽剪,17÷4=4(段)……1(厘米),能剪4段,5×4=20(个),一共能剪20个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每个正方形能剪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20×2=40(面),这样最多能做40面小旗了。
老师听了我的回答,高兴地表扬了我。
通过解答这两道题,我明白了: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题目也不能用固定的一种解法,每道题都有不同的解法,不能墨守成规,解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在学会一种方法后触类旁通地去解答不同的题目,这样你会发现数学海洋中的更多乐趣!编号:051积究竟有几位如东县兵房镇丁店小学502班陈金花指导老师:曹德宣通过小数乘法的教学,我明白了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即: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积的位数不够,要在积前用0补足后再点小数点。
这时有一道判断题引起了我们不小的争议。
这道题是判断“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
对于这道题,大家众说纷纭,结果理由各不相同。
有的同学认为是对的,意见归纳如下:书中关于小数乘法计算法则说:“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两个因数一共有4位小数,那么积肯定是四位小数。
有的同学认为是错的,意见归纳如下: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如果积的末尾有0,那积就不是四位小数,如0.125×0.8的积本来是0.1000,但因小数末尾的零可以省去,便得到积为0.1,于是就出现了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不一定是四位小数的情况!针对大家的不同意见,我认为数学讲究严密性,处理后的积不能与原来的原始积混为一谈。
做1.25×0.08时,我们先用125×8=1000,然后看因数当中一共有4位小数,于是就从积的右面起数出4位点上小数点!而不是先去零后,再数位数!要注意的是我们在点上积的小数点时就已经确定了一点:积是四位数!虽然为了书写简便,在不影响积的大小的情况下,我们根据小数的性质将小数部分末尾的0省略掉。
但省略不等于没有。
我们在判断小数乘法的积是几位小数时,要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对原始的积进行判断,所以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
我的想法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我十分开心。
通过对这道题目的思考,我觉得学习数学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能多动脑筋,有些自己开始认为很难的题目也能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是多么有成就感呀。
编号:066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丰利镇丰西小学五年级陈慧慧指导老师:任银泉问题:在一家体育商品专卖店中,规定羽毛球论盒卖,要么5个一盒,要么8个一盒,不能拆开盒零卖。
请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买到哪些数量的羽毛球?哪些数量的买不到?解题思路:凡是能够买到的羽毛球的数量,一定能用若干个5与若干个8的和来表示。
如果能找到符合条件的5个连续自然数,那么从这些数向后所有数量的羽毛球都可以在这家专卖店买到,如果我们假设有5个连续的自然数分别为:a、b、c、d、e,那它们后面的每一个数都可以用(a+5)、(b+5)……得到,也就是说,从a向后的所有数量都可以由若干个5与若干个8的和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