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制定部门
体系组
3
编写/日期
2
审核/日期
1
批准/日期
修订次数
修订
日期
审核
日期
文件编号
版本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页码
发行日期
4.3.4 评价结果分类及分值
分数值
危险程度
1-48
没有危险,注意观察
49-128
稍有危险,可被接受
129-240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防控
241-320
显著危险,需要限期整改
座谈:召集安全管理人员、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讨论分析作业活动、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对现场观察分析得出的危害进行补充和确认;
预先危害分析:新设备或新过程采用前,预先对存在的危害类别、危害产生的条件、事故后果等概略地进行模拟分析和评价。
4.3 风险评价原则及评分规则
制定部门
体系组
3
编写/日期
2
审核/日期
1
批准/日期
修订次数
修订
日期
审核
日期
文件编号
版本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页码
发行日期
4.3.1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值(L)
分 值
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或可探测度
10
完全可能,且不会被预料到
8
完全可能,但会被预料到
6
有一定可能性
4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3
可能设想,但高度不可能
2
极不可能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
及风险控制程序
版本
更改类型
生效日期
更改内容
会签部门:
品质:工程:
采购:业务:
PIE:体系:
生产:PMC:
人力资源及行政:财务:
制作:
审核:
批准:
文件编号
版本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页码那些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对人或产品所带来的物理、化学及职业病潜在危害,以及三者综合作用而带来风险的可能性而进行评估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评估是组织确定安全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属于组织安全管理体系策划的过程。持续对全管理处范围内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为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供保障。
c 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后将会产生的危险因素。
3) 三种状态
a 正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
b异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检修等状态;
c 紧急情况:发生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状态。
4.2.2 识别的方法
1
根本没有
4.3.2处于危险发生环境中的频率分值(E)
分 值
事故潜在环境的工作频率
10
每个工作日8小时以上以及机会4次以上
8
每个工作时有8小时以内机会或4次以下
6
每个工作日有4小时以下机会或2次以下
4
每周仅有4小时以下机会或2次以下
3
每月仅有3小时以下机会或2次以下
2
一年中仅有2小时以下机会或4次以下
4.4.3各部门将《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和《重大安全风险清单》上交安全生产办公室。安全生产办公室对各部门的《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和《重大安全风险清单》进行审核和确认,汇总编制全管理处的《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和《重大安全风险清单》。
4 工作程序
4.1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
确定生产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登记重大安全风险。
4.2 危险源的辩识
4.2.1 危险源的辩识应考虑以下方面:
4.2.1.1 所有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包括管理处管理和工作过程中所有人员的活动、外来人员的活动;常规活动(如正常的工作活动等)、异常情况下的活动和紧急状况下的活动(如火灾等)。
1
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发生
4.3.3危险严重度分值(C)
10
灾难
大量人员死亡或大范围失控
8
非常严重
会造成人员死亡、局部失控或刑事违法
6
严重
重度残疾、严重的职业病或行政违法
4
较大
暂时性伤残,或造成一般性的职业病
3
一般
轻微的可恢复性伤害,或轻微身体不适
2
引人关注
不利于基本的职业健康安全
1
根本不可能发生
不会引起任何后果
1) 六种典型危害
制定部门
体系组
3
编写/日期
2
审核/日期
1
批准/日期
修订次数
修订
日期
审核
日期
文件编号
版本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页码
发行日期
a 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漏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等;
b 物理危害:造成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
c 机械危害: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倒塌压埋伤、割伤、刺伤、擦伤、扭伤、冲击伤、切断伤等;
321-640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641-100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4.4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实施
4.4.1各部门按照上述规定,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填写《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中的“序号”、“场所/设备设施/活动”、“危险源”、“可能的损害”、“现有控制措施/制度”等内容。
4.4.2 各部门根据“矩阵法”和“LEC定量评价法”,对已识别危险源进行评价, 填写《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风险评估”和“风险级别”的内容。根据评价结果,将重大安全风险汇总填写《重大安全风险清单》。
4.2.1.2 管理所有工作场所的设施设备(包括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险源,如建筑物、车辆等。
4.2.1.3管理处所有采购、使用、储存、报废的物资(包括管理处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险源,如食品、办公用品、生活物品等。
4.2.1.4 各种工作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如高温、低温、照明等。
4.2.1.5 识别危险源时要考虑六种典型危害、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安全生产管理所涉及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和控制工作。
3 职责
3.1安全生产负责人组织管理处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
3.2 安全小组是管理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
3.3 各部门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参加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
1) 收集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法规、标准,将其作为重要依据和线索。
2) 收集本单位和其它同类单位过去已发生的事件和事故信息。
3) 通过收集其它要求(如:顾客的要求等)和专家咨询获得的信息。
4) 通过现场观察、座谈和预先危害分析进行辨识:
现场观察:对作业活动、设备运转进行现场观测,分析人员、过程、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
d 电器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造成的火灾、人员触电、设备损害等;
e 人体工程危害:不适宜的作业方式、作息时间、作业环境等引起的人体过度疲劳危害;
f 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造成的发病感染。
2) 三种时态
a 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
b 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