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运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提高文言文的自主学习能力
3、感悟本课中的道理,学习纪昌刻苦努力的精神。
认识到学习一定要重视基本功训练。
一、整理本课的文学常识和生字,写到下面(生字要注音)。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节奏和重音,并背诵全文。
2、根据注释,翻译全文。
(翻译到练习本上)
解释下列词语:
实词:承瞬贯牖朔善射彀弓巧过其师偃卧视微如著贯虱之心而悬不绝拊膺
虚词:亚浸虽以而之于3、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文章思路。
三、问题探究:
1、作者写甘蝇、飞卫的作用是什么?
2、飞卫要求纪昌怎样做?纪昌又做了哪些事情?这与射箭有关系吗?
3、纪昌是个怎样的人?你从纪昌学射这件事上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四、拓展:你怎样评价飞卫、纪昌两人的行为?
1、给下列生字注音:
彀()瞬()偃()锥()眦()牦()虱()牖()拊()膺()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彀弓而兽伏鸟下而巧过其师
尔先学不瞬以目承牵挺
虽锥未倒眦而不瞬视微如著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
贯虱之心而悬不绝旬日之间,浸大也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相传为所作,我们曾学过他的文章。
4、翻译句子:
(1)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2)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
(3)亚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4)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
(5)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6)旬日之间,浸大也
5、默写课文。
一、阅读《纪昌学射》,回答问题。
1、给下列生字注音:
彀()瞬()偃()锥()眦()牦()虱()牖()拊()膺()
2、解释词语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彀弓而兽伏鸟下而巧过其师
尔先学不瞬以目承牵挺
虽锥未倒眦而不瞬视微如著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
贯虱之心而悬不绝旬日之间,浸大也
(2)辨析下列词语。
①以:以目承牵挺()以告飞卫()
②而:彀弓而兽伏鸟下()而后可言射矣()
南面而望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③之:古之善射者()南面而望之()
④于:学射于甘蝇()悬虱于牖()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相传为所作,我们曾学过他的文章。
4、请补出下列句中省略的成分。
(1)以()告飞卫
(2)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5、翻译句子:
(1)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2)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
(3)亚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4)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
(5)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6)旬日之间,浸大也
6、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古之善射者
B、偃卧其妻之机下
C、乃以燕角之弧
D、汝得之矣
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
B、纪昌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
C、飞卫和纪昌的成功启示我们,只要不懈努力,学生一定能超越老师。
D、纪昌学习射箭,但老师先要他练习不眨眼睛,继后又锻炼眼力,最后才水到渠成地学会了百步穿杨之术,这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大师达.芬奇学习画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8、本文直接描写纪昌学射高超本领的句子是,间接描写的句子是。
9、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10、飞卫让纪昌练“不瞬”“学视”的用意是什么?
11、你认为纪昌是个什么样的人?
12、这则寓言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2)使奕秋诲二人奕
(3)思援弓缴而射之(4)非然也
2、解释下列句中的“之”字
(1)通国之善奕者也(2)惟奕秋之为听
(3)一人虽听之(4)思援弓缴而射之
(5)虽与之俱学(6)弗若之矣
3、翻译下列句子
(1)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2)惟奕秋之为听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