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公开课
高
悠远
壮美
神秘
欣赏诗歌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险
凄厉
豪迈
冷清
欣赏诗歌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险
丑恶
惨烈
品咂语句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品咂语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
朗读 理解
欣赏诗歌
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送?
欣赏诗歌
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思考探究
与李白同时代的诗评家殷璠称本诗为“奇之又奇”,奇在什么地方?
• “白性嗜酒,志不拘检,常林栖数十载,故 其为文章,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已还, 鲜有此体调也。”
如何去读?
品咂语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噫吁嚱,危乎高哉:此时的作者似乎也被蜿蜒连绵的蜀道所震慑,一声高呼,没有 一丝拖沓和任何的修饰,直接而真诚。 使人听此凋朱颜:殷切地劝诫友人, 极言蜀道的惊悚感受,抒发自己内心的惶恐与 无奈 侧身西望常咨嗟:对友人的担忧,又反映出对国运的关心和对人民的关爱之情
了解蜀道
从狭义上说,仅包括四川境内的路段,南起成都,北止于广元 棋盘关,全长约450公里。古蜀道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三千多 年历史,是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比古罗马 大道的历史更为悠久。
了解蜀道
蜀道在四川广元境内长达270多公里,是保存最完整、保留文化要素最充分 的一段。因为,自蜀王开明氏在广元建邑,广元境内的蜀道经过三千多年的文 化历史积淀,已成为先秦古栈道文化的集中展现地和剑门关蜀道文化、三国 历史文化的核心走廊。而且,广元又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 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的出生地,有着独具魅力的蜀道文化、三国文化和女 性文化。
走进作者
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 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 极思想。
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 然。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走进作者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杜甫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了解蜀道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 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 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 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
了解蜀道
蜀道,从广义上说,南起四川成都,过广汉、德阳、梓潼,越 大小剑山,经广元而出川,在陕西勉县褒城附近向左拐,然后 沿褒河过石门,穿越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全长约 1000余公里。
欣赏诗歌
奇
一奇在想象:融合夸张,天马行空。 二奇在语言:灵活多变,不拘一格。 三奇在情感:惊叹共存,赞忧融合。 四奇在风格:豪迈悲壮
主旨思考
蜀道仅仅是蜀道吗?
比较欣赏
蜀道难送王震甫之临省刺史兄 明代:徐熥
蜀道本是蚕丛域,古来元不通中国。秦帝金牛计太奇,五丁费尽开山力。 鬼斧神功山为开,悬崖绝壁真奇哉。滟滪瞿塘水势猛,波流日夜声喧豗。 中有畏途称剑阁,羊肠鸟道山形恶。天梯石栈度偏难,鬼见为愁蛇为却。 猿狖呼群接臂行,山魈野魅作人声。愁云惨淡日无色,行人此际难为情。 蜀道之难已如此,临邛险恶尤无比。风俗由来似吐番,州城半绕平羌水。 君家伯氏贤大夫,五马蹀躞专城居。几度经过九折阪,宁为叱驭无回车。 闽蜀山川何隔越,寻兄万里堪愁绝。匕首长飞象耳云,马头几看峨眉月。 于今西北正烽烟,羌笛胡笳听惨然。中宵起坐肠空断,客路思家泪欲连。 蜀道之难应莫叹,长途惟有加餐饭。鹡鸰原上正相思,劝君休起乡关恨。
比较欣赏
蜀道难
(南朝梁陈)阴铿 王尊奉汉朝,灵关不惮遥。 高岷长有雪,阴栈屡经烧。 轮摧九折路,骑阻七星桥。 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
比较欣赏
相和歌辞·蜀道难 唐代:张文琮
梁山镇地险,积石阻云端。 深谷下寥廓,层岩上郁盘。 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 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
欣赏诗歌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总
结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 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 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 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 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 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
蜀道难 李 白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 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走进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诗仙”之称。 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大志。天宝九年,42岁的他在友人贺知章 的推荐下,被玄宗皇帝招到朝廷为官。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藳人。” 然而玄宗只希望他成为一个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再加上诗人一向傲岸不 羁,被权贵排挤,为官一年多即被赶出长安。 安史之乱发生,被牵累,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